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謹防外資把大陸變成大賣場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2日 12:14 《財經時報》

  只要圍繞股權轉讓價格談判,總是對外資有利。即使能夠把國資賣個高價,但如果外資大鱷大舉控制中國資源行業和制造業,整個大陸變成大鱷的大賣場,那就會犧牲長期利益。還不如放松MBO,讓企業的高管控制這些企業,讓他們去和外資抗衡□周業安

  證券市場的持續低迷迫使政府痛下決心,以股權分置改革為核心,重構市場交易的制度基礎,試圖通過全流通換回投資者的熱情。對于劣質的企業,無論是民營還是國有,想賣
恐怕也困難;對那些優質的民營企業來說,牢牢掌握企業的控制權是非常現實的問題,所以無論是否股改,其手中的股票還是不愿套現的。

  國企熱衷套現

  問題出在優質的國企身上。這些國企依靠政府的力量,在市場競爭中占據著資源和網絡優勢,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但由于制度本身的問題,倒成了最想套現的一個群體。

  許多國企熱衷于利用股改套現,來自兩個明顯的動機:第一,國企的高管有強烈的套現積極性。在國企中普遍存在一個現象,那就是把企業做大做強的管理團隊相對比較穩定,經歷了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起起伏伏,對企業價值的貢獻極大。

  但是,受到激勵制度的限制,他們所得到的報酬相對于其貢獻來說,又非常少。本來還有一個MBO做預期,對大家來說有個奔頭,可少數人的違規操作促使國資委對MBO全面叫停,斷了這些高管的念頭。之后出臺的新政策也只是針對以后的新增資產的,也就意味著對過去的功勞一筆抹殺了。

  經濟工作要求人人做活雷鋒,實在違背常理。這些高管如何才能獲得對應的公平支付呢?股改顯然給了一個機會。部分國企不得不走彎路,尋求一個獨立的第三方機構來持有自己公司的股票,然后自己的高管團隊對該機構實行隱形控制?梢哉f,MBO是杜絕不了的。對高管持股的嚴格管制,即達不到效果,反而增加了改革成本。

  對地方政府控制的國企來說,情況更嚴重。不僅高管存在強烈的套現動機,而且地方政府自身也存在套現動機,并且這種動機危害更大。地方政府對國企上市公司股改的熱衷看似為了企業更長遠的發展,但實際上不過是為了追求官員任期內的政績而已,這是短期利益,而不是長期利益。

  傾向賣給外資

  地方官員如果保持原先的格局不變,就不存在政績的亮點,必然會不遺余力的推進股權的變換,從政績的角度看,變相MBO或者引入國內股東都不夠亮,前者受國資委規章限制;后者的身份太平淡,并且兩者都可能背負國有資產流失的罪名。在這些約束下,地方官員最好的選擇就是引入外資股東。

  一方面,外資股東大多是國外的知名企業,名頭響亮,足以扮演一個會念經的和尚,不僅能唬住老百姓,而且還能唬住上級。另一方面,外資股東和國有資產流失的關聯度不強,如果國有資產被低估,政府就會找些學者論證說,這是用資產換技術,和用市場換技術是一個調調,是否真的換到技術,那是下一任的事。

  除了改革風險較低外,引入外資股東還能給官員帶來額外的政治收益,比如FDI的增長;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企業技術層次和管理水平的“上升”等等,當然,有一兩個國外大企業做支撐,對一個地方來說面子也足。

  現在股改過程中,優質國企選擇外資大股東的趨勢已經明顯,諸如鋼鐵、水泥、重工等,都開始或者已經完成與外資股東的談判。要不是監管部門察覺到可能存在的惡意并購的苗頭,估計這些行業都得改旗易幟了。姑且不討論這些并購是否存在惡意之類的爭議,單就這種趨勢來說,主要還是地方政府推動的。

  因為作為公司高管團隊來說,自己一手打下的天下,就這樣拱手相讓,肯定不甘心。但如前分析,地方政府卻有足夠的動力來推動外資的進入。那么這種所謂的“資產換技術”是否如愿呢?

  不可否認,現在積極性最高的外資股東就是同行的大鱷,技術先進不成問題,問題是,這些行業大鱷是不可能用技術來換資產的,資產是小錢,他們根本看不上。

  不如放松MBO

  這就有必要分析這些行業大鱷的并購動機了。從目前鬧得沸沸揚揚的行業看,如機械制造業巨頭美國卡特彼勒公司對廈工股份等的意圖收購;水泥業巨頭法國拉法基集團和德國海德堡集團等對四川雙馬和冀東水泥的收購;世界第二大鋼鐵集團阿賽洛對萊鋼股份的收購等,無一不是看重這些企業在我國市場上的競爭優勢。也就是說,這些外資大鱷看重的是這些優質國企的現有的高市場份額與成熟的技術工人隊伍。

  這樣,他們只需花很少的錢就可以買到一個市場,這要比在中國投資建立合資企業或者獨資企業劃算得多。出于這種目的,他們怎么可能把先進技術投資在這些企業呢?在他們看來,一旦獲得相對控股權,這些企業就成為其在中國的一個生產和銷售部門,根本不需要技術研發的投入。打個比方說,就是一個富人到一個窮的村子買了個小賣部,然后把自己不要的或者看不上的或者快淘汰的東西轉移到這個小賣部去賣,想用小賣部來換富人的好東西,門也沒有。

  如果沒有自己的地盤,就沒有和別人談判的份。這個簡單的道理被地方政府的政績追求給有意忽略了?梢栽O想,如果外資大鱷大舉控制我國的這些資源行業和制造業,那么整個大陸也就成了這些大鱷的大賣場。短期看來不會影響老百姓的福利,但長期呢?一個缺乏技術知識積累的經濟必然沒有長期增長。

  大賣場永遠都不可能成為增長的

發動機。如果明白這一點,國資委就應該知道,只要圍繞股權轉讓價格談判,總是對外資有利。即使你能夠把國資賣個高價,又能怎樣?犧牲長期增長,罪過更大。

  與其這樣,還不如放松MBO,讓企業的高管控制這些企業,用這些企業來和外資抗衡,然后通過對抗來獲得技術。斗爭中求發展,才是政府有關部門需要認真領悟的真理。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導)


《財經時報》,中國人首選的經濟周報!
全年定價:98元
電話訂閱:010—87762866轉8011、8017
網址訂閱:#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8,22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