江京顏:一個經濟學研究生對丁學良五個論的回應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4日 16:38 新浪財經 | |||||||||
江京顏 2005年11月1日,北京《中華工商時報》刊文,有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稱“中國合格經濟學家不超過5個”。丁是否為經濟學家、是否為經濟學家評議專家不可得知,但丁語一出,國內經濟學界又是一陣“集體失語”。事實如此!
當今世界,排名打榜之類的事情本來就多,風氣而來,學界也在所難免。這種封風山頭論坐次的做法,對經濟社會有多大意義,對經濟學有多大意義,本來難說。 本人離所謂“經濟學家”估計尚還早遠,但作為一個經濟學的學習者和熱愛者,實在抑制不住,要說點什么。如果大家都不說話,或一味批評,那么在中國學習經濟學還有什么意義?本人不準備“無知無畏”,也不準備“我是流氓我怕誰”,作者愿意做一個解剖者,首先解剖自己,其次解剖他人。解剖自己需要勇氣,這沒有問題;解剖他人需要力量,當今社會批評的力量已足夠之大了。魯迅說:“有一游魂,化為長蛇,不以噬人,專以自噬……”。作為學習者和熱愛者,我愿意自噬。 的確,我們是有病 煌煌大國,乘數十年經濟發展之利,而只有所謂“五個經濟學家”,豈不是恥辱和痛苦?我國經濟在快速發展,但離發達經濟尚遠,明眼人都知道。本來經濟社會中問題就是多多,這樣的一個社會本來更需要更多深層的思考,更應該有深邃卓越的大家涌出,但我們為什么沒有呢?馬克思評議他時代的德國思想家為“外國大商行”下的小商販。那么,我們又將來如何況喻我們這個時代呢? 接觸過經濟的人都知道,我國,經濟學者無計其數,稍有權勢名氣者即能稱名稱家,也多如過江之鯽。經濟學的著作文章,更汗牛充棟、浩如煙海。但倘想在其中找二三子“巍巍乎高哉”、“道德文章”為國之寶的人物還的確不易。要找到一兩篇萬古流芳的文章、名垂典籍的煌煌巨著也難如上青天。真是讓人難堪! 依本人的經歷,誠以為中國經濟學的教育問題頗為深重。 經濟學教育的小問題是經濟學教育的本身。學習過幾年經濟學的人都知道:在宏微觀高中低級、計量、實證之外,我們還有什么可以學的?會認真學的?馬克思理論或被僵固或被邊緣化至人間蒸發。除了應用的東西,理論上有什么好學的?當然,這在西方也是問題,但卻沒有我們那么嚴重。我們不是被全盤西化,而是被全面主流化、工業化、標準化。試看西方,諾獎表揚的還算五花八門,而實驗、行為、心理等學派紛呈,我們有什么? 我們有正兒八經的經濟史教學嗎?我們有正兒八經的經濟思想史教學嗎?沒有自己延續的歷史與思想?我們又怎么能期望出經濟學家呢? 大問題是我們的教育體系,一個考試制度培養了多少狂妄、狹隘和短視、膚淺的人們?一代人播下了龍種,收獲的難道不是跳蚤嗎? 經濟學是顯學,學習者研究者蟻聚。但很明顯,在當下的考試與現實中,學習應用經濟學的,奮力一搏,然后升官發財,所以蜂擁而至。而學習理論者,自然被視為競爭中的弱者,弱者自然也是缺乏智力的人,邏輯如此!而這些人又大多留在高校,教書育人,這樣能有個好嗎?仔細想想,學生們所謂有力者,無不在追求形式及技巧上的花哨,又有幾個人在夯實自己的經濟理論基礎呢?又有幾個人在寬厚自己的人文意識呢? 教育體系中的三大毒瘤 首先是文章。到了研究生階段,幾乎人人都知道了學術文章是什么回事情了。就像方鴻漸之出國種痘能抵抗微生物,我們研究生教育所種下的痘,估計不僅能抵文章之微生物,而且隨便能把微生物的作俑者也通通殺滅!研究生學習與本科同學學習大有不同,研究開始,漸次重要,但以為兩到三年的碩士段教育時間就能寫出有學術意義的文章,這對幾乎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件荒唐不過的事情了。然而,碩士段不要求公開發表文章的學校能有多少?我有幾個師兄,文章都在三五十篇以上,傳為后學之美談及楷模。真是荒唐的制度,荒唐的事情!因而,何為學術文章,大家自然都心照不宣了。 我們沒有誠實認真的勇氣和力量。 其次是導師。導師制度本身無可厚非,在有些國家效果也很好。但在我國,難道不是一顆毒瘤嗎?導師制度為教授設計了等級,不帶研究生的教授和帶學生研究生的教授在待遇和收入上相差甚遠,所以大家都要攀登而上碩導搏導,終身受益無窮。既然有了稱號,自然少不了學生,這樣,博士生教育能不“大躍進”嗎?為官者導、為富者導,又何必為窮學生導?除非學生很能做事。當然,導師不管能不能導,一般的呵護與照料還是不少的,于是乎,畢業不成問題,好的還能幫助就業。于是,學生也以導師為榮,裙帶相連,近親而殖。若為領導弟子,更是榮登高堂為天子門生了。 三是官學。