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正文
 

高油價倒逼燃油稅出臺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1日 16:53 《資本市場》

  當政府打算推出的燃油稅實際上是非常溫和的,不是為了傷害汽車生產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只是把從前的養路費通過“費改稅”,轉變為燃油稅而已,原則上不增加總量負擔。但在國際油價一路飆升的高壓下,顯得事與愿違。

  廉價原油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不斷上漲的油價持續向全球襲來的時候,高油價成為全球經濟不能承受之重,各國對燃油稅的態度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城里的人想沖出來而城外的
人想沖進去。

  中國就是“圍城”之外的國家,當英國等歐洲國家呼吁取消燃油稅的時候,中國卻因為國內外油價的倒掛再次將燃油稅改革提到議事日程。

  何時出臺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十年難產:燃油稅出臺仍無定論

  9月15日,國家發改委能源局會同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交通部、農業部、建設部、商務部、海關總署、中國民航總局等16大部委和機構,論證燃油稅改革事宜,但會議沒有形成最終的明確結論。

  而在兩天前的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曾表示,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出臺燃油稅是必要的,這個問題已經被提到了議事日程上。當時這種表態曾被市場人士看作燃油稅將加快出臺的信號。

  “前后決策部門的不同表態正是對待燃油稅不同態度的表現,一方面政府認識到燃油稅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也考慮到燃油稅改革出臺的復雜性和困難性,而且在當前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不斷上漲的背景下,何時出臺以何種方式進行改革將是對決策部門的一次考量。目前,燃油稅改革實際上處于兩難境地,短期內不會有明確答案,最好的選擇仍是‘擇機’出臺!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經濟師牛犁表示。

  燃油稅改革從第一次提起到現在已經走過整整十年的時間,而”擇機“也已擇了五年,但是時機之“東風”的希望卻越來越渺茫。

  早在1994年,有關部門就正式提出開征燃油稅的動議。

  1997年全國人大通過的《公路法》,首次提出以“燃油附加費”替代養路費等,擬于1998年1月1日起實施,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決定。

  1998年10月,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審議的公路法修正案草案里,將“燃油附加費”改為“燃油稅”,并在第二年的《公路法》修正案中獲得通過。同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進一步完善財稅體制改革,重點是全面清理和規范收費,逐步實行“費改稅”。其中,“費改稅”兩個突破口分別是城市公路收費改革即開征燃油稅以及農村稅費改革。

  其后,農村稅費改革終于在2004年艱難地蹣跚起步,而燃油稅改革卻始終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同時,后來國際原油市場形勢的變化以及國內的情況卻給燃油稅改革蒙上了一層陰影,并一直難產至今。

  “當時,有關部門已按照海南征收燃油附加費的思路,制訂了燃油稅初步方案。然而國際油價卻開始了大幅上漲,燃油稅改革錯過了最好的時機,功虧一簣。一方面是國際市場油價過高的因素,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當時需要安置27萬名路橋收費人員!

  此后,燃油稅改革很少再被提及,到2001年1月4日,時任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的金人慶透露,燃油稅出臺工作已就緒,將在適當時候開征該稅種。過了一年,金人慶再次稱“燃油稅將擇機出臺”。

  2005年1月11日上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謝旭人透露,燃油稅改革的方案經過研究已有了初步意見,但需要在比較合適的時間推出。1月22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報告又稱:我國已經制定征收汽車燃油稅的方案,并將擇機在全國公布推行。

  今年以來,國際油價的大幅飆升導致國內外成品油價格倒掛,成品油出口迅猛增長而國內珠三角等部分地區卻出現大面積油荒,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5部門隨后聯合發布通知取消成品油出口退稅,同時對成品油加工貿易做出限制。

  然而,政策干預被視為只能治標不能治本的應急之策,市場化的石油定價機制和燃油稅改革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在石油定價機制市場化遙不可及的情況下,燃油稅改革理所當然再次被寄予厚望。

  兩難抉擇:平衡各方利益是關鍵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清泰表示,推出燃油稅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緩解石油安全問題的重大舉措;同時,增加一塊資源稅,這是很大一筆可以持續得到而且不斷增長的錢,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可以通過減少別的稅來保持總賦稅不變。

  政府打算推出的燃油稅調整實際是非常溫和的,沒有傷害消費者的利益,只是把從前的養路費通過“費改稅”,轉變為燃油稅而已,原則上不增加總量負擔。但即使燃油稅出臺的全部準備工作都已經完成了,還是沒能出臺。說是“擇機”出臺,就是說在國際油價處于低位的時候出臺,但事與愿違,國際油價一路飆升。早先曾經說過燃油稅可能在油價位于每桶25美元以下出臺,目前看是遙遙無期了。

  9月初,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價格輕松突破80美元每桶,并一直維持在高位,25美元每桶的原油價格只能存在記憶中。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經濟師牛犁表示,現在開征燃油稅實際上處于兩難境地。作為有效調節消費行為的稅收杠桿,燃油稅將對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產生很大的影響。不開征燃油稅,就達不到引導節約的效果。但開征燃油稅涉及的程序又相當復雜,一些相關部門、行業的利益也需要重新調整。

  “現有的養路費由交通部門征收,開征燃油稅后將收歸國家財政,這筆錢收上去后如何分配到各部門,是個問題;原先從事收費工作的10多萬人如何安置,也是個問題;開征燃油稅導致油價上漲,必然增加農業種植成本,針對農民的優惠政策落實起來往往很難,現在又要多一個燃油稅的補貼,如何落到實處,更是個問題!

