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正文
 

新聞分析:航天將怎樣拉動經濟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4日 09:25 大洋網-廣州日報

  每當神舟飛船上天,總會帶起一陣航天熱。神舟六號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車”企業就已開始計算收益。

  航天領域每投入1元錢,將會產生7元至12元的回報——這是美國、歐洲多家研究機構采用不同模型和方法的評估結果。

  隨著神舟號系列飛船的順利升空,中國已經邁入航天大國的行列。航天,將為國民經濟發展帶來多大動力?

  直接效益

  航天是技術密集和資本密集的產業,特點是高投入、高風險,同時也具有高效益。

  1994年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以研究開發經費占銷售額的比例進行了分析研究,據此界定了4個高技術產業領域,即航空航天、計算機及辦公儀器、電子及通信設備和醫藥品制造業。它們的產品在全球市場上正在以兩倍于其他產業的速度增長。

  航天領域目前最具有產業特征的,莫過于衛星制造業、衛星發射服務、衛星應用服務和地面設備制造業。從衛星數據的國際市場行情來看,1幅某一特定地區的普通遙感衛星圖像價格為75美元,1幅高清晰度衛星圖像價格為1800美元,1幅“陸地衛星”的主題圖像(如能顯示礦物分布的圖像)價格達3500美元。以預測農作物生長為例,需購買多張高質量衛星圖像才行。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國際太空》雜志主編龐之浩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通信衛星轉發器1年的租金就是上百萬,一顆衛星有幾十甚至上百臺轉發器,壽命是10年到15年,你想想它能產生多大的效益。” 全球僅商業衛星產業每年就創造超過800億美元的收益。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經理張慶偉介紹,美國將空間技術轉化為產業,創造了2萬億美元的巨額利潤。資料顯示,在英國,2000至2001年度,航天工業總收入約46億美元;法國在航天產業方面的收入每年將近200億歐元;俄羅斯航天發射年收入近9億美元。

  目前,全球近70多個國家的1100多家商業公司已經和正在研制開發、部署和運行空間系統。“國際航天商業委員會”8月發布的《2005年航天產業現狀》調研報告統計:2004年全球航天產業來自商業服務和政府計劃的總收入達到1030億美元,預測到2010年將會超過1580億美元。

  中國正在加快航天的產業化進程,航天科技集團提出了兩個1000億元的目標,集團公司總資產在2005年前達到1000億元、總收入在2010年以前達到1000億元。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副總經理許達哲說,我國共發射了數十顆氣象、資源、通信、海洋衛星,載人航天工程也有了良好開端,但目前很難準確測算出航天究竟創造了多少產值和利潤,但今天的百姓生活已經一刻也離不開航天科技。

  帶動效益

  張慶偉介紹,當年耗資240億美元的阿波羅登月計劃,科技成果轉化為民用后衍生出數千億美元的市場。

  國際航天商業委員會主席斯科特·薩克諾夫認為,由于航天產業及其衛星服務業涉及的范圍廣,而且種類繁多,小至沃爾瑪連鎖超市的IT網絡,大到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火星探測任務,甚至包括美軍在伊拉克軍事行動,幾乎涵蓋軍、民、商的各個領域,因此其產業規模之大不足為奇。

  航天,對其他產業的帶動而產生的效益,遠比其直接產生的效益高得多。

  太空育種,幾乎是航天產業的眾多“搭車”者中最簡單的一個,它所產生的效益卻最直觀。自1987年我國在返回式衛星上進行太空育種以來,已經有近50個品系大面積種植推廣。太空水稻、太空蔬菜、太空花卉、太空水果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

  航天高新技術是綜合集成技術,包含電子信息、機電一體化、材料能源、環保、仿真、計算、網絡、通信、控制、導航、遙測、遙控、遙感、空氣動力、真空低溫、特殊密封、可靠性與安全性保障等技術,對于許多產業部門都具有廣泛適用性。

  我國從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發展航天,當時就為半導體、電子、原材料、儀器儀表工業提供了發展良機;航天技術曾為傳統石化、機電、能源、交通、紡織、醫藥等10多個產業,研制、生產了急需的工業工程控制系統、微機數控系統、各種機器人等儀器設備;向有關產業部門提供風洞試驗、熱試驗、大型離心試驗、大型跌落式沖擊試驗、震動試驗等。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提供的一份數據表明,我國近年來的1000多種新材料中,80%是在空間技術的牽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2000項空間技術成果已移植到國民經濟各個部門。

  目前,空間生命科學與微重力科學、太空旅游、空間材料學等領域仍處于由政府投資研究、試驗和探索階段。中國科學院院士胡文瑞展望將來可能產生的效益時舉例說:“美國以‘沸石’作為催化劑煉油,科學家們以提高煉制效率百分之一為目標,在空間展開研究,如果成功,按照美國每年煉油花費900億美元來算,一年可節約9億美元;我國科學家也有相應的計劃,我國一年需要約20億噸煤,如果能通過空間試驗把燃煤效率提高千分之一,按每噸煤400元人民幣計算,每年就是8億元的效益……”

  “而在生命科學等領域如果能夠突破性成果,人類的健康和生活將可能出現質的飛躍,這是用數字無法衡量的了。”

  輻射效益

  品牌,意味著經濟效益。

  神舟五號發射之時,很多精明的商家紛紛“搭車”。一時間從牛奶到潤滑油,各種打著“航天食品”“航天品質”“航天科技”旗號的商品紛紛熱銷。

  曾在品牌營銷上連獲成功的國內一家乳制品企業,在神舟五號時嘗到了甜頭,這次將再度聯手神舟;某空調企業也將繼續為神舟提供相關設備。利用航天搞品牌營銷的,還有多家汽車公司。中國航天員中心用車來自企業的捐贈。

  某潤滑油公司負責人透露,該公司普通潤滑油年產約百萬噸,航天用油只有幾十公斤,兩者的投入相差不多。這樣做一方面是因為國家有需要,另一方面航天用品的生產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將大大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從而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航天特別是載人航天對一個國家管理和組織能力是一種考驗。

  美國海軍軍事學院一位專家說,中國成為第三個實現載人航天計劃的國家,說明這不容易。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太空政策分析家戴維·貝克接受國外媒體采訪時說:“只有管理有序的發達工業國家才能完成這種活動。”觀察家認為,這不僅證明了中國科技強大,也展現了管理和組織技巧。

  張慶偉在總結神舟五號的成就時也談到,載人航天工程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通過工程的實踐,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建立了能與國際接軌的高效的組織機構,形成了具有科學預見的規劃、計劃以及能夠對工程進行有效控制的綜合管理體系。因此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顯然是巨大的。

  航天領域的能力和水平,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之一。航天事業更大的輻射作用在于,能夠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極大地提升一個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的發言權和地位。

  神舟五號發射成功后,海外華人和

留學生最先得到了空前祝福,世界各國政要、媒體紛紛發表談話和撰文,盛贊此舉是中國人在人類歷史上創造的偉大壯舉。各國紛紛醞釀如何與中國開展合作,廣大發展中國家朋友普遍認為,這是亞洲的驕傲,也是全體發展中國家的自豪。

  神舟六號的再次載人飛行,以及中國對于航天活動的長遠規劃,再度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胡世祥說,航天,為國家的發展和進步捆上了

火箭,已經和必將繼續為我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提供強大動力。(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