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民營企業經營困難,央行全面放開了貸款規劃限制,大力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然而是不是這樣就能解決民營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呢?我以為,拯救民營企業,避免出現更多企業虧損或倒閉,目前相對不完善的金融支持只是一個方面,還要從營造公平競爭環境、為民營企業減負等方面入手。只有金融支持、減免稅費、刺激消費等多項利好政策同時發力,民營企業才有望安全“過冬”。
而作為銀行方面,也要善于把大買賣變成小買賣。只有摒棄只關心大客戶而不重視中小客戶的經營理念,銀行的業績才會增加,才有可能達到民企和銀行的雙贏目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大力完善銀行信貸管理體制和機制,加強風險內控制度建設,加強銀企溝通,改善金融服務,積極支持符合貸款條件的民營企業的合理資金需求。
中國民營企業家30年的經歷已經證明,不論他們出身多么卑微,畢竟是以他們為主體把中國從一個相對貧窮的發展中國家,帶到為全世界矚目的地步,你不能說作為經濟發展主流的中國企業家是一個落后的群體。拯救企業家,無論對于政府、金融機構的外力支持,還是自我拯救,都是必要的,這需要多方戮力同心,正視問題,解決問題。
希望中國企業家和代表先進生產力的這樣一種面向未來的主流群體,能夠引導整個國家的不同階層一起和諧地走向未來。
信貸輸血、自我拯救、創新模式
唐斌:
對商業銀行扶持小企業貸款的幾點看法
小企業貸款是個普遍存在的難題,近些年來,雖然監管部門出臺了一些指導意見和措施,但是實際效果并不很明顯,近一兩年反而由于經濟環境的變化和國家相應采取的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而更顯嚴峻。
2007年年底以來,由于經濟過熱和對惡性通貨膨脹的隱憂,國家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和嚴格的信貸政策,商業銀行紛紛提高信用門檻,減少對小企業的信貸額度,很多民營小企業頓感資金鏈緊張,融資難成為一個突出問題。進入今年下半年以來,宏觀經濟形勢驟變,外需增速下降,投資需求疲弱,經濟加速下滑的趨勢明顯,保增長開始成為政府頭等重要的目標。宏觀調控政策也相應調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對銀行信貸規模的控制也隨之取消,銀行流動性轉而充裕起來。然而,隨著經濟下行,國內很多地方出現大批小企業經營情況惡化的現象,而且銀行普遍對未來幾年的經濟形勢并不樂觀。出于對風險的考慮,銀行對信貸投向仍十分謹慎,銀行間市場充足的流動性難以傳導到企業,廣大民營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并沒有因貨幣政策和信貸政策的寬松而得到根本緩解。
應該看到,小企業貸款難是個系統性問題,既有銀行方面的原因,也有企業自身的原因,更有社會信用環境、金融市場發育程度、政府扶持措施、相關法律制度等更深層次的原因,并不是單方面的努力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的。但就銀行來說,在既有的金融體系和金融環境之下,我認為至少還可以在以下幾方面做一些推動工作:
首先,更新觀念,提高小企業信貸的戰略地位。銀行要清醒地認識到,資本市場是未來大企業融資的主渠道,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和更充分競爭的到來,銀行大企業貸款的空間會越來越小,小企業信貸將成為支撐銀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業務來源。而且,民營小企業發展對我國的經濟增長、勞動就業以及全面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通過信貸手段扶持民營小企業發展是銀行回饋國家和社會的義不容辭的責任。當然,要突破小企業融資困局,不僅銀行要轉變觀念,小企業也應順勢而為,充分利用這次經濟調整機遇轉變經營觀念,積極進行業務轉型和產品結構調整,促進企業的規范化經營。
第二,轉變信貸管理模式,調整內部評價和組織管理體系。對銀行來說,開展小企業貸款的難度要大大高于對大企業貸款的難度,成本也要高于對大企業的貸款成本,如果對小企業貸款的標準完全等同于對大企業的標準,就很難激發信貸部門的積極性。為此,銀行應轉變信貸管理模式,建立專門的小企業信貸部門,對小企業貸款業務進行專項指導和分賬考核,使之成為能夠支持小企業貸款管理模式的信用征集評價系統、業務受理審批系統,并加強小企業貸款人員隊伍建設和專業培訓。
第三,加強風險定價能力建設。小企業規模小,實力弱,信貸風險高,銀行開展小企業信貸一定要有足夠的風險識別和風險定價能力。不能準確對風險進行定價的商業銀行的凈利差會繼續降低,即使存貸款規模擴張得再快,盈利能力也并不會相應上升。因此,銀行應加強風險定價能力,并使之成為銀行的重要核心競爭力。需要說明的是,銀行不是高高在上的貴族企業,增強風險定價能力不能僅靠現代金融工程工具的采用,也要靠充分利用地緣、親緣、人緣等“土辦法”來弱化信貸中的信息不對稱現象。
第四,努力通過金融產品創新來不斷滿足小企業多元化的信貸融資需求。銀行應該根據小企業貸款資金需求“短、小、急、頻”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創造適合小企業融資需求的金融產品,并且有目標地設計個性化的高附加值授信產品,形成特色化、差別化、多樣化服務。
就興業銀行來說,遵照監管部門的指導精神,近年來興業銀行在小企業貸款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在國內銀行中第一家與國際金融公司(IFC)開展能效融資項目合作,重點為節能、環保領域的廣大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支持。在具體操作方式上,本行以國際金融公司認定的節能、環保型企業和項目為基礎,按照自身的信貸審批流程,向符合條件的節能、環保型企業和項目發放貸款,國際金融公司將對相關貸款提供本金損失分擔、相關的技術援助和業績激勵。
另外,我們正式推出了專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做的“金芝麻”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方案。這一方案的最大亮點是與中小企業的現金流、物流緊密結合,降低了門檻,突出了實用性。方案共包括18 項單項產品,涵蓋中小企業產、購、銷 三大環節,能夠一站式解決中小企業在低成本采購、融資采購、擴大采購、快速回籠、擴大銷售、避免壞賬、資金臨時短缺、創業投資等方面面臨的八大資金難題。
吳長江:
企業要學會自我拯救
當然,對于企業家自身來說,更需要反省,完成自我拯救。都是同等性質、同等規模、同一行業的企業,何以資金等問題的閘門對你關閉?
