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EN記者朱力 北京報道
明年1月1日起,香港輸往內地的1369種產品將全面享受零關稅的優惠政策,這意味著零關稅的種類近乎全面開放。10月18日,商務部副部長廖曉淇與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唐英年舉行CEPA聯合指導委員會高層磋商會議后,共同簽署了CEPA第三階段的法律文本,這是在《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下稱《安排》第一及第二階段涵蓋
的多項措施外,再推出新的補充開放措施。
然而,在CEPA實施近兩年來,與最初的火爆相比,如今的香港零關稅商品日落西山,這無疑是監管機構面臨的一個新挑戰。
零關稅商品陷入窘境
根據補充協議在貨物貿易方面內地將自2006年1月1日起對輸往內地的原產于香港的貨物全面實行零關稅。據了解目前北京市場上比較受歡迎的香港制造產品主要包括藥品、服裝、紡織、香料和珠寶首飾等。
CEPA實施后,即可進口香港的零關稅商品。內地居民的巨大需求以及零關稅可能帶來的利潤空間促使商家紛紛拋出零關稅商品專賣店計劃。
但是,零關稅商品的進口勢頭并未像當初人們預想的那樣猛烈。一年過去了,真正開張迎客的零關稅商品專賣店只是屈指可數的幾家。而其余眾多的“計劃”,卻只剩下熱炒后的尷尬。
“還以為‘零關稅’商品會很便宜,但這些東西太貴了,還是買不起。”消費者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