學校是進行學術的地方,領導者領導的都是學問人,自己不懂學術怎么行,不是學術權威怎么行?邏輯如是!但有領導地位的強力支持,這些輕而易舉耳!所以,發展而來,領導就是學術大家、學術權威,最后學術的權威自然成了權威的學術!書記或校長難道不應該是學術委員會的主席嗎?進而,有權威不就行了嗎?要學術作甚?領導可以權威學術,普通人難道就不可以人情學術嗎?弟子培養需要互相關照,論文發表要打招呼,這就是學問,主流學問。 經濟學家 我們多全知全能的經濟學家,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有熱點要點,我們總能看到某些熟識的面孔。不管是金融證券、國企改革、政府難題、公共事業還是三農問題,信手拈來,總有精深妙奧之論。可惜經濟學家不是領導,領導作的講話都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的,而經濟學家這樣只會被人竊笑。國外有各種各樣的經濟學家去解決各自的問題,我們卻有一樣的經濟學家來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經濟學基本的假設是人為理性的經濟人。難道經濟學家超越了自身的理性?呵呵,也許大家的理性真的集中在了“北京一流經濟學家年收入百萬、二流也掙60萬”上了吧。如若這樣,真的希望經濟學家能超越自身的理性。經濟學需要寬厚和廣闊的東西,當然需要能包容此類的胸襟。所以,中國的經濟學家其實太少。“上帝讓他滅亡,首先讓他瘋狂。”社會越來越復雜,分工勢所必然。研究者需要獨立的人格,經濟學家也不例外,喜歡當官、喜歡傍大款,人性的劣根所在,是不需要和學術混在一起的。 魯迅說“偽士當去”。何為偽士,有些人自稱學富五車、或云貫通中西、會一門云遮霧障的學術,在墻壘之后,自況為大師。這些人上下師承、匯為一黨、互相鼓吹。魯迅命名:智識階級! 但愿,我們的經濟學家不是智識階級! 經濟學學風 “在人類制造的日光下/既沒有夢/也沒有黎明”。我們在路旁五體投地、夾道拜伏,等待西方大師們智慧的降臨,希冀沐浴西方的光輝而洗去中國的塵土。在主流經濟學的語言強權下,我們最終的結果就是只有“五個經濟學家”。狹隘與偏執就是我們的主流學風。研究者喜歡一窩蜂而上,數理、計量、模型不一而足、不亦樂乎。其實,在發達國家此浪潮頭已過。沒有學術上的獨立特行,是經濟學學風中的一大弊病。 沒有廣闊的視界和豐富的積累,浮在表面湊熱鬧,這是當下經濟學的又一大學風。經濟學研習者或對自然科學屈膝之卑謙生搬而硬套;或狂妄而偏執,要用一種理論一統天下,包醫百病,建立萬古帝國之基業;或自以為是,毫不負責任的和稀泥,真是道德上的自虐啊! 我們喜歡服從威權,喜歡父子相隱,一團和氣。我們有文人相親的傳統與現在,有否定一切的批評與辱罵,我們有過真誠的表揚和肯定嗎?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如何馴服和駕馭市場經濟這頭怪獸,這頭怪獸還沒有成熟。我們不是成熟的市場經濟,彼情況下的經濟學標準對我們也許并不那么重要,出不了那樣的經濟學家本來無可厚非。但我們的經濟學家做到了去認真學習馴服與駕馭市場經濟之獸的本領了嗎?我們的經濟學家認真的審視了政府的行為了嗎?經濟發展壯大的中國需要經濟學家,也給與了優厚的機遇,這樣的經濟學家能對得起我們的經濟社會嗎,能滿足社會的要求嗎?反之,我們的經濟學家歪點子倒是出了不少,簡單的市場化、產業化、發展主義化,弄的在改革中失利的人們痛苦不堪。這樣的經濟學家簡單的是沒有頭腦,要么就是不負責任,若出自自我的私心,那簡直就是犯罪了。 難道我們不應該有希望嗎 我不甚明白丁的標準,但我覺得經濟學家也沒有那么神秘高遠。經濟學者多,能得諾獎者少;勤奮思考、努力做事的人多,而開宗立派、為千古圣哲的人少。就是如此!本人學習經濟學有年,師友不少,盡管庸碌混事者、眼高過頂者不計其數,但也確遇到過謙虛謹慎、刻苦認真的人;智商高過愛因斯坦的,我不知道,但具有良好經濟直覺而敏于事訥于言的卻有幾個。 至于文章,同是香港的教授,張五常則稱經濟學中99%的文章沒有出現,對人類的發展沒有任何損失。不以為然!文章既有光照千古者,也有合時而著者。當然不反對苦心孤詣的向高遠處求索,但自然不能缺少天才的泥土和綠葉。 那些在光環之外的,默默辛苦的人們,他們傳道授業解惑,難道不是魯迅所說的“民族的脊梁”嗎?令人害怕的是把學術和研究神圣化,只要認真的關注,能使得人類知識與思想有所增進,這就是學術和研究。須知,學術上的強權也是強權。 新浪網聲明:新浪財經登載此文出于傳遞信息之目的,絕不意味著新浪財經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