我認為,做企業要像競走,既快又穩。太快容易摔跤,但你很少會看到競走的人摔跤。所以說,做企業要快,又要控制風險。另外,做企業要像玩雜技,而不應像玩魔術。前者是練內功,“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把基本功練好;后者主要是使用道具,沒有道具就玩不成功。
很多以專業化見長的企業,在賺到錢后,經不起遍地黃金的誘惑,偏離主業,投資過快、過雜,比如開礦、搞房地產等等。追求多元化、追求超常規發展的賭性成為這些企業的主宰性戰略,但是最后弄得自己的資金分散了,不了了之的大有人在。我認為,做企業要經歷三年之痛,八年之癢。所謂三年之痛就是要沉潛于你的領域,不斷投入,不要在乎眼前利益;八年之癢就是賺了錢之后,要經得各種誘惑。所以,做企業一定要“專”,要沉潛于你的主業。
同時,也可以看到,高利貸成了壓垮這些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高利貸是把雙刃劍,江浙一帶很多民營企業的高速發展就和活躍的民間借貸息息相關。然而,在宏觀緊縮的時候,高利貸可能就是令你萬劫不復的毒藥。由于銀行貸款難,高利貸風險高,所以民營企業要反省現金流的管理。寧可做專,再做強,也不要盲目擴張,企業要保證現金流。雷士十年的發展證明,只有先把企業的平臺做大做強,才有機會吸引到更多的投資。今天,我們的資本層面已經國際化了,這也是對我們持之以恒實踐的最好回報。
趙立新:
寒冬也能孕育生機
經濟寒冬這次來得很兇猛,對于企業而言,不管你是否準備好,寒冬的來臨都是不可避免的,企業自身也應該有這樣的覺悟,能夠在危機沒有到來之前就未雨綢繆,做好各方面的準備。我要說的是,無論冬天多么凄冷,多么難熬,冬天也依然會孕育無限的生機,冬天過后,便是勃勃生機的春天,對于企業來說,挺過去了,就是勝利,就能夠圖謀更大的發展。
說拯救企業家,事實上與這個大環境是息息相關的,往常的時候可能我們不會用“拯救”二字來說企業家這個群體。這次是經濟的寒冬與自然的寒冬不期而遇,金融資本市場的冬天和現實意義的冬天一樣,風很大,雪也很厚。美國的次貸危機一來,雷曼兄弟倒了,華爾街哀鴻遍野,幾十萬億美元短短幾天時間憑空蒸發,現在各個行業明里暗里都在進行裁員、縮減投資。說實話,是人心惶惶,寒氣逼人。
目前,很多生產企業和外貿企業的生存狀況是最為艱難的,這也與企業的商業模式有關。在不斷變化的國際經濟形勢面前,舊有的模式事實上不斷地在考驗著國內的這些生產企業。自己生產,自己銷售,這對于很多企業來說已經顯得不堪重負;加工訂單,外銷產品,在國際環境的影響下,這條路也已經開始越走越窄。
如何面對日趨嚴峻的國際和國內經濟形勢,做出新的變革和決定,已經是擺在眾多企業主面前的一道很大的難題。但同時,從某些角度講,這也為國內企業帶了很多的機遇,客觀上,由于有了更多更新的憂患,也催生了很多新興行業和產業。
很多企業現在將目光投向了新媒體行業,希望能夠在這一行業找到更多新的商機,像我們二十四城的商家加盟網絡代售平臺近日的招商就特別火爆。
現在,為數眾多的加工外銷型外貿企業轉身發現,國內的需求其實遠遠超出歐美國家,無論是市場容量還是未來的發展潛力,都十分巨大。而作為外貿行業來講,擴大國內市場,重新鋪設渠道,建立分銷市場,占領終端份額,始終還是無法與現已經構架成型、專注于國內市場的企業相比,電子商務毋庸置疑地在此時成為了最佳選擇。然而,對于外貿企業來講,怎樣在國內操作電子商務始終存在一定的經驗不足。選擇有著一定從業經驗的分銷平臺作為合作伙伴,讓其代理企業的推廣及運營,大家抱團過冬,在新媒體行業成就新市場,成為眾多企業的新目標。
這就是二十四城對于市場風向的把握,它為企業在國內市場找到了一個便捷有效的推廣銷售渠道,所以能夠得到大量企業的認可和青睞。從這一點上來說,商業模式的創新對于企業家而言,也是自我突破、自我拯救的一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