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上海11月17日電 題: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接軌難在何處?
新華社記者王蔚
國際油價在本周11日跌破每桶60美元后,13日紐約商品交易所國際原油價格又跌破55美元,收于每桶54.67美元。自7月11日國際油價創下每桶147.27美元的歷史最高記錄以來,國際油價已經累計下跌了62%。
國內加油站紛紛掀起降價潮,有關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接軌的呼聲日益強烈,在消費者看來,國際油價漲我國應該漲,而國際油價降,我國也應該降;業內人士認為我國油價與國際接軌勢在必行,那為什么國內油價與國際接軌不能立竿見影?油價接軌究竟難在何處?
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的癥結
中國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頗為復雜。主要是以新加坡、鹿特丹、紐約三地市場成品油交易價格為基礎,參考運雜費、保險費及國內關稅及由國家確定的成品油流通費用,最終形成由發展改革委頒布的國內成品油零售基準價,中石油與中石化再在此基準價的基礎上上下浮動8%的范圍,最終制定出終端的零售價格。
業內人士認為,這種價格機制存在兩大弊端:首先是滯后定價。由于此定價機制是和新加坡、鹿特丹、紐約三地市場的成品油而非原油市場價格掛鉤,考慮到原油加工成成品油大約需要一個月時間,即使國際原油價格平穩,一般而言國內成品油價格也會滯后于國際油價一個月的時間。
另一個弊端是油價倒掛。所謂油價倒掛,是指成品油與原油價格倒掛。中國原油價格已經與國際市場接軌,而成品油價格仍然受到國家調控,采取的是區間定價。即只有當國際成品油價格波動大于一定幅度時,發展改革委才會對國內成品油價格進行調整。這個機制在國際市場油價大幅度波動、國內50%左右的原油依靠進口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原成油價倒掛”現象。
這種定價機制的弊端造成經常發生的一種情況是,發展改革委出于調節通貨膨脹的考慮,即使國際成品油價格上漲超過了這一既定區間,國內成品油價格也未必會上調,即使上調,幅度也較小。另一種情況是,當國際成品油價格隨著原油價格回落時,出于保護國內煉油企業的目的,國內成品油價格并不隨之回落。這就造成了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原油及成品油價格相關性較弱的情況。
能源專家、上海科學院研究員沈躍棟認為,由于原油與成品油價格接軌的不對稱,不論是生產者還是經銷商,往往不看市場而緊盯政府調價,既不利于產銷銜接,也不利于成品油生產經營的正常安排,影響了市場的正常運行。因此,目前要求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
重要的是形成與國際接軌的定價機制
油價與國際接軌實質上是定價機制與國際接軌,更進一步說,形成了與國際接軌的定價機制,價格變動才可能與國際石油市場同步。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震認為,接軌是需要分步驟進行的,從眼前看,國際油價下跌我國油價也相應降低,這只是價格水平的接軌。根本的接軌是定價機制的市場化。而真正的市場化是中國石油體系實現自主定價,這需要建立在市場主體充分競爭的基礎上。因此這是一個遠期的目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