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崔濱
當推動傳統家族企業走向現代管理的進程遭遇“忘恩負義”、“背主求榮”的道德阻擊時,帶領國美電器這一中國最大的家電分銷商,走出“君王”黃光裕坍塌陰影的陳曉,終于來到了與黃光裕“生死對決”的十字路口。
而壯大中的民營企業如何轉變公司治理模式的時代命題,也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濃縮成兩個人的較量。
黃光裕入獄之后,以陳曉領銜的國美職業經理人團隊,在帶領國美走出危機的過程中,不斷進行著“去君主化”的努力,將危機中的國美電器,從集權式的家族管控,逐步轉變為職業經理人掌舵的現代企業。
兩人水火不容的路線沖突,在暗中較量兩年后,只用了不到20天就迅速進入決戰前夜。8月4日,身陷囹圄的黃光裕突然發難,直接要求于25日舉行股東大會,將陳曉逐出國美;一天后,陳曉主政的國美管理層,宣布向黃光裕提起巨額賠償訴訟以及增發公司股票的提議,其用意在于迫使黃光裕出售手中的股票,從而失去33.98%這一用以對抗股東多數表決權(2/3)提案的股權底線。
相比之前的隱忍,陳曉的實力已今非昔比。他所能掌控的國美股權,已經從0.2%上升到12.28%;再加上控制了約16.66%國美股權的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兩者選擇了增持國美電器,持股比例分別上升為10.04%和6.62%),以增持股票向國美管理層暗通款曲。即將召開的股東大會上,陳曉只需要爭取到占股超過40%的中間股東,就能成功贏得控制國美電器的管理話語權。
但黃光裕并非沒有還手之力,33.98%的最大單一股權,國美商標的擁有權以及變為現金支付賠償的300家未上市門店,都是足以逆轉形勢的“重磅炸彈”。同時,凌厲的輿情攻勢,也讓陳曉陷入道德的困境。自16日之后,黃光裕家族和國美管理層便梅花間竹般公布種種公開信,針對陳曉的職業經理人道德展開論戰。
事實上,這場混雜了情、理、法乃至商業倫理的控制權爭奪大戰,因為注入了太多的商業以外的因素,而讓股東大會這個最終的戰場變得異常擁擠,但對于國美電器而言,這可能是獲得新生的唯一機會。
對于任何一個公司而言,擁有一個權力制衡,能夠體現絕大部分股東利益的公司治理結構,是其長期發展必不可少的基石。就像有媒體所評論的,上市公司可以是家族所有,但公司治理卻必須告別家族式思維模式。
同樣,對于斗爭的焦點———陳黃二人而言,動機僅僅是出于利益,而沒有誰比誰道德更高尚的懸念。更何況黃光裕即便落敗,依然是國美最大的股東,是公司發展最大的獲利者;而陳曉即便勝出,也依然是為了更好地為股東創造價值。
陳黃之爭,實質上是一個家族企業向現代管理機制轉變的必然過程,然而是代表資本利益的國美職業經理人團隊贏得“革命”,還是一手締造了中國最年輕首富黃光裕家族的成功“復辟”?不論8月25日股東大會的結果如何,因為黃光裕而被推到風口浪尖上的陳曉,都將締造中國商業新的歷史。
SourcePh">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