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正文
 

所有制同企業績效并無直接關系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30日 09:00 南方日報

  

所有制同企業績效并無直接關系

南方日報總編輯楊興鋒出席論壇并致詞。攝影 蔡偉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所有制同企業績效并無直接關系

施瓦爾巴赫教授。攝影 蔡偉

  昨日,南方日報社牽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和中德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在廣州聯合舉辦了“公司治理、企業績效與經濟增長:中國的實踐——中德論壇”。以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院長施瓦爾巴赫教授和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李新春為首的中德學者就企業治理等
等問題各抒己見、侃侃而談。

  海外學者如何看待中國正在進行的國企改革,企業所有人如何對管理者實施有效的監管和激勵,與會專家學者提出了頗有見地的見解。

  如何提高國有企業的績效,國家怎樣對國有資產有效監管?進行中的國有企業改革成為中外學界關注的焦點。

  在發展中國家,私有化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路徑之一,中國國有企業改革也同樣提出“國退民進”、“部分國有產權向企業管理層轉讓”等探索模式。這些改革最初的理論依據是——私有經濟效率優于國有經濟效率,但昨日與會的學者對此表示了強烈的質疑。

  私有化并非“上天的恩賜”

  中國社科院公司治理中心研究員魯桐在一項研究中發現,以國有控股企業為主的2004年中國上市公司100強,在公司治理水平上并不明顯落后于海外的上市公司。

  “統計顯示,中國私營企業生命周期平均只有2.9—7.4年,私有化后的國有企業前景是否真有起色值得懷疑”。中德公司治理研究中心秘書長蘇琦表示,私有化在英國、印度、東歐等國和地區的成敗說明,私有化并非“上天的恩賜”,政府官員和企業管理者借助私有化為自己牟利的現象非常普遍。

  而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院長施瓦爾巴赫教授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私有化并不會自動的帶來更高的企業績效和社會福利”。他以東歐的實踐為例指出,在變革期,私有化過快往往帶來惡劣的后果。他認為,相比所有權,其他因素更為重要。企業改制能否成功還取決于勞動力政策、市場政策、財務管理等擴大企業長遠績效的政策。比如,企業是否擁有優秀的經理層和員工,監督和激勵體制能否有效運作。

  施瓦爾巴赫教授認為,在企業改制過程中,還必須考慮社會成本,而監督私有化進程的機構必須由各領域的專家而非官員組成。

  分散持股優于管理層持股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李新春指出,國有企業低效率的一個因素就是企業家精神的缺乏,而其主要原因就是目前的公司治理理論過于強調對于企業控制權的控制,而淡化了激勵機制。

  “現在把對國企管理層激勵不足往往理解為對管理層薪酬激勵不足,這是片面的,除了報酬外,晉升體制、經營自主權等都是有效激勵的范疇。”李新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施瓦爾巴赫告訴記者,德國制造業的一個經驗就是,企業高管的薪酬中70%是根據經營業績來定的變動部分,而普通員工變動比例低些,“這一模式已經開始在德國

公務員薪酬體制中推廣”。

  目前,國資部門開始探索管理層“增量持股”和

股票期權等激勵模式。對此,李新春表示,在股權多元化中應注意,過度分散和過度集中都不是最好的做法。

  而施瓦爾巴赫則認為,只強調激勵管理層的辦法是不對的,好的激勵機制應該適用于全體人員。在員工持股計劃中,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是貢獻度而不是職務。

  “股票期權并不是好的辦法”,施瓦爾巴赫告訴記者,之前大量運用期權的微軟公司已經在去年全面停止期權計劃。他認為,國外的實踐表明,期權制度的設計容易誘惑企業高管違規,而且很難解決優秀人才在滿足套現沖動后,如何留住他們的難題。

  精彩觀點

  激勵監督并重

  李新春(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國有企業在公司治理中,激勵機制不足。與私營企業相比,國有企業普遍的低績效表明,相對于保健(監督)機制來說,激勵機制對于企業家精神的激發更為重要。但私營家族企業的保健機制薄弱,在成長為大企業時,可能面臨高的治理風險。

