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外,油價的“批零倒掛”又造成了投機,有的囤油,有的走私,同時,動用財政補貼企業,實際上也造成了低收入者補貼高收入者的現象。
低油價的政策還難以真實反映能源的稀缺性,造成了能源浪費。“價格的杠桿也沒有發揮作用。”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專家單衛國表示,價格不動會導致消費的增加,從而進一步導致供需的不平衡。
專家認為,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必須盡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機構,其中,價格是關鍵因素。
改革時機已成熟
油價與國際接軌是大勢所趨,也是業內共識。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此前曾表示,我國正從政府控制價格體系逐漸向市場價格體系過渡,“成品油的價格由于考慮到各種國內可承受的程度,是采取逐漸與國際接軌的辦法。能源價格改革的總方向是要按照市場規律與國際接軌。”
今年公布的能源法征求意見稿也確立了要“建立市場調節與政府調控相結合、以市場調節為主導的能源價格形成機制”。
但什么是最好的時機,此前有諸多不同意見。
有的專家認為,油價作為重要的基礎性能源價格,牽涉到其他許多相關行業和產品的定價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在目前國際金融危機造成了國內外經濟的不確定性以及經濟下行風險的情況下,更需要慎重。
董秀成認為最關鍵的時機有兩個:一是國內外價差不要太大,二是對整個宏觀經濟形式的判斷。
“目前,改革時機已經成熟。”他說,國家油價降下來了,阻力小了,CPI的問題也不大了;另外,把新的定價機制告訴老百姓,即使以后價格再隨著市場回調上去,大家也會理解并習慣的。
如何與國際接軌,董秀成的建議是直接接軌,汽油接汽油,柴油接柴油,即便恢復到原來的“三地加平均”的定價機制也可以,但調的頻率要快,這樣會解決投機和滯后的問題。
油價與國際直接接軌之后,會不會給經濟帶來的沖擊也很大?董秀成說:“成品油價格機制無論怎么改,還是要有臨時價格干預措施,但這個措施不能長時間固定下來,在油價波動不劇烈時,應該恢復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