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時代:高油價方興未艾 廉價能否重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31日 10:03 中國石油網 | |||||||||
1859年,當石油從世界上第一口商業油井中滾滾而出時,人們把它稱作黑色的黃金、魔鬼的禮物。而今,油價歷史性地突破70美元一桶,大有向100美元一桶邁進之勢,讓人想到了黑金的另外一個稱謂:魔鬼的糞便,并注意到一句話:石器時代結束并不是因為缺乏石頭;石油時代也會結束,也不是因為缺乏石油。 越漲越高:廉價石油時代走到盡頭?
自2002年以來,國際油價開始變得讓評論家無法捉摸。當每桶原油價格達到40美元時,他們說:很快要跌破一半;當油價升到50美元時,他們說:泡沫就要破裂。當今年8月份,紐約石油期貨價格一度升至每桶70多美元的歷史高位時,分歧大了,有的說:今后幾個月會上升到105美元一桶,有的則說:12個月內將下降至35~40美元。 無論如何,油價一直在升。按倫敦布倫特原油的年平均價計,2004年比2002年上漲約53%。若從1999年開始算,漲幅至今已超過400%!增長幅度直追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時的水平,但是誘因卻大不同。上次主要是供給因素引起的,而此次高油價的推手卻來自多方面。 需求強勁:世界經濟復蘇拉動全球能源消費。最近兩年,世界石油需求速度比之前10年快了兩倍。2004年全球石油消費增長量是近30年來最大的。與此同時,石油供給減少,全球范圍內煉油能力萎縮。全球每年消耗的石油為300億桶,石油公司每年卻只能找到120億~150億桶。通貨膨脹:國際石油交易主要以美元結算,美元匯率與油價之間是此跌彼漲的關系。據美國銀行的研究,美元對其他石油消費國貨幣每貶值10%,以美元計價的國際油價就會上漲7.5%,現實價格具有一定的欺騙性。近年來美元大幅貶值,抬高了油價。投機泡沫:如今的石油交易同以往由生產國與消費國直接簽訂供貨合同的交易方式不同,更多是通過全球期貨交易網絡中數以千計的中間商進行。目前,石油市場有一種認為油價總是會上漲的固定看法。在北美,幾乎沒有一家對沖基金不投機石油期貨。不安全的心理預期:在石油供應接近生產國能夠提供的最大量的程度的時候,美歐日等大幅提高戰略儲備,恐怖分子破壞輸送管道、襲擊煉油廠等,都加劇了擔憂和恐慌。 高位震蕩:油價還要上升多久? 短期:油價高位持續震蕩,不會暴漲。在全球原油價格已漲到65美元一桶的高價時,美國又多次遭受颶風襲擊,為供應緊縮推波,同時,北半球即將進入冬季取暖用油需求高峰期,為需求高漲助瀾。因此,歐佩克決定從今年10月1日起的3個月時間內,首次廢除自上世紀90年代海灣戰爭以來規定的配額制,在必要時向市場增加200萬桶原油的日供應量。這意味著歐佩克將竭盡其所有的剩余生產能力,全力以赴應對當前的危機。國際能源署9月也曾宣布動用戰略石油儲備。在歐佩克和國際能源署的雙重干預下,油價再次暴漲不太可能。但是,造成目前燃料油供應短缺的首要原因是全球性煉油能力的不足。近30年來,整個歐洲沒有再建一座煉油廠,因為它不但污染環境,而且賠錢。增加煉油能力需要較長時間,因此,油價仍會維持在每桶60美元以上。 中期:油價仍將上漲,波動更大。世界范圍的需求正在穩步增長,并且可能很快超過供應。國際能源署預計,明年全球原油日需求將增加175萬桶,在今年已十分強勁的水平上再提高39%!從供給角度來看,雖然地球上的原油總儲量達6萬億~8萬億桶,但按目前的技術只有大約一半可以提取出來,而且最容易獲得的第1萬億桶原油已所剩不多。人類正在接近易開采的石油的終點,越是剩下的油田,其勘探、開采的難度、成本往往越大,使用的可靠性更差,這意味著更昂貴和波動的價格。 此外,由于石油是重要的戰略物資,稍有風吹草動,都會引發國際油市動蕩。活躍難除的恐怖分子、懸而未決的伊朗核問題等,都使得國際社會對石油供給的信心不足。另一方面,美國的能源霸權戰略也增加了其他大國對本國能源安全的顧慮。這些心理因素可能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支撐油價易漲難跌。 長期:油價將逐漸下跌,能源趨向多樣化。短缺與過剩的循環貫穿了石油產業的全部歷史。在油價走高并很可能進一步上漲的大背景下,歐佩克成員國紛紛采取開放戰略,吸引外國資金參與本國石油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同時以俄羅斯為首的非歐佩克國家也在大力提高產量和出口量,若干年后,世界石油的供給量必將獲得提高。 高油價將迫使人類改變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以更經濟和理性的方式消費能源,從而減少對石油的需求。2004年美國出版的《石油的終結》一書就批判了美國的低油稅政策,認為主要是這一政策導致美國轎車偏大、偏重、耗油多,使美國人成為能源最大的揮霍者。 高油價還刺激了各種新能源的開發和應用。盡管目前還沒有一種能源可以同石油媲美,但并非取之不盡的石油在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必然不斷下降。最近十幾年來,天然氣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大幅上升,目前已占全球能源消費的23%,預計2020年可望與石油并駕齊驅,有人甚至認為世界正處在石油時代向天然氣時代的過渡。核能、太陽能、風能、地熱等替代能源被廣泛接受和使用,也減少了對石油的依賴。 命運殊異:誰在為高油價付出更高代價? 石油需求出現根本下降不是一兩天的事情,替代能源的興起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石油時代的結束亦不會很快發生。短期內,人們更關注:高油價的影響和誰在為之付出更高的代價。 新技術革命的蓬勃發展使世界產業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傳統的高耗能、以石油為能源的產業比重不斷下降,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為代表的新產業地位逐步上升,使經濟增長對石油的依賴大大減弱。1971年世界每千美元GDP產值平均耗油560公升,2002年已降至380公升。因此油價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與以前相比已大為減小。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今年9月發表的評估報告稱,世界主要經濟體能夠經受住高油價的沖擊。 發展中國家最重要的產業是能源消耗較多的制造業,經濟體質弱,能源利用率低,同樣的生產量,貧窮國家所使用的石油量是富裕國家的兩倍。同時,一些發展中國家高度依賴石油進口,因此更容易受到沖擊。去年一些高負債的發展中國家不得不將相當于其GDP的10%的金額用來買油。而發達國家經濟結構先進,單位GDP消耗的石油更少,石油儲備充足,節約能源也普遍做得比發展中國家好,價格調控的經驗豐富,市場調節和政府干預相結合,所以抗沖擊能力更強,所受的影響也更小一些。 雖然從目前的情況看,高油價并未明顯加劇世界經濟的脆弱性,但不容忽視的是,油價上漲的影響并非簡單的遞增,而是厚積薄發,不可不防其積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爆發大危機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