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正文
 

能源透支后的反省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31日 08:02 《財經時報》

  經濟的飛速發展對資源的支撐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但中國正在透支這一支撐能力。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已經走到盡頭”。國家能源結構調整和優化的方向已確立

  □ 特約記者 辛秀

  對貫穿2005年全年的“油荒”有許多認識角度,在其中一個角度上,人們把石油的短
缺,看作是石油巨頭向價格管理部門(發改委)“叫板”,進而謀求定價權的一種策略。

  在另外一個角度,由“油荒”而起,人們開始談論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

  早在兩年前,“夏缺電,冬缺煤”已經讓人們對能源瓶頸有了直觀的認識。到了2005年,多了一個讓汽車跑不起來的油。正如國土資源部原副部長蔣承菘所言,如今的中國是地大物“薄”。

  高需求背后的高能耗

  

加油站旁“本站無油”的招牌高掛,排列整齊的車隊因缺油而集體熄火。此時,能源緊張比起已經司空見慣的“拉閘限電”,更容易給人留下直觀的印象。

  “中國高能耗行業差不多消耗了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一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驚嘆,“長期以來,

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能源、原材料等資源的基礎上。”

  據統計,中國2004年發電量比2003年增長了14.9%,而經濟增長率為9.5%。這一年,中國消耗了全球8%的石油、10%的電力、19%的鋁、20%的銅和31%的煤炭,而GDP總量僅占世界的4.4%。

  世界銀行發展研究部的經濟專家茨馬拉克·沙利茲指出,中國目前能源需求開始超過國家的供給能力。在今后十年或更長一段時間內,中國能源消費的增長速度可能接近于GDP的增長速度。

  一般而言,GDP增長8%,能源消耗增長約為5%,而中國2002年和2003年的能源相應增長為14.5%和13.5%,相當于2年時間耗盡了5年的能源供應。

  經濟的飛速發展對資源的支撐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但中國正在“透支”這一支撐能力。國家發改委能源所高級顧問周鳳起認為,中國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已經走到盡頭”。

  一項統計數據表明,2001年,全國能耗費用支出達1.25萬億元,占GDP的13.5%,而同期美國只占7%。中國11個高能耗產業的33種產品的能耗,比國際先進水平高46%左右,這些部門與國際水平相比,每年多耗能約2.3億噸標煤。

  發改委能源所戰略室主任高世憲表示,高耗能、高投入換取了經濟的增長,卻引發了中國的資源、環境問題。高能耗行業的低水平擴張,幾度致使中國的能源供應出現緊張。高耗能帶來的高污染又要企業投入巨額進行補救。

  倡導能源新政

  “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指出了能源投資的兩個重要坐標:一是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二是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將節能降耗目標與經濟增長目標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全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總目標中明文指出,這還尚屬首次。

  中國在節能降耗上還有很大潛力。一份數字表明,中國的能源利用效率目前僅為33%,比發達國家落后20年。能源消費強度大大高于發達國家及世界平均水平,約為美國的3倍,日本的7.2倍。單位產值能耗是世界上最高的國家之一,每千克標準煤產出的GDP僅為0.36美元,而日本為5.58美元,世界平均值為1.86美元。

  高世憲認為,眼下相關部門吸引民間資本與外資參與礦產勘察,市場化探礦權的行為并不能給資源瓶頸解困,一個國家的能源安全關鍵應該在于能源多樣化。

  2005年,中國政府開始倡導建立

節約型社會,實現能源及其來源多元化,積極尋找新的替代能源。之前,中國的能源結構長期過度依賴煤炭。有關研究表明,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的比重每下降1%,相應的能源需求總量可降低2000萬噸標準煤。

  周鳳起估計,如果采取強化節能和提高能效政策,到2020年,中國的能源消費總量可減少15%-27%。

  注目可再生能源

  2005年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在人大常委會通過; 2006年1月1日,該法正式實施。據悉,近期內,相關扶持政策也將出臺。

  國外專家曾評論說,中國單靠風力發電,就能將電力生產翻一番。

  周鳳起表示,中國能源戰略的最終目標是以可再生能源代替石化燃料。目前,國家能源結構調整和優化的方向已確立為:逐步降低煤炭消費比例,加速發展天然氣,依靠國內外資源滿足國內市場對石油的基本需求,積極發展水電、核電和可再生能源。逐步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到2020年煤炭消費比例力爭控制在60%左右。

  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已經步入新的階段。國際能源機構的研究資料表明,到2020年,新的可再生能源(不包括傳統生物質能和大水電)將占全球能源消費的20%,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總的比例將達30%,無論從能源安全還是環境要求來看,可再生能源將成為新能源的戰略選擇。

  高世憲對可再生能源的前景表示樂觀。他建議,中國應該因地制宜,政府應高度重視多元能源的研究,并在發展可再生能源中給予政策扶持與補貼。開發新型能源,為最終擺脫依賴石油的經濟走出一條節能型道路。

  同時,周指出,“環境友好”已成為“十一五”能源戰略的重要內容。國內研究機構成果顯示,大氣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占GDP的3%—7%,以2004年為例,大氣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4080億元至9520億元之間。環境保護也應作為決策能源戰略的重要因素。


《財經時報》,中國人首選的經濟周報!
全年定價:98元
電話訂閱:010—87762866轉8011、8017
網址訂閱:#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