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制造與中國購買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8日 13:11 財經時報
本報見習記者 韓雪 毫無疑問,2007年對于“中國制造”的產品來說,可謂風不平浪不靜。 寵物毒糧、二甘醇牙膏、輪胎脫落、甲醛大白兔、含鉛玩具……帶有“Made in China”標識的產品質量與安全問題,成了中外輿論的焦點。一些國家對“中國制造”的反感、恐慌乃至問責也隨之而來。“中國制造”物美價廉的信譽也面臨著挑戰。 在2007年,中國制造企業面臨不同的命運:含鉛玩具風波的當事企業佛山利達的老板,已經絕望自殺;輪胎風波的當事企業杭州中策,卻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同樣是被不負責任的美國合作伙伴故意拋給瘋狂的美國媒體,為什么兩家企業的命運如此不同?讀者會發現,利達這樣的玩具加工企業,早就成了跨國玩具公司手中的木偶,被迫處在全球利益鏈的最低端,像“雞肋”一樣,利潤空間被擠壓到了虧損邊緣,也沒有建立自己獨立的全球形象,一旦遇到來自海外的危機,根本無力應對;相反,中策前些年就不甘做美國合作伙伴“價廉物美”的供應商,自己做品牌建渠道,取得了一定的獨立形象,雖然因此得罪了原先的美國合作伙伴招來了橫禍,但最終還是靠自己擺脫了危機。 目前,國內不少企業由于缺乏獨立的品牌、技術和全球市場的渠道,對貼牌生產(OEM)和加工貿易出口過分依賴,廉價的誤區也是中國企業發展緩慢的癥結,“血汗工廠”現象普遍存在,種種因素導致了企業發展的惡性循環。 自主創新、產業升級才是“中國制造”的出路,但并非易事。長期以來,我國企業研發經費投入不足,研發經費人均支出僅為美國的1.2%、日本的1.1%;企業普遍認為國家的經費偏重于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企業科技人員不足,而且流失嚴重;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尚未完全形成。 如今“中國制造”的產品已滲透到了世界的每個角落,“世界工廠”的地位毋庸置疑。有關數據顯示,中國共有包括家電、醫藥、電子等10個制造行業在內的共80余種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位。 “中國制造”的地位同樣也獲得國際上的認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份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和《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將有關內容進行了調整和更新。并指出中國經濟僅占世界經濟總量的4%(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是15%),但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則接近1/3,遠遠超過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 報告稱,由于經濟發展階段和比較優勢的不同,不論是在中國經濟增長還是在進出口中,制造業及制造產品都占有很大的比重。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有很大一部分是制造業提供的。 “中國制造”不僅為西方企業創造了第二個春天,而且為西方社會創造了無數就業機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06年底,美國在華投資設立企業5萬多個,實際投資超過540億美元;中國企業在美設立企業1100多家,通過各種方式投資約30億美元。 目前,中國已連續5年成為美國增長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場,年均增速達24%,是美國全球出口年均增幅的3倍。美國新聞媒體也指出,過去10年,中國質優價廉的產品使美國消費者節省了6000多億美元。 中國經歷的這場“中國制造”風波,只不過是“中國制造”在成長過程中所必須經歷的“煩惱”。當年日韓同樣遭遇過制造業的危機。 30年了,中國一直沒有能夠向全世界講清楚“中國奇跡”這個成功故事。那些全球偉大品牌的背后,其實都是能夠訴諸人類共同情懷的美好故事。人們也同樣期待,在“中國制造”這個品牌背后,能夠講述一個全世界人民能聽懂、接受、欣賞的美好故事。 中海油、海爾、TCL等中國海外并購的先行者們已經沉寂了多時。面對充滿敵意和障礙的國際并購市場,“中國購買”是否會改變“中國制造”的形象低估,華為或許可以給人一個答案。 9月28日,美國3Com公司宣布:接受了私募投資公司貝恩資本(Bain Capital)的收購報價。根據協議,貝恩資本將以22億美元現金收購3Com.作為這一交易的一部分,華為也將通過在香港的全資子公司收購3Com的20%股份。 眾所周知,貝恩資本并不是產業公司,而是一個資本市場上的優秀玩家,管理3Com、為3Com找職業經理人、并為3Com開拓市場,顯然不是貝恩資本要做的事情。華為才是貝恩資本最好的“操盤手”。 華為收購3Com公司,自然引來了美國方面的不安。據外電報道,美國政府可能將以國家安全為由,嚴格審查3Com收購案。美國國防部前網絡安全專家、網絡防御機構(Cyber Defense Agency)首席執行官薩米塞佳里(Sami Saydjari)表示,華為擁有硬件和重要的網絡構成,這將“非常令人擔憂”。前美國司法部官員、Covington & Burling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克里斯多夫·西姆金斯(Christopher Simkins)稱,任何觸及到美國政府IT系統并與中國有關的協議,即使是中國公司只占少數股份,也將成為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密切關注的事情。 一只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兩周后,可能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州引起一場龍卷風。這樣的“蝴蝶效應”也正發生在中國與世界之間,中國企業在世界上的地位不容小覷。 這也正是華為主帥任正非棋局中的一步。他認為:“這是華為的一項商業投資。” RBC Capital分析師Mark Sue稱:“華為可能是這筆交易的最大贏家,至少目前已打入美國市場!倍鳥DA中國董事長Duncan Clark表示:“該交易顯示出華為拓展國際市場的愿望,他們希望成為更強大的國際品牌。” 此番華為的做法也標志著我國電信設備商走出了資本國際化的關鍵一步,可以說吹響了國際電信設備市場整合的中國“號角”。 任正非所布的棋局很大。早在今年5月,華為把陷入“泥沼”的賽門鐵克公司“解救”出來。雙方將成立一家新的合資公司,共同致力于網絡安全與存儲產品的研發、銷售和服務。 據說,任正非現在正實施一個計劃,就是將華為從一個低成本的競爭者轉型為一個產品、技術和服務上的競爭者。他重新梳理了公司的核心價值觀,將“豐富人們的溝通和生活”確立為企業的宗旨,制定了相應的使命,即“聚焦客戶關注的挑戰和壓力,提供有競爭力的通信解決方案和服務,持續為客戶創造最大價值”,還將公司的標志變得更加柔和、開放、合作,并努力改變過去單純依靠打價格戰來競爭的策略,向全球介紹一個不打價格戰、對行業整體發展負責任的新華為形象。 如果這一步成功了,他將不僅成為中國企業國際化的“教父”,而且可能成為中國內地第一位真正憑借白手起家而躋身全球頂級企業家的典范,從而大大改善中國制造在全球的形象。-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