  好的國有企業主要依靠董事會發揮保健機制,而壞的企業則靠獨立董事、股權集中機制提供保健功能。

  發揮董事會作用是關鍵

  魯桐(中國社科院公司治理中心研究員):上市公司在長效激勵上存在不足。

  董事會運作的有效性和獨立性仍然是提高中國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關鍵;完善法律實施機制,充分保障投資者權利;加強以市場為基礎的外部治理機制;完善信息披露的制度和機制;利益相關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應受到重視。

  私有化不解決問題

  蘇琦(中德公司治理研究中心秘書長):借助私有化可以提升經濟效率的論斷不過是一個偽命題,片面指責國有企業低效率或者過高估計私有企業的業績水平都顯得非常不理智。

  為了更好地監督管理國有資產,人大應設立專門的委員會——國有資產、國有企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審批國有股權轉讓等事宜,而原有國資委在選拔高管、完善國企治理結構上發揮主導作用。

  國資國企委須逐步建立專家治理的機制,這樣做的宗旨是幫助國資委更好的行使行政職能。

  拍賣體制并不公平

  沃夫賽特(洪堡大學微觀經濟研究所所長):在眾多拍賣會中,拍賣商是賣者的代理,然而這其中卻導致腐敗,拍賣商和競拍者都可以在拍賣中獲得既得的利益。

  強調公平公正,但在政府采購、國有股權轉讓等領域引入拍賣機制是否有效值得懷疑,必須在過程透明化和規則設計科學化上予以改進。

    權威訪談

  中國企業可把并購重點放在歐洲

  身為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院長的施瓦爾巴赫教授的研究領域主要在國際企業管理方面,在會議間隙,就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的一些問題,他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提高競爭力最好辦法是國際化

  記者(以下簡稱“記”):目前能取得高額利潤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往往都是憑借壟斷優勢,怎樣真正提高這些企業的競爭能力?

  施瓦爾巴赫(以下簡稱“施”):最好的方法就是國際化,走出去和海外的大企業直接競爭。

  記:但這些企業走出去面臨不少問題,例如中海油在收購優尼科時遭遇挫折。

  施:優尼科是個非常有趣的案例。我認為,這純粹是政治因素在作祟。有意思的是,美國是最標榜市場經濟的國家,但在這樁企業并購案上,卻采取了完全非市場的做法。

  中國的崛起和發展產生了對能源的急劇需求,對此美國有非常嚴重的害怕情緒,尤其是國內的保守派。如果這樣的收購放在歐洲,也許就成功了。在歐洲人看來,類似的收購是很平常的事,如果有中國企業來德國收購瀕臨破產的能源企業,施羅德不會說不,當然現在他還在為競選的事頭痛。今后,中國企業可以把國際收購的重點發放在歐洲。

  記:但在歐洲也發生了西班牙燒鞋事件和

紡織品貿易爭端這樣不友好的事情。

  施: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歐盟犯了錯誤。首先同意了進口中國的商品,但在本土企業發出反對聲音后,(因擔心競選因素)政府又立刻設置高貿易壁壘導致沖突擴大。

  實際上,政治家們的考慮過于片面,在滿足本土廠商要求的同時,又損害了歐洲消費者的利益。當然歐洲各國間對此也有不同看法,西班牙和葡萄牙對中國低價品的反應更強烈一些。中歐政府間要加強磋商,歐盟政府間也要加強磋商。

  主要問題是缺乏國際化人才

  記:您認為,中國企業在國際化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施:人才,找到國際化的人才并不容易,企業也可以聘請一些著名的咨詢機構對原有員工進行培訓。另外,海外并購前可以向當地的一些專業機構咨詢。當然,如果有企業愿意來德國投資,歡迎給我打電話,因為我自己就是這方面的專家。

  撰文 本報記者 賈肖明 見習記者 陳清浩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