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田勇 陸洋/文
農行引進境外合格的戰略投資者卻面臨比前3家銀行更大的困難
1月16日,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注冊資本為2600億元,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財政部代表國家各持有公司50%股權。這意味著持續數年的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進程進入收官階段。作為改革開放初期最先恢復成立的國有銀行,農行在股改之路上卻是最后一家掛牌。其曠日持久的股改之路,經歷了艱難蛻變的過程。
隨著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掛牌,農行發展歷史可謂翻開了新的一頁。股份公司成立后,從形式上看,農行已在經營機制和組織架構上建立起了現代商業銀行的框架。但展望未來,農行還將面臨諸多后續問題,需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精神,扎扎實實將各項基礎性工作做好。
如何引進戰略投資者
從前3家國有銀行的改革歷程來看,引進高水平的戰略投資者有利于擴充資本實力,引進國際先進的經營管理經驗,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早在2008年3月,農行就公布戰略投資者引進標準:“國際一流、戰略投資、引進智力、共享資源、互利雙贏”。
然而,農行引進境外合格的戰略投資者卻面臨比前3家銀行更大的困難。一方面,銀監會對外資入股中國銀行業有明文限制,按照規定,一家外資金融業機構不得入股兩家同種類型的中國銀行業企業,而此前的3家國有銀行股改已經吸引了絕大部分有實力的國外商業銀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目前席卷全球的國際性金融危機已經使大部分海外金融巨頭自身難保,甚至出現了拋售所持巨額中資銀行股票套現救急的情況。這些因素都加大了農行在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上的難度。
近年來中國銀行業取得的成果使得國內外投資者已經充分了解到了中國銀行業的投資價值,因此農行不可能以低于價值的價格引進戰略投資者。而且,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也使我們深刻地認識到,所謂國際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也絕不是萬能鑰匙。前一段時間國外戰略投資者紛紛拋售我國銀行業股票的行為更是表明了曾做出的承諾在商業利益面前是很脆弱的。
當然,從整體來看,農行引進戰略投資者也具備一些有利條件。雖然近段時間以來中資銀行股份遭到戰略投資者的頻頻拋售,引發了國際上對于我國銀行業投資價值的置疑,但從總體上來看,我國前幾家國有銀行業改革所取得的成績已經得到了廣泛認可,中國銀行業的價值已經顯現,銀行業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這一切都使得我們有理由對農行的未來充滿樂觀。
另外,工行、中行、建行改革后,戰略投資者紛紛進入,在公司治理方面已經形成了一些可以借鑒的經驗。所以,與前幾家國有銀行相比,農業銀行引進戰略投資者處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具備更高的議價能力。因此,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完全有理由避免過去引進戰略投資者時的盲目和急躁心情,審時度勢,不必急于一時,等到恰當的時機,再引進合適的戰略投資者。
值得一提的是,農行很可能會引進國內的機構作為戰略投資者。
首先從國有大型金融機構來看,先期改革的國有銀行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等方式,已經獲取了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經驗,而且跨過幾年的發展,資本實力大為增強,使其完全有能力承擔起戰略投資者的重任。其次,銀監會此前已經放寬了農村金融的管制措施,這也為民間資本參與農行改革預留下了足夠的想象空間。并且,從國家金融安全和利益的角度來看,引進國內戰略投資者,可以在獲取技術和資金的同時,讓更多的國內投資者享受到銀行業改革帶來的成果,這也與銀行業改革開放的根本目的相一致。因此有理由相信,農行引進戰略投資者很可能可以走出一條不同于以往的內部化新路。
如何上市
上市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之內農行改革工作的重點。農行需要綜合考慮資本市場融資能力、投資者覆蓋面、上市成本以及上市后的維護成本等因素,選取合適的時機和方式進軍資本市場。
從上市時機來看,農行短期內上市可能性不大。目前國內外資本市場較低迷,上市價格會受到較大影響;如果在境外上市,由于國際資本市場不穩定,特別是一些著名國際投行紛紛倒閉,使得農行未來對主承銷商的選擇面變窄,可能導致境外上市不順利。此外,農行機構和人員龐大,需要充足的時間完成上市準備。因此,對于農行來說首要的是夯實業務基礎,同時認真研究資本市場走勢,選擇最好時機上市。
從市場選擇來看,目前A股市場和H股市場可能性最大,但是兩個市場相比較各有利弊。
一方面,香港市場的融資能力較強,投資者覆蓋面較好,流動性好,對于未來農行“走出去”乃至于成長為國際一流的公眾持股銀行非常有利,已有很多大型國有公司選擇了香港。但一般來說,H股市場定價相對偏低,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上市公司的利益。另一方面, A股上市也有利于增加市場的優質資源、使更多內地投資者享受到銀行業改革的成果,也有利于培養我國內地資本市場的上市定價權,因此是農行上市選擇的一個重要考慮地點。而且農行的主要客戶在中國大陸,在A股上市有助于促進與客戶的關系。但是,單純從A股上市不利于農行未來國際化進程。因此,農行的上市最大的可能性是在兩個市場都上市。
如何找到發展平衡點
“面向‘三農’、整體改制、商業運作、擇機上市”的16字方針是農行改革的必然定位,商業化運作是農行改革的最終目標,而農村金融多年來卻是一項政策性業務。如何在服務新農村與商業化運作之間找到平衡點,是擺在農行人面前的重大課題。
農行一直與“三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目前縣域農村金融市場仍是其業務經營的重要組成部分,仍有相當大的業務量分布于這一地區,農行在農村金融業務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也儲備了相當一批基層人才?梢哉f,農行在農村金融業務上所具備的優勢是其他商業銀行無法比擬的。農村經濟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一部分,政府關注程度很高。農行可以成為中國經濟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最大受益者。但是,發展農村金融業存在一些現實的不利因素:例如農村金融資源貧乏,成本更高,效率較低,風險較高等,而在城市金融領域,農行在許多方面仍需提高。
因此,農行需要積極探索、大膽嘗試,走出一條不同于其他3大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新路,形成穩定的、可復制的、可持續經營的模式,實現服務“三農”和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完美有效結合。從農村業務領域來看,一是要重組架構,構建三農專業化經營管理體系;二是要創新產品,滿足三農多元化金融需求;三要再造流程,不斷深化三農信貸體制改革;四要繼續加強風險管理。與此同時,農行也應當積極推進戰略轉型和以業務創新,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提高在大中城市金融領域的競爭力。
作者單位: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
相關專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