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內工業化跨六條戰線 對外競爭力卻孤軍單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2日 12:45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上海福卡經濟預測研究所 來源:中國經營報 在中國進入重化工階段和工業化全面鋪開的同時,工業領域經濟效益全面告急。信產部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05年上半年我國電子工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5.5%,為199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而國資委的數據顯示,下游生產商利潤的下滑很快傳導至上游科技設計企業,如電信科研院利潤同比下降156.5%。
此一悖論毫不客氣地給中國經濟當頭一棒,浮在表面的原因是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實則對外競爭力和新舊戰線全面開打的戰局不匹配。 歐美發達國家走過漫長的幾個世紀才完成了工業化,且至今總人口才7億。現實卻逼迫中國承載13億人口的經濟戰車,用幾十年的時間追趕別人已行進了幾百年且正繼續加速前進的輕便快車,而且載重在不斷增加,道路越來越擁擠(其他后發國家也上路),給養越來越緊張。此情此景下,自力更生是最可靠的出路。 要自力更生,就必須新老戰線全面開打。于是,不僅被發達國家分階段“拋棄”的紡織工業(第一階段工業化主導產業)、鋼鐵工業(第二階段主導產業)、重化工業(第三階段主導產業)、汽車工業(第四階段主導產業)、IT業(第五階段主導產業)被中國逐次撿起并狠攻,而且在能源替代領域躍躍欲試,欲拔第六次產業革命的頭籌。結果中國一出手就呈井噴之勢,對世界市場的商品供應規模和對世界資源、能源的饑渴令全世界震驚。 身陷四面楚歌的中國在核心競爭力不斷轉換的世界戰局中,對外競爭卻僅憑無限的廉價勞動力和傳統權力部門即國家相關部委的蔭蔽,孤軍單挑,一方面企業憑低成本勞動力以低價擊敗對手,一方面又靠國家相關部委作為后盾狙擊對手。這兩項本就有限且短壽的優勢即將逝去,在鐵面無私、冷酷無情的市場競爭中,如此玩法無異于赤手赤膊上陣迎戰“堅船利炮”。 造成中國對外競爭力與戰局不匹配的原因有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客觀原因是中資企業的關鍵競爭力硬不起來,無法與外企抗衡。這些競爭力主要是研發、產業鏈、配套能力、品牌、規劃、危機管理等。 主觀方面的原因則與國家政策的抓大放小和錯位競爭有關。在對外競爭力的培養方面重視現存的力量如國企、政府部門、廉價勞動力等。以為抓住了國企,對因壟斷而嬌生慣養、最不堪一擊的國企拆拆并并,就掌握了競爭力。忽視了根據上述現代企業核心競爭力穿針引線,創造新的競爭力。 好在政府已意識到職能轉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并已著手積極推動。各種類型的內資企業也在謀求轉型和變革,并以積極的姿態投身國際競爭。兩者的合力將推動中國經濟的競爭力呈市場規模、創新環境、高級技工、位差機會復合化的趨勢:一、市場規模。中國的市場規模可謂世界之最,可利用之為內資企業競爭力的成長提供空間。二、創新環境。目前國家和企業都對自主創新極為關注,全國各高新區均從人才、政策、管理等多方面為創新營造條件,創新環境將不斷改善。三、高級技工。眼下雖是短板,但在政府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支高素質的高級技工隊伍的出現指日可待。四、位差機會。中國的“兩個趕超”(時間和人口)注定了她會不斷形成不同的位差,如勞動力成本差、產業差、文明差、市場差、體制差、觀念差、能源差、戰略差等,這些位差刺激了中國經濟潛能的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