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企業誠信外,食品安全領域的制度設計也成為人們思考的重點。
最為人們所詬病的是食品免檢制度。不少人認為,這一制度推行數年間,食品安全事故屢見不鮮,制度本身實為利大于弊。而在三鹿事件后,國務院已決定廢止1999年發布的食品免檢制度,國家質檢總局也發布公告廢止了《產品免于質量監督檢查管理辦法》。
食品安全領域的監管也成為關注的焦點。
劉俊海對改進食品安全領域的監管提出了幾點想法。除了將監管由目前的“多龍治水”改為“一龍治水”這一已形成社會共識的建議之外,他還呼吁,賦予消費者協會和消費者啟動食品藥品國家標準修改程序的權利。同時,行業協會應清理潛規則以及違背中國法律的國際慣例和商事習慣,擇善而從。
還有專家表示,我國制定標準的思路也需要重新審視。國外的食品添加物標準大都采用“包含法”,只允許其中含有某些添加物,且規定了明確的含量。而我國的標準是“排除法”,明確的是不允許出現的添加物。而隨著新的化學添加物的不斷涌現,漏洞只能是越堵越多。
此外,業內人士認為,乳品行業內部固有的某些做法思路也有必要進一步修改。
在三鹿事件之后,中國奶業協會理事長劉成果表示,目前,我國原料奶質量控制體系不健全,用奶旺季,降低原料奶質量標準,搶奪奶源;用奶淡季,壓級壓價,限收原料奶,造成原料奶市場混亂,質量得不到保證。因此,應建立原料奶質量第三方檢測機構,這實際上是加工企業與奶農之間的利益調節機制,可將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結果交乳品企業按質定價,并實行矛盾仲裁。
靠什么構筑誠信商業文化
在三鹿事件逐步明朗之后,各地有消息稱,乳品銷售有復蘇的跡象,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乳品行業的“災后重建”工作任重道遠。
“解鈴還須系鈴人。乳品行業要想恢復元氣,重建市場信心,關鍵還是在于企業自身。”劉俊海認為,今后,應該在企業和企業主中加大誠信教育力度,讓企業學會處理市場的盈利性和社會的公益性之間的關系。此外,乳品企業應以實際行動,在產品設計、質量控制、廣告策略、受眾服務、公司管理等各個方面徹底貫徹誠信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消費者并非企業的對手,而是市場經濟真正的主體。必須尊重消費者所有權利,包括他們知道的和不知道的權利,企業才能獲得長足的發展。”劉俊海說。
“今后,在相關法律制度的設計上,應側重于約束企業和企業主,用制度構筑誠實守信的商業文化。具體說來,在制度設計時可以‘兩高兩低’為指導思想,即‘提高企業違法成本,降低企業違法收益;提高消費者維權收益,降低消費者維權成本’。”劉俊海說,“比如,在民事訴訟法修改中添加集體訴訟制度,將極大地節約消費者維權的經濟和時間成本,提高對不法企業的威懾力。”
據了解,已經完成三審的食品安全法草案對于食品行業的部分制度缺陷進行了彌補。草案中規定,食品生產者應當按照食品安全標準關于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用量的規定使用食品添加劑,不得在食品生產中使用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或者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
有消息稱,由于國務院目前正根據審議意見,對食品安全監管體制、食品安全全程監管等問題作進一步研究論證,國務院建議將食品安全法草案提請明年2月下旬舉行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繼續審議。
莫紀宏對此表示期待,在他看來,加強監管是首要問題。惟有如此,才能徹底杜絕企業的不誠信行為。
“在三鹿事發前,曾有媒體報道說三鹿奶粉出廠時經過了一千多道檢測程序,為什么還是沒查出問題?因此,很多時候并不是制度有問題,而是執行有問題。包括食品安全領域的許多法律法規也是如此,有沒有被真正執行到位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莫紀宏說,“總的來說,杜絕失信行為,構筑企業誠信文化,有賴于政府部門的強力監管。”
杜曉 馬競
本報北京12月28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