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為什么這么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4日 08:34 第一財經日報 | |||||||||
袁曉明 面對“韓流”(韓劇)的嚴峻挑戰,成龍、唐國強、劉巍以及張國立等影視界大腕們呼吁中國大眾與他們“同仇敵愾”,多看中國影視節目(下稱“中劇”),以支持中國影視業,共同抵御“韓流”的“入侵”。并且,劉巍等宣稱,中劇水平亞洲第一,韓劇根本不能與中劇相比。
坦率地講,我沒有看過一部韓劇,并非是在響應成龍等影視明星的號召,因為近幾年我也很少看中劇。因此,對于韓劇與中劇的水平高低之比,也只好出于對中國影視業的偏愛,同意大腕們的宣稱,即中劇水平高于韓劇。 由于自認為中劇水平更高,便難以理解為什么水平較低的韓劇卻更有優勢,這也許就是張國立等譴責中國媒體亂捧韓劇的主要原因。邏輯很簡單,水平低的韓劇紅過亞洲第一的中劇,自然是中國媒體捧韓劇的“罪過”,而如果中國觀眾少看韓劇,甚至不看韓劇只看中劇,不僅是欣賞水平更高的影視節目,而且還能夠支持中國影視事業,似乎是一舉兩得。 在我看來,身在演藝界的成龍等可能忘了,中國的影視業已經融入市場經濟的體系之中,而與其他行業一樣,影視業的競爭勝敗也是取決于市場的供需關系。如果中國影視界要想從中國觀眾的客廳里“驅除”韓劇,成龍等需要明白以下四個方面的道理: 首先,市場經濟環境下,競爭取勝者并非是自己聲稱有最好的產品,而是提供用戶愿意購買和使用的產品。 影視業市場競爭的勝敗也在于觀眾是否愿意觀看。當然,需要考慮的是,韓劇是否有“違規”或者使用了其他非市場因素去獲得觀眾的青睞。很明顯,韓劇并未有什么“違規”的地方,更沒有使用“暴力”、“色情”等低級趣味的招數去吸引觀眾。 第二,當今世界,銷售產品是二流的銷售,而銷售文化和生活方式才是一流的營銷。 我曾經撰文比較美國的“文化銷售”與日本的“產品銷售”,文化銷售能讓文化統領下的產品增添巨大的附加值,比如美國的麥當勞快餐店賣的漢堡包,不只是兩片面包夾著一塊牛肉,好萊塢的大片也是超越娛樂的范疇。 韓劇強攻中國等亞洲國家影視市場,也并非是電視劇單兵作戰,顯然,韓國的東方文化為韓劇增添了巨大的附加值,而張國立等明顯忽視了韓國文化之下的韓劇,也就難怪他們聲稱中國影視劇制作更加華麗,他們是在孤立地比較中劇與韓劇。有看過韓劇的中國女性講,她從韓劇中學到了做女人應有的溫柔。相比之下,中劇無多少文化優勢,比如中國的電影,更是為了追求奧斯卡等國際大獎,前幾年展示的是中國的土和丑,如今又在搶著表現華麗和排場。 我們應該還記得,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曾有一段時間流行巴西上百集的電視連續劇,當時中國影視業無人抱怨“巴劇”的“橫行”,而“巴劇”的勢頭也很快過去,百集“巴劇”的短命正是因為缺少巴西文化向中國的推進。 第三,國家經濟強勢能促進產品的銷售尤其是文化產品的推銷。 如果韓國沒有強勢的經濟以及三星等世界級品牌,韓劇斷不能這樣風行。我們不能想象拍得很有味道的一個比中國更窮國家的電視劇能如韓劇那樣引起中國影視界的憤怒。 最后,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下,對產品進行“補貼”非但不能幫助產品取得競爭的勝利,反而會使產品在競爭中敗得更慘。道理很簡單,因為“補貼”使產品的競爭力減弱。 成龍等要求中國觀眾支持中劇,無疑是要求中國觀眾對中劇進行“補貼”,而“補貼”卻是競爭對手以外的另一個“敵人”,會使中劇變得更無競爭力。我相信,中國觀眾希望的是,中國影視業能守住自己的陣地,但中國觀眾不會給中國影視劇給予成龍等所要求的“補貼”。(作者為埃森哲美國公司高級信息管理咨詢顧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