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亂世藏金,盛世收藏”。由于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大批富裕人群相繼涌現,收藏市場也呈現出空前活躍的氣象。藝術品收藏已不僅僅代表一種雅興和品位,更成為一種投資手段,在股市持續低迷的今天,不少人已經將目光轉向藝術品投資。
文/李琳
近年來我國藝術品拍賣、民間收藏市場持續火爆,已成為繼股票熱、房地產熱之后的第三大投資熱點,這昭示著:我國藝術品收藏市場正在迎來黃金時代。
人氣熱旺
藝術收藏品市場的最新發現就是當代中國藝術。
王光義將中國文革時期的工農兵形象與代表新消費主義文化的國際品牌簡單拼接在一起的政治波普;方力鈞創造象征中國當代年輕人中普遍的無聊慵懶的情緒和生存狀態的一系列“光頭潑皮”形象的玩世現實主義作品都是國內外收藏家的心頭之好;余友涵、李山、劉煒、張曉剛、蔡錦等人的作品也漸漸聲名鵲起,受到關注。在這些前衛風格的代表性作品日益被人熟悉之后,一系列的拍賣會把它們的價格推向了高潮。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北京和上海有30多家主要從事中國當代藝術作品交易的畫廊開張,面向國內外客戶出售作品。在紐約,蘇富比拍賣公司(Sotheby's)已經成立了當代中國藝術部。僅僅幾年前,國際藝術品拍賣市場上登記的中國當代藝術家還屈指可數。但現在,全球各地的收藏家已經發現了部分中國最知名的藝術家的作品。
2002年開始,蘇富比、佳士得、克里斯蒂等國際著名拍賣行開始陸續拍賣中國當代藝術品。在2004“中國當代藝術”拍賣專場,北京青年畫家尹朝陽參拍的繪畫作品《廣場》預估價在8萬—10萬港幣之間,最后以43萬港幣成交;藝術家海波的攝影作品《她們系列——三姐妹》一組(2張)拍出4.5萬港幣;香港藝術家曾灶財的街頭涂鴉以攝影形式呈現,以6.6萬港幣價格被香港本土買家收藏。
而在今年5月上海翰博拍賣公司主辦的當代名家書畫專場拍賣會上,海上名家劉旦宅的拍品《洛神賦》以23萬元高價定槌,韓敏的《品茗論道圖》和《伯樂相馬圖》分別以8萬2千元和7萬5千元的價位落槌。
增值空間巨大
從原來的備受冷落到今天的備受關注,當代藝術品究竟是怎么一躍成為藝術收藏品市場的寵兒呢?
藝術收藏應該算是暴利行業。據海外一家權威雜志分析:近20年來,最成功的股票、基金投資者,年獲利為15%左右,而藝術品的投資,年增值為22%以上。藝術品已經成為繼房地產和股票之后的第三大投資品種,二十世紀就出現過多次房地產和股票這兩項投資與藝術品投資交叉上升的局面,把藝術品稱作“掛在墻上的股票”一點都不為過。
也正因此,眾多投資者受暴利吸引而來,需求者眾,而供應者寡,尤其是那些名家的作品,動則千萬百萬的投資不是人人都能承受得起的。相對而言,收藏當代藝術品花費就少很多。比如,中國新生代的油畫作品,在拍賣場或畫廊里的價碼雖然高者已達幾萬十幾萬元,但低者也不過數千元而已。而一批專攻中國畫的中年畫家,其作品已趨成熟,自成風格,潛藏著強大的后勁,具有很大的投資增值空間,他們的畫這幾年已在拍賣會上露面,價碼高的可達幾十萬元,但低價位者只有數千元甚至才幾百元,而且不像古代或近現代畫作那樣存在著大量贗品的風險。象王廣義、方力鈞等當代名家的作品也就是幾萬到幾十萬的價錢,那些名氣不如他們的,幾千元恐怕就能拿下。所以,對于那些錢不是很多但又對藝術品收藏有興趣的人來說,當代藝術品是最好的選擇了。
