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營航空:有翅難飛(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8日 19:25 《新財經》
據悉,當時去的其他四家民營航空公司在資金上給予了鷹聯一定的幫助。但是,相對于鷹聯巨大的虧空,只能是杯水車薪。鷹聯還是沒能扛住,成為首個向國有航空“俯首稱臣”的民營航空公司。 2006年11月,四川航空宣布以2000萬元人民幣,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入股鷹聯,所占股權比例為20%。川航的入主讓鷹聯航空得以越過生死線。客觀而言,“傍大款”不失為民營航空公司的一條出路。但對于民營航空的獨立性和生存空間而言,不能不說是一次重創。 航空公司開業初期,沒有持續的資金注入,運營將難以為繼。據業內人士分析,按照市價,一家注冊資本8000萬人民幣的民營航空公司,若要運營5架150座級中型客機的,每年在飛機租賃、航油、人力成本三方面的支出就高達3.3億元。 資金短缺扼住了民營航空公司發展的七寸。引資問題是制約民營航空發展的一大障礙,由于缺乏信貸記錄和可供抵押的資產,民營航空幾乎很難獲得銀行的信貸支持。 鷹聯的“淪陷”是個很好的案例。如果民營航空的引資問題得不到突破,那么,鷹聯“賣股求生”就是一個開始,而不是特例。 飛行員辭職 不是民營航空的錯 民營航空的發展面臨著太多制約,缺少資金、航線稀少、人才匱乏等。目前,最敏感的,當屬飛行員自由流動話題。 幾年來,飛行員辭職事件一浪高過一浪,國有航空公司將其歸罪于民營航空的發展,這讓民營航空公司很受傷。 對于國有航空公司飛行員短缺的說法,蘭世立并不認可。他說:“現在相關管理層說飛行員不夠,說飛行員是國有資產應該保護起來。但事實是有大量飛行員閑置著,飛行員‘緊張’已經成為封殺民營航空公司的借口! 他的觀點,得到了有著“航空案第一律師”之稱的張起淮律師的認同。張起淮對《新財經》表示:“由于不能正確地配備和使用,沒有正常的流動渠道和平臺,使得飛行員顯得短缺。實際上,海航、國航等很多航空公司囤積了大量飛行員。另外,現在有200多名飛行員在外面游蕩著,辭職辭不了,官司一打就是三年,這不是一種浪費嗎?” 張起淮認為:飛行員辭職問題從根本上說,是發展問題,與民營航空公司無關。民營航空公司也是民航總局批準的,批之前,資金、飛機、人員都要配備好的。從市場角度講,飛行員不流動是不正常的,當務之急是相關部門盡快建立并完善飛行員流動機制。 這實在很矛盾:一方面,給了民營航空參與市場的資格;另一方面,又極力遏制它們通過正當手段為發展獲取市場資源。 我們原本期望民營航空公司的出現能打破民航業高度壟斷的局面,但現在看來,無疑還是天方夜譚。 但,我們還是愿意期待,期待中國的民營航空盡快成長壯大。只有當民營航空成為市場的主力參與者,我國的民航業才真正進入市場化的良性競爭。 《新財經》相關報道 《鷹聯航空緣何賣股求生》 2007年第5期 《民營航空,逆境成長》 2006年第12期 《民營航空 “抱團”能否“取暖”》 2006年第11期 《鷹聯航空:民航闖入者》 2004年第3期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