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正文
 

BP首席執行官布朗勛爵認為能源短缺并不是事實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5日 16:41 21世紀經濟報道

  隨著全球化的加速,能源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和世界經濟發展的瓶頸,對能源安全的關注已經在世界各地開始出現,尤其是經濟正在快速發展的中國。目前,有關能源發展、能源安全的討論越來越多,能源政策的制定也越來越重要。正確認識全球能源形勢、了解全球化對能源安全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并制定理性的能源戰略,已經成為當下中國最需要面對的課題。

  BP(英國石油公司)首席執行官約翰·布朗勛爵對全球化有著深刻的理解。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BP在全球100多個國家都有業務,年產石油2億噸(中國年產量是2.12億噸)。2004年,BP營業額2850億美元,相當于奧地利的GDP(奧地利GDP排位全球第20位)。用“富可敵國”來形容這家公司毫不為過。

  作為BP的CEO,布朗勛爵一直在領導這個石油巨人走向未來。2004和2005年,BP均名列財富500強公司第二位同時也是全球管理最佳的公司之一。對于全球的能源發展和能源安全,布朗勛爵無疑具有深刻的影響力。

  能源短缺并不是事實

  ——訪BP首席執行官約翰·布朗

  本報記者 趙憶寧

  能源短缺并不是事實

  世界能源市場已經被證明是應對各種波動和快速變革的非常有效的機制,它是一個減振器,可以處理各種變化。

  《21世紀》:目前,中國對國際能源市場顯示出巨大的影響力,經常會聽到有人在議論,說中國擾亂了世界石油市場等等,您怎么看?

  布朗:擔心中國擾亂世界市場的供求平衡沒有必要。有人認為因為中國石油進口多了,世界其他國家就沒有能源了,事實不是這樣的。中國的確是需要能源,而且其中一些能源需要進口解決,但是世界是可以滿足這個需求的,就像過去一個世紀中滿足了其他的國家需求一樣。這種增長絕對不是“零和博弈”。

  中國的發展不是威脅,相反是世界最積極的力量。根據歷史的經驗,我們可以看到增長和繁榮可以帶來安全和保障。世界能源市場已經被證明是應對各種波動和快速變革的非常有效的機制,它是一個減振器,可以處理各種變化。

  《21世紀》:2003年以來,石油價格急劇上升,特別是今年年中。世界上很多人開始擔憂能源安全到底能不能得到保障?

  布朗:能源短缺和危機的恐怖故事也許能使人們寫很多書,但并不是基于事實的,更不應該是任何政策制定的基礎。我們不能說世界現在已經沒有石油,或者說石油生產已經達到了最高峰。實際上不管石油還是天然氣的供應量都還有很多年,而且現在有很多未探明儲量,還有很多非常規的能源,比如重油等。

  《21世紀》:盡管如此,也無人懷疑我們正在面臨能源需求增長的挑戰,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種挑戰?

  布朗:我想談三點。第一,需求增長的一部分是由于中國帶來的,但中國只是部分的原因,在過去半年中,世界能源需求增長只有1/3來自中國。事實上世界人口在增長,越來越多的人都有錢了,可以購買能源取暖、照明和坐車,而且全球商用能源每年增加兩億新的客戶。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數字,2010年,國際能源的需求要比現在增長15%-20%,就是一年超過9000萬桶,對天然氣的需求將增加40%。

  第二是關于貿易模式。過去五年中,石油貿易增長了18%,到2015年將增長60%多。與此同時,現在石油的生產是在有限的地方,比如非洲、中東、俄羅斯。有些地方目前仍然不能讓國際石油公司進行投資,在很多的情況下,這些油氣資源是由政府所擁有的,不能夠由國際石油業進行開發,沒有這種互惠,無法使像中國這樣的進口國和那些石油生產國之間進行需求和供應的配比。我們需要及時進行投資,才能開發這些資源,并且供應市場。投資于新的油田和建新的基礎設施,比如說輸油管等是非常必要的,現在投入的規模正在增加。據國際能源機構的估計,每年能源的投資需求是5600億美元,其中1/3是油田的開發和基礎設施的建設。

  另外,我們面臨自然資源的長期挑戰。因為現在對油氣的使用越來越多,對氣候變化的關注也逐漸上升。一些證據表明,向空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數量現在比《京都議定書》簽訂前的1997年高出16%。氣候變化的影響我們還不清楚,但是有一點我們是清楚的,就是這種影響不僅僅局限在世界的某一個地方,而是每一個人都會受到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做痛苦的選擇。經驗已經表明,面臨這種風險和不安全的情況下,人們是會進行調整的,以降低風險,他們不會等著危機發生再采取行動。

  全球一體化是積極因素

  國際層面的能源安全的實現必須要由不同的機構、不同的個人憑借他們的實力、他們的能力、他們的技能組合來實現。

  《21世紀》:您剛才提到,面對需求的不平衡,世界能源行業需要以更多的投資來滿足需求的增長,目前的具體狀況是什么樣的?

