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的困境,有研究者認為與行政區劃的切割有關。從表面上看或許確實如此,否則就無法解釋相毗鄰的河北赤城和北京延慶兩個縣的貧富差距———2004年,延慶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已經達到6345元,將近赤城縣的5倍。但我認為,形成如此不公平的局面,與行政區劃的分割固然有關,其實也有著更為深層的原因———這一局面,其實考驗著北京這座城市的智慧、度量及其公平、倫理感。
一句已被用至濫俗的話是:“在世界上,沒有誰是一座孤島”。一座城市更是如此,沒有哪座城市可以“獨善其城”。北京和赤城在地理上具有著不可割裂的關系,北京人依賴著赤城的水,赤城的樹在為北京遮擋著風沙,因而可以這樣說,幫助赤城,就是在幫助北京自己,赤城的問題能否解決好,考驗著這座首善之都的科學發展觀。
有鑒于此,北京方面其實早應該去除狹隘的地域或行政區劃概念,拿出首善之區的風度和智慧,給予包括赤城在內的周邊貧困地區以切實的幫助。只有周邊這些貧困地區能夠富裕起來,北京這座城市才能更加安全、在各方面少些后顧之憂。在這個意義上,延慶農民人均純收入是赤城農民的5倍,或許并不是什么值得自豪的事情,甚至并不能算是北京的成功。
在用水問題上,北京人沒有無責任的權利,而赤城人更沒有無權利的義務。所以,“山綠”和“民富”這個矛盾不該遷延這么多年而“無解”,北京應積極主動地承擔起主要的責任。“北京修28環就到赤城了”———據悉,在赤城流傳著這么一句不無酸澀味道的戲言。其實,赤城人原本不必作如此“酸溜溜”之狀。換言之,在行政區劃上屬于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樣才能夠切實主張自己的權利,謀得自己的發展。
城市與其周邊應該共榮共生,共謀發展,而不必管這些地方行政區劃都是何屬,這是每一座城市都應該擁有的認識和秉持的原則。
郭之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