  由9月15日的會議匯集了國家的16大部委和機構看,燃油稅改革的復雜性可見一斑。

  除高油價之外,各個部門利益關系如何協調也是重要原因,牽一發而動全身必定令其出臺慎之又慎。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人士表示,開征燃油稅就意味著油價越高,稅收也應越高,這樣可以抑制消費;但同時會導致汽油價格大幅上漲,又有價格太高、問題也多的擔心,的確是進退兩難。

  “在目前國際油價可能還會繼續上漲情況下,再加上燃油稅,公眾恐怕一時難以承受,政府也有這樣的顧慮,現在面臨的困境與幾年前一樣!

  同時,部門之間的利益如何平衡更是問題。比如交通部與財政部,如果燃油稅開征,收費權力就從公路局轉到了稅務局,F在路橋收費是由各個省份的公路監管部門收取,收費所得中相當一部分要歸入地方政府;一些地方路橋也由企業、個人投資興建,燃油稅改革后,這筆錢將上繳國家財政,然后再從中劃轉一部分到交通部門用于修路、養路,這樣可能就會影響地方政府利益。

  “海南省早在1994年1月1日就開始實行燃油附加費,但能夠實行有其特殊性,海南省是個海島,有海峽相隔,外省市的車輛過去的很少,而一旦過去就會在海南加油,在海南省征收燃油稅和征收過路費沒什么不同,但在國內其他省市則麻煩的多!

  然而,迫切的是,如果開征燃油稅再度被擱置,那么成品油價格機制的改革也可能同樣被擱置,這兩項改革都無法回避高油價這一現實。

  稅率之爭:30%、50%和100%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人士透露,9月15日的會議還就幾種燃油稅改革方案進行了討論。目前共有三種方案供商榷與討論,根據這三種方案,燃油稅的征收標準分別為30%、50%和100%,也就是被稱作燃油稅改革的低、中、高方案。

  該人士表示,燃油稅改革是要把現有每輛汽車需交的養路費轉換成燃油稅,盡量不增加用戶負擔,但不足以用來抑制對燃油的過度消費。燃油稅征收標準應該設為30%以上,甚至達到100%。

  按照當初費改稅的初步改革方案,燃油稅稅率大約為30%至50%時的油價在每桶25美元左右,但現在的油價在65美元左右,在這種情況下,改革方案確實很難定下來。

  “考慮到目前國內油價一路上漲的現實,燃油稅的比例不宜過高,30%~40%的征收比例比較合適!敝醒胴斀洿髮W劉桓教授表示。

  目前,世界發達國家普遍實施燃油稅,而且這也是國外汽車稅收的重頭:美國對汽油征收30%的稅率,93號

汽油零售價格約為每升4.3元人民幣;英國稅率是73%,油價約為每升12.2元人民幣;日本稅率是120%,油價約為每升7.5元人民幣;德國稅率是260%,油價約為每升11元人民幣;法國稅率是300%,油價約為每升10元人民幣。

  而我國目前的汽油價格則比國外低的多,93號汽油每升僅為4.26元,過低的油價刺激了汽車業的迅猛發展。2003年,中國2400萬輛乘用車耗油7000萬噸,占全國汽油總產量的85%,預計201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1.3億噸,道路交通將在未來20年以及更長的時間內,成為石油消耗的大戶。

  業內人士表示,從用車環境的相似度來看,參照日本更為科學。日本的燃油稅率是120%,由于道路資源緊張,交通環境根本不允許其推廣車身較大的大排量車。雖然日本燃油稅率比歐洲低,但公民有良好的節能意識,因此在日本也是小型車稱王。在汽車的節油環保方面,日本汽車企業如豐田等也走在前列。

  “征收燃油稅不是為了打擊

汽車行業以及汽車用戶,而是為了鼓勵科學合理消費能源,燃油稅的征收應盡量不對汽車用戶產生過大的沖擊,同時又能鼓勵
小排量
和環保型的汽車進入家庭。目前,比較理智的征收方案是借鑒日本的燃油稅率,燃油稅起征比例為30%,分階段逐步提高至120%,對混合動力車減免稅或進行購買補償!眲⒒附淌谧詈蟊硎尽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