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正文
 

馮正霖:我國現代物流迎來前所未有發展機遇期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7日 19:40 新華網

  新華社記者 林紅梅

  27日閉幕的歐亞道路運輸大會吸引了國際各界的廣泛關注,國內外道路運輸界人士就道路運輸發展的熱門問題進行了廣泛探討。其中,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是人們探討的熱點問題之一。交通部副部長

  馮正霖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現代物流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期,充分發揮公路、水路運輸的優勢和特點,努力拓展現代物流的發展空間,是各級交通主管部門必須主動迎接的挑戰。

  馮正霖說,近年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去年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接近5.4萬億元,帶動了中國現代物流產業迅速壯大,使現代物流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期。去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38.4萬億元,同比增長29.9%。國內現代物流業實現增加值8459億元,同比增長8.4%。從發展趨勢看,我國社會物流需求將呈持續高速增長態勢,市場前景廣闊。

  馮正霖剖析說,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面臨的供需不夠平衡、基礎設施能力不足、組織管理水平不高的問題若得不到有效解決,將會嚴重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步伐。

  馮正霖表示,交通部將致力于建設安全暢通、便捷高效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為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他介紹說,截至2004年底,我國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87萬公里,

高速公路里程達3.43萬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二。沿海港口擁有生產性泊位35108個,其中萬噸級深水泊位944個,內河航道里程12.33萬公里。今后,我國將用30年時間建設“七射九縱十八橫”的高速公路網,總里程將達到8.5萬公里,形成“首都連接省會、省會彼此相通、連接主要地市、覆蓋重要縣市”的高速公路網絡,覆蓋10多億人口,實現人口超過20萬的中等城市的車輛,東部地區平均30分鐘、中部地區平均1個小時、西部地區平均2個小時駛上高速公路。

  馮正霖說,根據國務院頒布的《道路運輸條例》,交通部制訂了《道路貨物運輸及貨運站場管理規定》等七部配套規章,進一步完善了道路運輸行業的法規體系,近期將陸續發布。其中,打破地區封鎖,明確準入條件,規范許可程序,加強市場監管,促進公平競爭,建立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消除影響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性束縛,是制訂這些規章的指導原則。交通部今后工作中的著眼點和著力點要放在落實規章上,為現代物流的發展掃清體制性障礙。

  馮正霖指出,要發揮公路水路運輸優勢,努力培育適應現代物流發展的市場主體。他說,去年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已達41.7億噸,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為11.55億噸,與上年相比增長幅度都在20%左右。我國擁有億噸港口8個,在世界十大港口中,我國占了一半,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具活力和增長潛力的航運市場之一。2004年我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達6160萬標準箱,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公路運輸承擔了5170萬標準箱的集疏運任務,占到了84%。預計2005年,全國公路水路貨運量將達到149億噸,港口貨物吞吐量將達到46億噸,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將達到7500標準箱,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面對巨大的市場,當前,中遠集團、中海集團、中外運集團等大型運輸企業,已在物流市場中具有一定的影響。交通部將繼續鼓勵大型企業積極組織開展現代物流的資源整合工作,探索傳統運輸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的方法和途徑。創造條件,鼓勵民營運輸企業進入物流市場。

  目前,我國共有營運貨車526.2萬輛,民用運輸船舶21.1萬艘,凈載重量8617萬噸。馮正霖強調指出,發展高效低耗的車船運力,節約社會能源,減少環境污染,提高運輸效率,是交通部門的重要工作目標。交通部正通過公布貨車推薦車型和治超重點監管車型,配合有關部門認真清理“大噸小標”車輛,嚴把運輸市場準入關,引導重型多軸貨車和廂式貨車的發展,不斷優化公路運力結構。通過推進內河船型標準化來提升水上運力檔次。

  從去年末起,我國允許外商在中國獨資設立貨運企業,國際上一些著名的物流企業已爭相進入中國市場。馮正霖表示,交通部將認真落實中國政府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的承諾,不斷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使我國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走上快速、協調、健康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馮正霖最后指出,根據計算,我國物流成本每降低一個百分點,就可以增加1300億元左右的社會效益。交通系統要抓住發展機遇,努力實現現代物流產業的高速發展,降低社會商品流通成本,為增強我國產品和企業的國際

競爭力,改善我國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做出應有的貢獻。(完)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684,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