  布朗:油氣行業正在進行投資來滿足需求的增長。1990年代的投資一直比較低,因為當時價錢比較低,現金流也有限。但是隨著油價的走強,從2000年開始,我們手中的現金增加,石油行業旋即增加了投資。

  在過去五年中,最大的公司的投資增加了50%,而且現在每年上游的投資是5000億美元。BP就投資500億美元到新的石油項目上,包括在俄羅斯、墨西哥灣、阿爾巴尼亞、里海地區等等,而且開始投產了。新的投資可以平衡世界的供求。我們可以預期,能源價格可能會從本年的高價上有所下降。

  《21世紀》:我們經常聽到人們指責幾大石油公司,說他們為了使世界的石油價格保持在高價的水平,沒有盡最大的努力來增加他們的生產。你對這種說法怎么想的?

  布朗:我們先看一下石油行業的大概情況。BP實際上是世界第十大石油公司,但是在《財富》500強中的這些石油公司,加上其他股市的上市公司,只擁有世界石油儲量的10%,另外90%是由政府公司或者準政府公司擁有的。

  我們這些僅有10%儲量的石油公司,工作效率非常高,有很高的技術水平,而且公司運行管理得非常好。我們相互之間進行激烈的競爭,銷售汽油、石油、柴油。因此,我們會盡量多的進行可持續的投資,以保證回報超過資金成本。這也是我們在做的,大家可以看到我們投資2000億美元,使得我們每年能增長15%-20%。你沒有看到的是那些擁有90%的儲量的公司所做的事情,當然他們也在做投資,但是是以自己的方式進行投資,他們的投資標準和我們不一樣。

  《21世紀》:我們正在面臨全球一體化,在這種情況下,應對正在出現的能源風險是有利因素還是正相反?

  布朗:全球一體化是一個最積極的因素,它能使得不同的人共同合作,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國際層面的能源安全的實現必須要由不同的機構、不同的個人憑借他們的實力、他們的能力、他們的技能組合來實現。

  能源是成功實現世界經濟發展的關鍵,對于每個國家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非常關鍵,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家庭能夠單獨的實現能源的安全。能源行業的國際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能夠使得消費者不用依賴于任何單一的供應源,而是可以把多樣的供應源以及不同的基礎設施連接在一起,很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要。市場實際上是確保需求可以得到滿足的最有效辦法。

  全球化的一個最大好處就是知識可以迅速移動,讓一些在不同地區的機構,通過全球化互相學習。比如我們在俄羅斯做的工作,我們提高了生產率,提高了我們探明的儲量,是離不開各地的技術進步的。這些技術的應用能夠擴大我們工作的可能性,同時也可以確保必要的資源能夠以一種消費者可以負擔的價格予以提供。

  合作應對能源挑戰

  通過與中國的合作,可以利用全球化提供的機遇解決真實的挑戰,使得我們不用擔心那些虛假的恐慌。

  《21世紀》:您提到在全球化背景下,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單獨實現能源安全。那么政府應該做什么?

  布朗: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政府和企業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潛力非常巨大。我們非常了解合作的價值,因為BP在過去幾年中在很多地區就在進行這種合作。如果我們沒有合作的話,就不可能有土耳其的石油管線,因為如果沒有政府的允許,我們就不能修建這種石油管線。當然跨國公司必須要和當地的需求、當地的實際情況結合在一起才能夠很好地運轉,這也要求和政府及當地的公司建立很好的合作伙伴關系。

  《21世紀》:中國將是繼美國之后的第二大能源消費市場,BP未來是否將加強與中國進行戰略合作?

  布朗:BP與中國已經有很多很好的合作,比如在貿易方面,通過對中國市場的了解,以及對全球貿易的了解結合起來,能夠更好的在國際市場發展。未來,我們希望進行進一步的合作,以確保有必要的基礎設施能夠把能源按時供應到中國。比如說可以進一步共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來減少能源消耗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也可以合作開發下一代的能源,逐漸擺脫對石油的依賴。

  我們覺得與中國的合作是一個能夠帶來很多好處的合作。通過這種合作,可以利用全球化提供的機遇解決真實的挑戰,使得我們不用擔心那些虛假的恐慌。我相信現在正是時候和中國進行這種合作。

  《21世紀》:我們知道中國已經成為主要的石油進口國,您認為在這個全球化的市場上,中國如何保障能源安全?

  布朗:我的觀點就是首先要考慮所有形式的能源,因為有各種類型的能源。在做能源決策時,需要考慮各種不同能源之間的搭配,也就是說要問一下各種能源對于能源安全的影響以及他們的價格的情況。現在有各種各樣的能源形式,石油、天然氣、水電、核電、煤和可替代的能源供應,所有的能源都要考慮進來。

  第二,有些能源供應可能在某一個用途上比其他的能源要好。比如說石油,石油可能是交通方面最好的能源,因此需要一定數量的石油,而且這些石油應該能夠最有效的使用。如何獲得這些石油,當然一方面要國內生產,中國目前有很多的國內生產,而且還要持續很多年;同時還要從國際市場進口大量的石油,實際上目前中國的石油大部分都是通過國際市場進口的。

  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考慮與我們這樣的石油公司合作。我們的企業在世界其他的地方共同擁有一些油田,而這些油田也希望有一個有保障的客戶,比如中國,他們愿意和中國合作,同時中國也可以提供自己的技術,使得開采石油更加有效率。總而言之,你需要不同的能源,而這些能源應該來自不同的地方。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4,10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