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專欄互動 > 正文
 

陸志明:改善民生是GDP增長的起點與歸宿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1日 09:25 東方早報

  早報特約評論員 陸志明

  10月20日上午10點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鄭京平在國新辦介紹今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主要包括:據初步估算,國內生產總值106275億元,同比增長9.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7061億元,同比增長26.1%;價格漲勢趨緩,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0%;進出口總額10245億美元,同比增長23.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902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450元等等。

  在歷經了二十余年的高速增長之后,單純的GDP高增長率數值已經不再獲得經濟學家和大眾的青睞,大家更為關注的是高速的經濟增長究竟能給社會帶來怎樣的效應,如促進就業、增加收入、提高消費等,經濟的增長應當反映更多的人文和社會關懷。換句話說,就是讓老百姓切實地感受到生活水平與經濟增長“同舟共進”,增強對經濟增長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避免因經濟增長不合理帶來的貧富分化及其他社會問題。

  俗話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是經濟增長的出發點和最終的歸宿點。良性的經濟增長應該使內需、投資、出口“三駕馬車”合理運行,然而從公布的經濟數據來看,內需疲軟、粗放型增長模式、過度依賴出口已經成為制約

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主要障礙。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凸現了GDP的增長對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影響相當有限。

  雖然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9.8%;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同比實際增長11.5%,但主要原因是基數較小,增長后的總額仍是不足。加上未來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的預期支出較多,消費乃至內需增長乏力也就在情理之中。與此同時,收入差距分化,基尼系數達到0.45,超越0.4的國際警戒線。經濟學家信心指數跌至2004年以來的最低點也反映了社會對未來經濟增長的憂慮。

  國家政策制定者顯然也關注到這一點。最新出臺的“十一五”規劃更是大力提倡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上來。具體的措施包括:改革規劃以應對經濟增長中的資源、環境和社會約束;穩定經濟增長、控制投資以解決可能面臨的內需不足、通貨緊縮問題;擴大消費以進一步改善宏觀經濟的基本面。

  從“十一五”的規劃中可以看出:未來經濟政策的走向已從傳統的“增長優先”向“和諧全面發展”過渡。但是根據以往的政策干預模式和目前的經濟數據來看,我們認為不應忽視以下問題:首先,經濟干預還是應以宏觀調控為主,切忌介入結構調整,不能因為目前的增長存在結構問題就貿然出手。政府的宏觀調控應更多地引導民間投資的轉向,以此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其次,作為經濟增長的起點與歸宿,人民生活消費水平的提高在未來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內需的拉動主要依靠居民消費的提升,因而如何刺激居民消費將是未來經濟工作的重點所在,但是應當注意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的增加不可能是“無本之末,無源之水”。將來的政策走向主要應包括“開源節流”兩個方面:一是節流———降低支出,包括擴大教育、醫療及社會保障等公共支出,提供更符合大眾需要的公共產品,同時降低消費價格或嚴格控制此類產品價格的上漲,從而降低居民的消費成本。促進各類消費品的合理均衡增長,尤其是要穩定

房地產市場,防止價格暴漲帶來的預期支出增加;二是開源———增加收入,光靠提供公共教育和醫療固然可以降低未來的預期支出,但是如果收入不能提高,消費還是不能上漲。因此,制定更全面和更寬松的就業優惠政策,使就業增長逐步與經濟增長同步,應該是促進消費關鍵所在。相比而言,充分就業、提高人民收入才是促進消費的“治本之策”。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