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正文
 

綠魔能否當產業經營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30日 09:26 解放日報

  在用含有水葫蘆纖維的輕質墻體搭建的住宅里,我們坐在用水葫蘆做成的沙發上,使用水葫蘆粉和全降解塑料壓制成的一次性杯子,里面盛的是水葫蘆和其他蔬果制成的混合飲料。桌子上,一朵紫色的水葫蘆花正在水葫蘆花瓶中悄然綻放……

  水鳳仙、水風信子、洋雨久花,這些美麗的名字,其實都是水葫蘆的俗名。

  價廉物美的飼料、開著淡紫色小花的案頭盆景,這些也是水葫蘆。

  而背負“綠魔”惡名、堵塞河道、污染水源的,還是水葫蘆。

  幾十年間,水葫蘆從廣種、廣用的廉價飼料,成為人人喊打的污染環境物種。因此,每當出現關于水葫蘆治理的新辦法,都會吸引不少目光。但國內水葫蘆家具“開山人”胡建達的做法卻與眾不同:他研究的不是如何打撈焚埋,而是把打撈上來的水葫蘆做成產品推向市場。

  這幾天,胡建達帶著大大小小的水葫蘆家具,赴京參展去了。他說他推廣的不僅是產品,更是一種經營理念:換個視角,就是一片新天地。

  低出身 高身價

  目前,我國有18個省市河道受到水葫蘆威脅。因為水葫蘆污染,一年經濟損失不下百億元,還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打撈。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水葫蘆何嘗不是如此。打撈收集,只是處理水葫蘆的初級手段。簡單的填埋或焚燒,也不能發掘其新的使用功能。何不換種思路,對水葫蘆全方位利用,變廢為寶?

  據介紹,每生產一張水葫蘆單人沙發,要使用10千克干燥的水葫蘆莖稈。而每千克干燥的水葫蘆莖稈,由50千克新鮮的水葫蘆處理而成。也就是說,每張單人沙發要消耗新鮮水葫蘆500千克。以一家中等規模的水葫蘆家具廠計算,每月生產50張單人沙發,即可消耗25噸水葫蘆。

  在國際市場上,水葫蘆家具的定價絕不便宜:一個扁扁的水葫蘆蒲團,21美元;一張水葫蘆單人沙發,125美元;就連原價20元人民幣的模特衣架套上水葫蘆“外衣”,售價也能突破20美元。

  因此,上文所述的家具工廠一個月至少可獲利6000美元。

  這筆賬還可以繼續往深里算:從材料質地看,水葫蘆和藤條、竹條一樣,是一種無污染的天然植物材料,且在柔韌性、防水性等指標上,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從價格看,水葫蘆由于繁殖能力強,長期被視作“垃圾”棄之不用,收購時價格相對便宜。此外,水葫蘆家具的基本制作方式是手工編織,一旦大規模生產,還可以提供數量可觀的就業崗位。

  這筆賬,國際市場也會算。一些國際家具網站或家具專業雜志,早就開辟了水葫蘆家具采購專欄,集合世界各地生產的水葫蘆家具信息;一些生產廠家還聘請專業設計師,根據水葫蘆的獨有材質特點,定期推出新品。目前,國外的水葫蘆家具僅編織手法就有十幾種;至于款式形狀,更令人眼花繚亂。行家提醒,憑借國內“泛濫成災”的水葫蘆資源以及相對低廉的勞動力,“madeinChina(中國制造)”的水葫蘆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大有作為。

  舍近求遠頗無奈

  上海是水葫蘆肆虐的重災區之一,僅去年打撈的水葫蘆就有近30萬噸。奇怪的是,盡管胡建達的水葫蘆家具廠設在上海,但所有的原材料都是花錢從

福建收購來的。

  充足的水葫蘆資源為何成不了企業的生產資料?

