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正文
 

中國應為穩定油價儲備石油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1日 10:22 經濟參考報

  陳曉彬

  經過多年的議論、醞釀,中國終于動手建立自己的戰略石油儲備體制。在對進口石油依賴越來越重的情況下,這是十分必要的舉措。建立起石油儲備后,怎樣使用才能在最大限度上符合國家、民族利益?筆者認為,中國建立石油儲備系統主要應該用于在國際油價起伏不定時,穩定國內油價。

  上世紀70年代初,中東“十月戰爭”爆發后,阿拉伯產油國以石油為武器,對美國和荷蘭實行禁運,并大幅度提高油價,引發第一次石油危機。當時,除美國外,主要西方發達國家自己幾乎沒有什么石油資源,但是在廉價進口能源基礎上,大力發展重化工業,進入了經濟增長的黃金時代。美國雖然自己是石油生產大國,并且已經實現了工業化,自稱進入了“后工業時代”,但是也需要大量進口廉價石油,維持國民高消費的生活水平。突如其來的石油危機使整個西方經濟受到致命打擊。

  其后不久,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合作與開發組織部分成員國)成立了國際能源機構,開始建立戰略石油儲備體制,以應付國際石油供應大幅度減少(供應短缺7%以上)或中斷的情況。西方的戰略石油儲備體制有的是完全由政府出資,有的是政府與企業合資的,通常還就如何運營、動用戰略石油儲備體制制訂專門法律。例如,美國法律規定,在總統有權在“范圍廣泛和持續長久”的“嚴重的能源供應中斷”情況下,動用戰略石油儲備。

  然而,自第一次石油危機以來的40年中,盡管中東地區戰亂頻仍,其他重要產油區也時有各種自然災害發生,但還未發生世界石油供應全面中斷的情況。實際上,西方的戰略石油儲備成了

國際油價動蕩時期平抑油價的工具。正如美國輿論所指出的,法律條文中關于動用石油儲備的用語含糊,給總統以很大的余地。90年代初,因海灣戰爭的影響,國際油價飆升到每桶41美元的歷史高點,老布什總統首次動用戰略石油儲備以壓制油價。美國輿論批評說,老布什出手太晚,以至高油價阻礙了美國經濟復蘇。結果,他雖贏了海灣戰爭,卻在連任競選中敗北。

  克林頓總統任內曾三次動用戰略石油儲備。1996年是為增加政府收入,彌補財政赤字;2000年是為抑制國內取暖用油價格攀升。美國和國際能源機構其他成員最近一次動用戰略石油儲備,是因為“卡特里娜”颶風令美國石油工業嚴重受損的消息推動國際油價突破每桶70美元,超出西方經濟的承受能力。其實,當時世界石油市場供應降低的幅度并沒有達到7%,更沒有中斷。

  現在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與40年前西方國家建立戰略石油儲備體制時已有很大變化,中國國情更是與發達國家大不相同。中國戰略石油儲備體制的運作不能照搬西方模式,但可以參考。現在,

中國經濟也開始進入重化工階段。從歷史上看,這是所有大型發達經濟體進入現代經濟的必經之路,中國很難繞過這條路。但顯然,中國再也遇不到當年中東石油比水還便宜的廉價能源時代了,只能走低能耗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但是由于經濟、技術條件的限制,在發展重化工業階段,能源消耗絕對量會不斷增長。中國即使不能得到廉價能源,也要退而求其次,爭取有可靠而且價格相對穩定的能源。這樣中國經濟才能實現穩定、均衡發展。

  國內外石油分析人士普遍承認,目前國際石油市場供需大體平衡。但這是一種很脆弱的平衡,不論供需哪方面出現些微變動,都可能引起油價劇烈波動。有國際輿論將近年來國際

石油價格暴漲的原因歸咎于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對石油需求猛增。此說顯然有失公允,但對國際油價確實有一定影響。當國際油價高漲時,如果中國能釋放儲備,暫停或減少進口石油,應該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平抑國際油價的效果,為中國經濟穩定發展提供有利的環境。

  至于靠石油儲備應付國際石油供應完全中斷的情況,筆者認為,中國既無必要,也無可能。從目前情況看,恐怖活動、國際政治局勢變動可能對國際石油供應造成一定威脅,但只要不發生全面世界戰爭,就不至于發生國際石油供應全面、長時間中斷的情況。美國政府在石油儲備建設中投入了210億美元,其中75%用于購買石油,23%用在儲存設施建設與維護上,其余為管理費用。有消息說,由于石油儲備財政負擔沉重,美國政府正探索石油儲備商業化的途徑。如果真的出現國際石油供應長期、全面中斷的情況,以中國目前的實力根本不可能建立起足夠的石油儲備,維持重化工業發展的勢頭,只能“打完仗再建設”。好在中國僅僅在10多年前才成為石油凈進口國,目前中國自產石油尚能滿足國內半數以上的需求。真的國際石油來源中斷,靠自產石油應該能保證起碼的軍用民需。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