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業良:北京憑什么做中國的金融中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3日 11:48 《小康》雜志 | |||||||||
夏業良 文 最近在報紙上看到一條消息:首都金融文化節暨北京國際金融投資理財博覽會(簡稱首都金博會)將于9月1日至4日舉辦。首都金博會組委會在透露這一消息的同時還宣布,金融業已成為首都經濟支柱產業。在中央政府正式批準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幾年之后,北京似乎又意欲把金融街變成全國的金融中心,并把CBD打造成與WTO接軌的國際金融中心。難道中國
金融中心的形成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 雖然中國不少城市都熱衷于成為金融中心(比如大連、深圳都提出要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天津計劃五年內投下7000億元,力圖把天津建成北方金融中心),但金融中心的形成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靠重要官員表態和政府的政策傾斜就可以長久維系的。而主要依靠金融開放與金融環境以及金融機構和相關企業的自發選擇,是市場長期競爭的結果。 在筆者看來,香港作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至少在10到20年內難以被徹底替代。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諸多優勢,是內地城市都不具備的。比如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完善的行政和司法體系、廉潔高效的政府及其公務員隊伍、深厚的法治傳統等,而這些恰是內地城市的軟肋。再比如香港的銀行業傳統和規范有序的從業氛圍,絕非靠幾萬億元投資或者政策傾斜就能獲取的。 而上海在資本市場、外匯交易市場和黃金交易等國內金融市場建設方面較有優勢,最有可能成為中國的資本市場中心和未來的國際金融中心。筆者相信:如果北京主動放棄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戰略目標,轉而以首都的政策影響力和資源優勢,全力支持上海建設全國性金融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的金融優勢地位和資源條件將有可能逐步轉移到上海。 為什么上海有可能最終替代香港成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理由是多方面的:一是目前香港金融中心的國際化色彩在褪色,急切需要新的支撐點。香港的跨境借貸規模一度超過美國,但目前僅僅與新加坡持平,香港的跨境負債業務占全球市場的比重明顯下降,香港作為外匯交易中心的地位也在下滑。一旦市場條件、開放程度、從業人員素質以及法制環境與大陸趨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地位就會受到強有力的挑戰。 “近水樓臺先得月”心態有損城市間優勢互補 什么是金融中心,金融中心的標準是什么?簡單地說,金融中心應當是交易成本最低、交易效率最高、交易量最大的金融資本、金融機構和金融信息的集聚地。同時要有自由交易環境、良好的金融傳統和符合國際慣例的法律制度來予以保障,這些制度應當是自由、公平和透明的,金融機構或企業在這里不應受到任何不正當的限制和歧視。 上海雖然不是首都,中央銀行也不在上海,但這些都不會成為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障礙。比如美國的聯邦儲備委員會總部設在首都華盛頓,但美國的金融中心卻在紐約。經過近年來的發展,上海事實上已成為國內最大的金融中心,并已為邁向國際金融中心打下良好基礎。而天津的定位則應當是北方區域性金融交易中心,深圳、大連、武漢、西安等城市充其量只是區域性金融中心。 目前北京不是全國性的交易中心,而只是全國的金融決策和監管中心、資金調度中心和金融批發中心。就北京目前的情況而言,在金融街上集中的主要是一些國家級金融管理機構、全國性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總部。不但種類不夠齊全,而且在金融街乃至整個北京市至今沒有一家全國性的交易機構(如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和黃金交易所等)。因此北京根本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現代金融中心。 再者,作為首都,北京不應當總是以“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心態和獨特的決策影響力爭取各種優勢地位和稀缺資源。比如,最近20年北京的強勢使得天津在中國大都市中的地位急劇下降。從近年來的情況看,兩大都市之間的所謂“優勢互補”的實際效果也缺乏足夠的說服力。 一廂情愿地把北京由過去的純消費性城市和歷史古都扭轉為如今的特大型超級都市,使北京的城市功能過于寬泛和龐雜,城市人口過于龐大和集中,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它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歷史古都的獨特地位和比較優勢。近年來又再度把“現代”和“奔馳”汽車廠這樣的大型工業項目引進來,似乎忘記了“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古訓。 假如每次把亞運會、奧運會這樣能夠提升城市功能和等級的項目都放在北京,那么其他城市如何能夠與之公平競爭(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是否把奧運會放在首都舉辦)?如果把北大、清華這樣的大學和國家級科研機構全部集中在北京,那么其他城市和地區又如何效仿和趕超?關于這一點只要稍微了解一下美國、英國的著名大學和科研機構(看看它們是否都集中在首都)所在地,便可窺一斑了。 試想一下,如果北京硬把自己變成全國所有行業的中心或所有機構的總部所在地(如今“總部經濟”的提法已經是甚囂塵上),那北京還僅僅把自己當作一個城市嗎?北京是否錯把自己等同于新加坡(國家即是城市,城市亦是國家)?當年因為沒有采納梁思成等人的意見,北京古都城受到嚴重破壞,有利于首都城市定位的建設規劃被嚴重扭曲。如今倘若各種意見仍然沒有得到重視,北京的城市功能和定位將有可能繼續被嚴重扭曲,并產生長久的歷史性失誤。筆者不揣冒昧,謹以此文求教于有識之士并希冀留一歷史見證。- (作者為北京大學外國經濟學說研究中心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