  面對筆者的困惑,胡建達道出原委:滬上的原材料加工費用較高。水葫蘆打撈后,首先要經過晾曬干燥,其次是去除根葉,然后才能分離出可以使用的莖稈部分。在正式制作家具前,莖稈還需經過防腐、防蛀等特殊處理。相比之下,外地的原料加工費至少要便宜一半。其次,制作家具的水葫蘆需要滿足一定條件,比如莖稈要盡可能長一些。但申城的水葫蘆莖稈偏短,使用機械化打撈后,可利用部分就更少。如果要“矮子里挑長子”,勢必又得增加原料成本。此外,滬上水葫蘆處理已形成打撈-運輸-填埋或焚燒等完整的處理鏈,家具廠若要介入其中,還需費一番周折。幾經權衡,胡建達決定從外省市采購水葫蘆原材料。

  客觀原因確實存在,那么滬產水葫蘆就不能開發成產品了么?事實并非如此。據了解,除了做家具,水葫蘆還有很多潛在的用途:根葉經過發酵,可以成為復合肥原料;提取液可以作為生物黏膠劑,解決

甲醛污染;水葫蘆還可以降低水體的富營養化程度,在河道里適度種植,不僅不會污染水體,還有助于治污;更有企業嘗試用水葫蘆制飲料。此外,根據本土水葫蘆較矮小的實際特點,胡建達研究了一種含有水葫蘆纖維的輕質墻體,強度等指標一點不輸于普通的磚墻。

  可見,對上海而言,水葫蘆利用大有文章可做。關鍵問題是,誰為產品的進一步試驗和投產提供資金支持?對此,專家建議,有關部門每年都需要花費數百萬元配置打撈水葫蘆的設備,與其簡單地提高處理能力,不如從中撥出部分款項,支持“化廢為寶”的產業研究。在研究的同時,則可以將產品所得的部分經濟效益反過來支持治理,實現雙贏。

  還有很多“水葫蘆”

  在用含有水葫蘆纖維的輕質墻體搭建的住宅里,我們坐在用水葫蘆做成的沙發上,使用水葫蘆粉和全降解塑料壓制成的一次性杯子,里面盛的是水葫蘆和其他蔬果制成的混合飲料,而面前的桌上,一朵紫色的水葫蘆花正在水葫蘆花瓶中悄然綻放……

  胡建達這樣描述理想中的“水葫蘆環保生活”。

  事實上,除了水葫蘆,還有很多“放錯地方的資源”正等待我們發現。

  上海科技館曾舉辦過“資源節約環保展”,其中就有不少通常觀念里的“垃圾”經過改頭換面,讓人眼前一亮:五顏六色的路面磚是陳腐垃圾生物處理的產物;抗腐蝕

瓷磚的前身是工業廢渣;被丟棄的易拉罐、食品包裝袋、牛奶利樂包、一次性快餐盒經過處理后,可以變成防水防蛀的果皮箱。據了解,上海每年可利用的廢棄物超過240萬噸,如果在治理的同時進行產品開發,產生的價值有望超過5億元。

  但是,要在垃圾和資源間劃上等號,首先得有“變廢為寶”的理念。在傳統的環保治理中,往往強調初級“處置”,忽視深度“利用”,使得一些原本具備產業化前景的資源至今“養在深閨人未識”。比如說,利用1噸廢紙制成0.8噸再生紙,并不稀奇;但利用廢棄的茭白葉制成花籃、草帽、裝飾畫,就鮮為人知。

  “變廢為寶”還少不了創新意識,僅僅依靠一個人或一個部門,顯然不能完成產品的研發與推廣。與其單打獨斗,不如通過有關活動或機構,集思廣益,為廢棄物找到最好的去處。再次,正如前文所述,必要的資金投入來自各方支持。除去鼓勵個人或企業進行投資外,有關部門也不妨利用“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利用部分治理資金進行產品開發,形成綜合治理、綜合開發的良性循環模式。

  任翀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