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市場、輕牧場”型的過快擴張、 對散奶資源的過度依賴、“堵漏”式的安全標準,尤其是企業誠信的缺失……三鹿問題奶粉事件的背后,反映出我國乳制品行業的眾多深層次問題——
涉及17個省(市、區)63個品牌的699批次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均未檢出三聚氰胺。
132個品牌5253個批次的液態奶樣品,均未檢出三聚氰胺。
最新數據顯示,經過國家有關部門和企業的努力,國產乳制品質量大幅提升,居民對國產乳制品的消費信心逐步恢復,國產品牌嬰幼兒乳粉和液態奶銷量,也上升至正常水平的80%左右。
然而,“重市場、輕牧場”型的過快擴張、 對散奶資源的過度依賴、“堵漏”式的安全標準,以及企業誠信的缺失……三鹿問題奶粉事件的背后,反映出我國乳制品行業的眾多深層次問題。
誠信危機如何化解
“如果說9月11日三鹿問題奶粉事件爆發后,我們還可以自我安慰地說,這只是一家企業,一個個案,那么,在行業內的各大知名企業紛紛被查出產品含三聚氰胺之后,我們又該相信誰?”
這是一位普通消費者的心聲,也是國產乳制品行業誠信危機的寫照。
統計顯示,伴隨著消費者信心的嚴重挫傷,北京乳制品市場液體奶銷量,一度下挫至正常水平的20%。
為提升消費者信心,國家有關部門和相關企業緊急行動起來:質檢部門向企業派駐數千名駐廠監督員,對乳制品進行密集抽檢,并及時發布信息;奶制品企業向社會做出了質量承諾,依靠專門機構或自身設施對三聚氰胺進行批批檢測;商場、超市則設立了放心安全專柜……
上述應急措施的效果是明顯的。三鹿問題奶粉事件發生后,國家質檢總局先后對液態奶進行了11次抽檢,對乳粉進行了6次抽檢,均未檢測到三聚氰胺。
然而,這些措施只是目前非常時期的非常舉措。乳制品行業徹底度過危機,尤其是化解誠信危機,最終還是要靠企業自身的努力。
業內專家指出,乳制品行業誠信危機的根源,是企業一味追求發展速度,忽視以誠為本的企業基本價值,漠視企業社會責任。而在其背后,則是國內乳制品行業過度擴張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乳制品行業只有在競爭主體、產品結構、企業架構、發展模式、供應鏈、質量標準等領域實現全面轉型,度過危機才有可能。而其中最關鍵的,是要切實樹立誠信經營的理念,在市場競爭中,無論發展的目標有多高、成本壓力有多大、產業鏈環節有多復雜,都絕對不能為了眼前利益而放松產品安全。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恢復消費者的信心,重塑國產奶制品形象。
奶資源瓶頸如何沖破
在質檢總局曝光的奶粉不合格名單中,大部分全國性名牌都位列其中,而三元等一些區域性品牌卻沒檢測出三聚氰胺,這個現象讓不少人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