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和提高利用率更重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1日 09:29 《新財經》 | |||||||||
在增加供給的同時,節約和提高利用率在幫助中國維持自己巨大的能源胃口方面應該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文/高永宏 在中國的各個產業中,煤炭工業是與國際接軌最少的產業之一。這一方面由于體制和
《新財經》:在您看來,應該如何盡快提高中國煤炭工業的效率?在這方面,中國企業從國際同行那里可以學到什么經驗? Knell:中國政府上個月宣布將因為安全生產原因關閉全國1/3的煤礦,這將很快提高該行業的效率。中國的煤炭工業應該而且能夠削減企業數量,關閉小煤礦可以提高整個行業的效率。事實上,提高煤礦生產的安全性給政府一個很好的機會來進一步合理地重新布局這個行業。 就國際經驗而言,環境問題是提高該行業效率的首要動力。在煤炭生產和消費方面采用更嚴格的環境標準將把那些低效的企業從行業驅逐出去。例如,為了在溫室氣體(GHG)排放標準方面跟其他燃料競爭,歐洲的煤炭企業紛紛采用了更新、更有效的科技。因此,在煤炭產量提高的同時,中國企業必須在科技方面加大投入。這方面的工作可以由政府主導,但也可以通過給國外資本更大的自由來實現。 總而言之,提高煤炭企業的效率,必須通過安全生產、環境、科技和市場因素的結合來完成。 《新財經》:目前在中國,神華集團500萬噸煤液化項目已經動工興建。您認為這一技術在中國的前景如何? Knell:煤液化技術已經有超過80年的歷史了,主要是通過費-托工藝(Fischer-Tropsch process)將煤氣化轉變為固體石蠟,后者可以進一步提煉出柴油、萘及包含丁烷和丙烷等的液體燃料。這一工藝的發展跟政治關系很大,得不到傳統的石油進口的國家(納粹德國和種族隔離時期的南非),只能使用合成的方法來生產替代品,從而推動了這一技術的發展。 阻礙煤變油技術廣泛應用的主要原因是費用。煤液化是一種相對昂貴的生產碳氫化合物液體燃料的方式,費用大概30美元一桶。因此,該技術在低油價時期根本沒有競爭力。但是,考慮到目前原油市場的緊張狀況和高企的油價,煤液化還是有相當競爭力的,而且大規模應用的前景比較看好。在中國這種石油相對短缺而煤炭資源豐富的國家,煤液化技術將會成為平衡國家能源戰略的一個有力的武器。 南非的Sasol公司目前在煤液化的商業應用上面居于世界領先地位,目前它正在卡塔爾投資6億美元修建一個工廠,名為Oryx 。煤變油還有一個好處:在合成過程中一些雜質例如硫、砷、汞和一些固體顆粒都已經被清除。因此,Sasol宣稱于2006年開工后,Oryx將生產出世界上最清潔的柴油。 《新財經》:為了解決煤炭行業高度分散化的情況,中央和地方政府正致力于將中小企業合并成為大的集團。但是,通過行政命令合并的一個后果也許是產生低效的企業。您怎樣評價這種方式? Knell:行業高度分散可以導致產能過剩、低效、缺乏定價能力等一系列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有好幾種方式。通過行政命令整合確有其優勢,當然應該成為解決方案之一。目前的小煤礦實在太多了,大規模的整合是必須的。在這方面一個很好的例子便是中國石油工業的經驗。 中央、省級和地方煤礦必須被整合為成為幾個大集團。這些集團的整合可以根據地域分布完成,但彼此之間必須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公開公平的競爭。其他不具競爭力的企業將很快被這樣的競爭格局淘汰出市場。此外,這些集團可以將自己的資產剝離打包到香港、紐約或是倫敦股票交易所上市。這種剝離可以讓它們更容易得到外國資本的青睞,從而前景更加光明,企業在國際市場上也可以更有競爭力——就像中國現在的國有石油公司那樣。 但必須注意的是,這種整合必須與整個煤炭行業的重組有機地結合起來。將低效企業簡單整合在一起確實風險很大。 《新財經》:在中國,典型的煤炭企業只產煤。在英美國家,煤炭企業的價值鏈是什么樣的?中國煤炭企業應該從中學習些什么? Knell:不同國家的煤炭企業的價值鏈有所差別,但中國煤炭企業應該更緊密地和發電結合起來。最理想的方式也許是采礦和發電廠都集中在一個區域,這樣可以可觀地節約成本。 然而,為了更深入、更好地重組整個煤炭行業,煤炭企業應該通過組成更廣泛的集團或是戰略聯盟來拓展自己的價值鏈。在這方面,煤炭企業應該更好地同石化企業結合起來。當然,發電也是一個很好的結盟對象。同時,煤炭生產企業也應該將自己的業務多元化,例如,它們可以進軍相關產業,或是在國外開展煤炭生產業務。 《新財經》:您怎樣看待中國的能源戰略?對此有何建議? Knell:由于中國的一些特殊性:國土協調未來的需求、國內的資源供應、環境和污染問題以及當前政治體制之間的關系。當前的戰略強調更大的能源供給量,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刺激供給的政策往往伴有自身的問題,必須注意產能過剩及在不同部門之間的平衡問題。中國2000年以來在能源產業方面的過度投資會導致以后(2010年或更早)的產能過剩。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調控某些能源領域的擴張,例如最近限制沿海區域的天然氣站的決策就是相當明智的。更合理的煤炭產業布局也應該在這一考慮之內。同樣,有跡象表明在石油、天然氣和發電方面,精煉、運送和分銷的基礎設施建設應該優先考慮。這些方面的重要性在于它們可以保證能源供應不被中斷,從而讓整個行業更為平衡。 隨著局勢的發展,必須對戰略進行大幅度調整來適應變化的能源發展趨勢。低價傳統燃料的日子即將結束,當局必須更努力地尋求應對方案。煤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會是中國的主要能源來源,但在利用率方面仍要下很多功夫:中國理應用比現在更少的煤做更多的事情。 天然氣以及其他一次電力的發展很快,但仍屬于補充性燃料。中國政府必須下大力氣優化國內的發電模式——不管使用什么燃料。盡管GDP增長還比較強勁,原油進口仍可能造成整體性的麻煩。更嚴格地控制車用燃油的效率、發展乙醇等添加劑及使用煤合成的替代能源等都有助于緩解這個問題。在增加供給的同時,節約和提高利用率在幫助中國維持自己巨大的能源胃口方面應該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