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評論 > 汽車振興規劃原則通過 > 正文
-本報記者 杜悅英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統計,2008年汽車產銷量分別為934.51萬輛和938.05萬輛,分別增長5.21%和6.70%,增幅為近10年來最低。
這一背景下,醞釀多時的汽車業振興規劃于1月1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得到原則通過,雖然還未出臺具體的實施細則,且購置稅只是階段性調整,但購置稅下調、50億元補貼農民購車、100億元自主創新專項資金等措施,為中國汽車業振興帶來實質利好。
此外,振興規劃還涉及培育汽車消費市場,推進汽車產業重組,實施新能源汽車戰略,支持發展自主品牌,完善汽車消費信貸等多項政策,對國內汽車業應對目前的不利局勢,推動中國汽車工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消息,汽車業振興規劃的目標是:保證未來3年內,汽車產銷增幅每年能達到12%。
提振消費信心
振興規劃中,最受關注的是購置稅下調。按規劃,從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對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按5%征收車輛購置稅。
“我認為,下調購置稅政策是最重要的方面,它的效果立竿見影,消費者看到的是實實在在的購車支出減少了,這能強有力地提振消費者的購買信心,拉動汽車銷售增長。”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此外,在針對消費終端的利好政策中,汽車信貸政策也將松動,有媒體報道,車貸利率或將從目前的超過10%降至6%,但昨天通過的規劃對此并未明確。
貸款利率的壓力降低,有可能激發一部分潛在的購車行為,但是,業內對通過降低利率來拉升銷量存在不同看法。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分析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在汽車產品日漸豐富、車價不斷“縮水”的行業競爭格局中,依靠貸款買車并不具有多少吸引力。“消費者貸款買車后,每月要還款,但車價一直在降,難免給消費者心理帶來負面影響,貸款購車可能并不會比現在旺盛。”該人士分析稱。
同時,有些車企下屬的汽車金融公司號稱“零利率”的汽車信貸政策并不能給消費者帶來實質性的利好,一些享受“零利率”貸款的新車,其汽車全價要按照相關品牌型號汽車的廠家指導價核算,這樣算下來,相比較于以全價支付、經銷商直接“暗折”之后的價格,消費者并未得到多少實惠。
來自國家信息中心的統計數據也顯示,當前我國汽車信貸消費占個人汽車消費的比例僅有約10%。因此,這一政策的利好效應能有多大,還有待市場檢驗。
長遠看來,汽車金融對于消費終端還是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根據成熟市場的經驗,汽車信貸市場還是大有可為的。”北京亞運村汽車市場總經理蘇暉稱。
促進產業升級
業內普遍認為,汽車業振興規劃的出臺,對于推動消費終端市場發展、促進汽車產業升級、推動自主創新等,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小虞日前在“進口汽車高層論壇”上表示,經過連續8年20%以上的快速增長后,即便是去年以來沒有發生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的變化,中國的汽車工業也應調整自身的產業結構,調整以增加節能減排產品為主導的產品結構,調整以自主品牌、自主開發為主導的技術結構,調整以擴大農村和國外市場為導向的市場結構。
張小虞稱,中國汽車工業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增強零部件的基礎、完善服務貿易體系,這三方面的結構調整,將有助于汽車業擺脫當前困境。
張小虞認為,國家出臺對自主品牌研發技改的支持政策是非常必要的。在新能源汽車與小排量汽車日漸成為發展主流的消費環境中,無論是進行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儲備,還是提高汽車的燃油經濟性,提高汽車產品的技術附加值,都是當前行業調整時企業需要積極關注的方向。
在談到國家對汽車企業融資的支持政策時,張小虞認為,中國的汽車工業沒有泡沫。他分析說,從“十五”計劃開始,汽車業每年的投資約是幾百億元,乃至接近一千億元,在這些投入中,銀行的貸款只有10%左右,其余全部靠企業自籌資金。國內汽車業自身的發展,通過這幾年比較充分的市場競爭,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所以,中國汽車業已經具備調整的基礎和實力。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