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川:八省市助學貸款走過場 破解之道在哪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31日 10:53 紅網 | |||||||||
-------------------------------------------------------------------------------- www.rednet.com.cn 2005-8-31 0:08:44 紅網『字體: 大 中 小』
教育部副部長張保慶29日下午在有關國家助學貸款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國家助學貸款遭遇的一系列問題,關鍵原因在于有些地方對這項政策不夠重視,落實的措施也不夠明確。目前全國仍有八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沒有“動作”。這八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分別是海南、天津、黑龍江、內蒙古、青海、寧夏、甘肅、新疆。(8月30日《新京報》) 八省市助學貸款走過場,海南竟然一個助學貸款也沒貸出去,張保慶陳列的事實可謂觸目驚心。如果不是經過教育部官員開宗明義地確認,料想大多數國人著實難以置信。表面上看,造成一紙政策淪至空文的原因是,“有些地方對這項政策不夠重視,落實的措施也不夠明確”。實際上,它所折射出的是政績考核的缺漏和法治權威的缺欠。 貧困貸款政策不落實,是財政困難嗎?答案是否定的。動輒數百上千億的浩大工程可以輕易上馬,助學貸款與之相比堪稱杯水車薪,卻難以得到劃撥。為何厚彼薄此呢?正如張保慶所言:“(他們)腦子里根本沒有貧困學生的概念,不大關心貧困學生”。細加思忖,便不難理解。工程上馬,是成就政績工程不可或缺的重磅元素。打造形象工程(即便是便民工程),一般來說都需大額資金,但這些工程往往成效立桿見影,更能為政績添光加彩。而百年樹人的教育則屬“慢功出細活”,比如助學貸款即便大額注資,卻不能立馬見效,很難成為政績的助推力。 因此,考察官員政績不能僅僅局限于GDP、招商引資數量等經濟實績,還應包括加入環保、扶貧等其他考核指標,更應該把教育納入考核指標之內。否則,官員便會急功近利,追求行政行為短期化,就會好大喜功,片面追逐表面政績。就會把教育視為雞肋,助學貸款這一不為人注意的薄弱環節則雪上加霜。今年初,湖南明確了縣級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是教育第一責任人,無獨有偶,江蘇將把教育普及率作為各地全面實現小康的核心指標,納入考核體系,建立教育工作目標責任制。把教育納入政績考核,并能推廣開來,才有可能避免八省市助學貸款走過場的尷尬。 把教育納入政績考核,貴在落實和核查,要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就需要樹立法治的權威。學者馬懷德說:“如果上級政府的命令和政策在執行的過程中被扭曲和消解,那么受到挑戰的就不僅是中央的權威,更是法治的權威。無論是國家的法律法規,還是上級政府的決定命令,其本質都反映了法治的精神和力量。”助學貸款政策是由教育部面向全國推行的普適性措施,地方政府本應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不能虛與委蛇,更不能熟視無睹。誠然,地方官員如此把中央政策等同兒戲,即是對法治的等閑視之。 在新聞發布會上,張保慶對這些省份不落實政策表示了無奈。其實,不獨張保慶無奈,那些急需助學貸款的學生更無奈。如何消除他們的無奈,如何讓八省市助學貸款不走過場,破解之道就在于把教育納入政績考核和樹立法治權威,而樹立法治權威的前提則需問責等相關配套措施。 (稿源:紅網) (作者:王石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