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元:從北京拒絕供水補償看進城費之荒謬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3日 15:29 燕趙都市報 | |||||||||
與北京唇齒相依的河北赤城,是北京重要水源地之一,也是國家扶貧重點縣。由于地理位置特殊,防沙源保水源成了赤城的責任。30多年來,盡管該縣山多缺水,仍堅持勒緊“水袋子”無償向北京供水,匯集全縣水資源的云州水庫基本不為當地供水,即使前段時間連續干旱也沒對附近村民放水。為使水源不受污染,水庫不能建其他旅游設施和項目,除小型發電站的一些收入,水庫管理處每年只能發放職工半年的工資,至今仍欠職工工資近200萬元。即使這樣,他們向北京市水利局提出1角/立方米的供水補償價,也遲遲得不到回應。(11月
“為保北京用水,赤城做出了巨大犧牲”,赤城縣副縣長閻登仁的話,讓人心中沉重。為了節約用水供應首都,全縣水稻種植面積由原來的五六萬畝削減至五六千畝,關停壓縮59個企業僅經濟損失近5000萬元,全面禁牧使群眾養羊由56萬只銳減至5萬只,農戶年收入減少5000萬元……水資源無償供向北京,不僅當地百姓飽嘗缺水之苦,經濟發展受到影響,就連長期為北京“打工”的水庫管理處也得不到補償,拖欠工資快把隊伍“拖”垮了。 城市供水的市場價格是3角/立方米,白白用了人家送來的水,連1角錢的補償也不愿出,僅從去年開始按5分錢的標準象征性地給了30萬水費,大城市之“摳”讓人嘆為觀止。我們真的無法想像出,他們是如何面對只拿半年工資也要為其辛苦服務365天的云州水庫職工。 一個嚴重缺乏反哺意識的城市,無疑是在自斬其根、自斷其源。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下,我們不知道赤城縣的水資源還能為近鄰的北京免費調度多久,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長期得不到生態補償和資源補償,赤城這個“活雷鋒”難以走出貧窮落后的怪圈,在水源保護及生態安全體系建設方面日漸力不從心,最后受到影響的還是北京。 看著北京拒絕供水補償的冰冷面孔,我們不由得想起年初掀起軒然大波的那場討論———該市政協委員張惟英教授提出了“外來人口準入制”的議案,遭到了多數公眾的口誅筆伐。這場爭論還正在激烈進行,已有城市在實踐張教授的理論,如上海市向外地車輛征收30元“進滬費”,天津市則開征40元的“進津費”。雖然法學博士李剛先后將兩地有關部門告上法庭,包括新華社在內的多家媒體對這種現象進行了集中抨擊,但兩個城市絲毫沒有露出退讓跡象,以至于不少人擔心:是不是下一步北京市也會開征數額更高的“進京費”? 無償使用欠發達地區水資源而不予補償,反映了城鄉之間往來交易的不平等和不公平;通過收取“進城費”隨意設置門檻制造城鄉壁壘,則暴露了城市的自私與短視。與赤城縣30多年忍著干渴無償向北京供水的奉獻精神相比,與每年只能拿半年工資、工資被拖了10年的云州水庫職工相比,那些抱怨民工入城影響自己生活質量的城里人是多么冷酷無情! 建設和諧社會,城鄉和諧發展是應有之義。筆者希望每個城市在推動發展中都能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建立起完整的生態與資源補償機制,公平合理地向落后地區兌付資源耗費的生態成本,在可持續發展中實現城鄉的“雙贏”。那種一面拒絕供水補償,一面大收“進城費”的做法,實不可取。 張培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