此外,當代藝術品的增值空間也是其得到收藏家青睞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如今的藝術品可以作投資工具,所以不少藝術品的價格飆升得十分厲害,就算是一些當代藝術品也會陡然間升價十倍。當攝影家、行為藝術家張洹1998年從中國來到美國時,他發現幾乎沒有買家愿意出100美元以上的價錢購買他的攝影作品。今年,他的《家譜》系列(顯示的是這位藝術家的臉為漢字所覆蓋)在香港的佳士得當代藝術品拍賣中拍出了96000美元。景德鎮當代藝術陶瓷中的精品,市場價格也一直呈直線上升態勢。比如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松茂、王錫良的一件100件花瓶,1994年的價格一般在1萬元上下,2004年的均價已升至10萬元左右。今年上半年,張松茂、王錫良的一件一般作品在北京拍賣,均以20多萬元的價格成交,更不用說他們的大件作品和代表作品。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追求已經從溫飽轉向了對精神領域的滿足上,投資也變得更趨文化氛圍了,購買藝術品在當今社會已經成了最時尚的生活方式。
藝術收藏需要經營眼光
作為收藏家,并不是把收藏品買回來后放著等它自動升值就行了,購買藏品只是開始,如何讓藏品升值才是關鍵。有時候適當地玩點炒作也是必需的。在國外,收藏家傾向于把自己的藏品借給博物館或博覽會展覽,這最起碼有三個好處:一是營造自己作為收藏家的社會形象;二是節約儲存成本,這是因為國外的地價貴,儲存大型展品成本高;三是為了使藏品增值。因為對于藝術品而言,在著名的博物館或重要的展覽中亮相是價值增殖的最好途徑。另外,把作品送給博物館是名利雙收的的經營行為。比如,某收藏家有5幅方力鈞的作品,送2幅給博物館使其知名度提高,價格上漲帶來的效應會使得剩下3幅的價格遠遠大于本來5幅的價格。
而在收藏當代藝術品的過程中,要避免一些投資陷阱。當代藝術品收藏一直存在兩大誤區。一是不關注作品在美術史中的地位,由于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畫家大規模進入拍賣市場時,各個年齡段畫家的作品價格差距不大,導致收藏者關注的是作品而忽視了畫家,忽視其作品在美術史上的定位,而任何作品的價值都直接與其在美術史中的地位相關聯,投資者應予以關注;二是很多投資者太注重畫家名氣,而非作品的未來升值空間,這也是需要注意的問題。像畫家曾梵志的《面具》系列,價格就已經開始明顯上漲。與此同時,以尹朝陽、夏俊娜等為代表出生于上個世紀70年代的年輕畫家也正在受到廣泛關注,并有成為新投資收藏熱點的潛力,他們正處于創作的黃金時代,收藏他們的作品在未來的某個時候必然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專業收藏家們已經開始把資金投向中國當代藝術品中一些更為“冷門”的新領域,裝置、行為和影像藝術等都有可能因為初始價格更低而成為被大舉收購的“潛力股”。
藝術作品的高下不是一時可以見到分曉,藝術家的定論,也要一個相當長的滯后期。其實這也正是收藏當代藝術品的樂趣和挑戰所在。如果說收藏經典藝術品拼的就是錢的話,那么收藏當代藝術品,玩的則是品位和眼力,這就使藏家處于絕對主動的地位。但凡有能力收藏藝術品的人士均已經證明了自身的素質,只要是看得明白,賞心悅目,能與自己的心靈溝通的作品,就值得收藏,當然這個過程需要高于常人的自信心、判斷力和藝術直覺。
另外,雖然當代藝術贗品少,但是還是有不安分的人攪場,所以收藏者眼睛應該睜大些,別把假冒的贗品當成真品來收藏了。有些低檔水平的仿冒還比較好識別,但那些知名藝術家的子女以及徒弟,在利益的驅使下大量仿作其父親或師傅的作品,神形俱似得讓人難辨別其真偽,很容易讓人上當,收藏者尤其應當小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