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新京報》消息:國家工商總局昨天通知,年底前開展一次打擊傳銷專項行動,重點整治“拉人頭”、“團隊計酬”和利用互聯網三類形式傳銷。《通知》強調指出,直銷是一種以面對面服務為基本特征的營銷模式,但很容易演變為傳銷,傳銷也往往以直銷為名從事非法活動。
我看到了“通知”重點警示的對象:下崗工人、農民……通知的背后,是血淚的教
訓。很遺憾,我到現在也沒怎么搞清“直銷”和“傳銷”誰是愷撒誰是上帝這個問題——由此我也杞人憂天地擔心,這些弱勢群體又如何拎得清呢?“她們”這兩朵姊妹花在中國生生被“陰陽化”了——在國外大部分國家,直銷、傳銷共用一個名字——“Direct Selling”,而她們之于中國老百姓則沾染上了希望或瘟疫的色彩。
其實直銷或者傳銷,都是企業產品的營銷方式,本身并不是洪水猛獸,關鍵是它們在“約束真空”的監管里被不法商人異化著、尋租著,利用人們希望迅速致富和少勞多獲的心態,架構金字塔模式的銷售分配結構,利用強烈的心理暗示工具達到迅速擴張銷售購買群體數量,以達到迅速增加和維系銷售的目的。傳銷非法,那么,“合法”的直銷為什么還一直能制造光明正大的陷阱呢?盡管直銷已然立法,但是我以為,對于直銷這樣的行業,如果沒有很高的法律和政策各方面的壁壘、沒有找到建立行業規范的契機,它遲早還要在我們的國情里玩著“上帝變臉愷撒”的游戲。
一是中國直銷行業要獲得各公司的直銷員資格,必須遵守先花錢當“消費者”的行業潛規則,直銷企業為了長命百歲,推銷員們必須繼續充當主流消費群體,還得周周、月月投資進行畸形消費,但是中國老百姓的消費水平和消費心理注定了仍然有相當的準直銷員是無法“媳婦熬成婆”的,必然為那先占位置的聰明上線白白作出奉獻——傾家蕩產難免喪心病狂。
二是我們國家的信用系統還尚未建立,而傳統的信用結構已在洶涌而至的市場經濟里被解構殆盡,國家在個人信用、企業公司信用和國家主權信用這三個信用制度方面發展很不成熟。在這種情況下,引進直銷這種營銷方式無疑是一種冒險游戲——因為直銷在實施的過程中往往會向傳銷變異,而且由于它的“殺熟”特點,很可能讓人們僅剩的最后一點信用也透支干凈。沒有成熟信用體系大堤下的直銷,誰能保證不會有洪澇之虞?
我們得承認,《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出臺的根本是維護消費者權益,但是直銷企業只有真正“將消費者與經營者完全分離開來”才是防止傳銷行為的發生、有效維護消費者權益的解頤之計。傳銷對中國民眾消費心理是否成熟以及道德觀念進行著罪惡的拷問,“直銷”到底能對滋養中國市場的起到多大作用——這個問題政府若不回答清楚,老百姓在有毒的餡餅前就只剩犧牲的份兒了。
(稿源:紅網)
(作者:鄧海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