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曾經擔心,隨著電視的日益發達和互聯網的普及,報紙會不會沒人看了?事實并非如此。美國、日本和歐洲的權威調查表明:報紙依然是世界主流媒體。
日本:88%的人按月訂報,報紙就像件隨身攜帶的物品
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孫秀萍:在日本的電車上,很多人手拿報紙,細心地閱讀著;在
站臺上,隨處可見擺放著報刊雜志的售貨亭。報紙就像日本人隨身攜帶的物品,已經和他們的日常生活分不開了。
10月8日,日本新聞協會公布了一項“關于新聞評價的讀者調查”的結果:約90%的日本人經常讀報,按月訂報的人占88%。其中男性為91.4%,女性為87.8%。該協會每年都對日本的報紙訂閱情況進行調查,從其公布的1993年到2004年的調查結果看,日本連續11年保證每家至少訂閱一份報紙。
雖然在日本訂報非常普遍,但日本各大報社還是非常重視對報紙的廣告宣傳,力圖不斷擴大優勢,《朝日新聞》、《讀賣新聞》、《產經新聞》等各大報都有自己的電視形象廣告。如《日本經濟新聞》播放過這樣一個征集訂戶的廣告:“一個年輕貌美的女性,瀟灑地將《日本經濟新聞》卷成筒狀,然后向下一倒,一股甜美的汁液就從報筒中流出,美女將其一飲而盡。”這個廣告非常形象地告訴人們,讀報宛如補充營養。
為了防止訂戶流失,各大報社都成立了報友俱樂部,為訂閱者提供各種優惠服務。各大報社還專門為讀者設立了熱線電話,詳細解答讀者對報刊文章的各種疑問。此外,各大報紙還開辟了“讀者之聲”版面,刊登讀者對時事的看法,增強報社與讀者之間的互動。因此,日本人愛看報,不僅是為了了解國際國內大事,而且各報社的強力推銷和熱心服務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日本新聞協會對日本報紙讀者的增加也有重要的作用。協會每年除了進行有關報紙的調查外,還表彰那些為報業發展做出貢獻的人。每年10月中旬,協會都要舉行“新聞周”活動,舉辦各種活動,推銷報紙等。在資訊高度發達的今天,讀報在日本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習慣,是人們日常談話內容的重要來源。人們曾擔心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讀報人數會隨之減少,但從日本新聞協會的權威調查來看,這樣的擔心似乎為時尚早。
英國:報紙的深度報道、解釋性新聞,明顯比電視更具優勢
本報駐英國特派記者施曉慧:英國是報業的發源地,倫敦市中心的艦隊街曾是世界報業中心。電視時代到來后,英國各報社為了降低成本、改善印刷,陸續遷出艦隊街。當路透社今年最后一個遷出后,艦隊街與新聞業徹底告別了。但艦隊街的變遷,并不意味著英國報業的衰落,即使今天進入了網絡時代,英國報紙仍擁有廣泛忠實的讀者群。據英國官方的統計數字顯示,全國63%的成年人讀至少一種全國性報紙,85%的成年人讀至少一種地區或地方報紙。在16歲到24歲的年輕人中,有77%的人認為報紙的地位非常重要。目前,報紙在英國仍是最大的廣告媒體。
在首都倫敦,絕大部分人乘地鐵和城際火車上下班,車廂中人人讀報成了倫敦一景。即使在擁擠的上班高峰,也不耽誤乘客讀報。大部分英國人喜歡每天買報,所以各地鐵站、火車站、超市都有報攤,很多人早上出門,買一杯咖啡、一張報紙就上車了。
英國的報紙分類很清楚,嚴肅大報《泰晤士報》、《金融時報》、《衛報》、《獨立報》是上班族的首選。一般來說,贊成工黨的人喜歡《衛報》,支持保守黨的愛看《每日電訊報》,關注國際新聞的則選《泰晤士報》,要了解財經新聞首選《金融時報》。《每日鏡報》、《太陽報》等是受市民喜愛的小報,價格便宜,信息量大,常有吸引人的王室內幕或社會新聞,發行量大大超過大報。
英國報紙為什么在電視、網絡時代仍有很大市場?從讀者角度看,首先,英國人教育普及率較高,有熱愛閱讀的傳統,這是報紙受歡迎的基礎;其次,讀報更方便。從電視、網絡獲知新聞需要固定設備,而報紙不受地點等條件限制,隨身攜帶、隨時閱讀。一張報紙在手,上班路上就把大事讀完了。
從報紙角度看,生存的根本在于不斷改進以適合讀者的新需要。第一大變化是,電視時代以后,英國報紙已基本不做簡單的消息報道,取而代之的是解釋性新聞、深度報道和評論,各報都有一批重量級的專欄作家。因此,網絡時代鋪天蓋地的信息并不能對分析性報紙形成沖擊。第二,考慮讀者旅途讀報的特點,一些報紙進行了形式上的改革。《獨立報》首先改成尺寸上的“小報”,內容不變,結果發行量節節攀升,后來《泰晤士報》也改小了;今年《衛報》也改了。第三,《金融時報》等一些報紙改進了送報服務,保證每天早晨5時前將報紙送到訂戶手中。第四,大部分報紙周末時還會免費贈送雜志或夾報等。因此,英國報業在不斷的嘗試與創新中,始終走在各路媒體的前頭。
美國:每天早晨,坐在桌前邊吃早餐邊看報是百姓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牛雨辰:美國報業受到的競爭來自多方面,除了廣播、電視、雜志這些老對手外,最大的挑戰是互聯網。據美國權威調查機構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資料顯示,近1/4的美國人把互聯網作為獲取新聞的主要來源,其中每天瀏覽網絡新聞的人占23%,比2000年增長了8個百分點。
與互聯網相比,報紙信息的時效性顯得有些落后,所以在美國,發行量前10名的主流報紙如《今日美國報》、《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等都建立了網絡版,讀者可以免費注冊瀏覽。報紙的網絡版更新及時,往往在當天午夜時分,第二天報紙的內容就已經出來了。因此,越來越多的美國人獲取新聞的時候更愿意選擇輕點鼠標,到報紙網站上瀏覽信息,免去買報紙的煩惱。
為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生存,即使實力雄厚的報業集團也加入了價格大戰,紛紛推出各種優惠計劃。今年夏季,發行量排全美第六的《華盛頓郵報》推出了一項36美元訂閱20周報紙的促銷計劃,平均每份報紙不到25美分。為了爭奪客戶,虛報發行量的現象在美國報界屢見不鮮。去年,《紐約日報》發行人路易斯·西托因虛報發行量騙取廣告而辭職,成為最近幾十年來,美國報紙發行中最大的丑聞。
盡管處境不容樂觀,但報紙仍有很多忠實讀者。很多人把讀報當成一種生活休閑方式:每天早晨開門取報,坐在餐桌前邊吃早餐邊看報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于報紙的前景,一些美國資深報界人士持樂觀的態度。他們認為,互聯網不可能吞下所有的媒體市場。調查顯示,仍有40%以上的美國人把報紙作為主要信息來源;有16%的人認為,瀏覽網絡版報紙也是讀報。事實上,報紙與互聯網的聯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著120多年歷史的《華盛頓郵報》今年與MSNBC.com網站合作,報紙向網站提供高質量的稿件,網站為傳播報紙信息提供新平臺,創造了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與現代媒體結合的典范,贏得了更多讀者和廣告收入。
瑞典:不到900萬人口的國家,僅日報就有近200種
本報記者雷達:盡管瑞典是世界上互聯網普及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但調查表明,仍有多達80%的瑞典人認為,報紙的地位不可取代。在不到900萬人口的瑞典,僅日報就有近200種,發行量400余萬份,成人讀報率高達89%。瑞典報業一個重要特色是新興的免費報紙和傳統報紙共存。1995年,全球首份免費日報———《地鐵報》在瑞典誕生。如今《地鐵報》已用不同文字在世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發行。盡管免費報紙在瑞典發展很快,但仍有很多人對《瑞典日報》、《每日新聞》等傳統報紙保持著很高的忠誠度,這些報紙有專業的深度報道與分析。
很多傳統報紙有百年歷史,很多家庭是連續幾代人堅持訂閱,從而形成了一個較為固定的讀者群。在熱愛讀報的瑞典人看來,無論是老字號的傳統報紙還是新興的免費報紙,在他們的生活中都不可或缺。很多瑞典人在上下班路上瀏覽當天的免費報紙,回到家中,安靜、細致地閱讀自己訂的傳統報紙。瑞典人形象地比喻說,傳統報紙是大餐,要耐心品味;免費報紙是快餐,可以充饑或調劑。把讀報比成吃飯,可見瑞典人對報紙的忠愛。原因何在?一位在北京工作的瑞典人這樣解釋:瑞典偏處地球一隅,在互聯網尚未普及的時候,是報紙幫助瑞典人知曉天下大事,陪伴他們度過漫漫寒冬,瑞典人真從報紙中找到了“顏如玉”和“黃金屋”。人們對報紙有著特殊的情感,讀報成為一種習慣,所以無論網絡、電視等媒體如何發展,這種經過長期積淀形成的習慣難以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