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正文
 

中國石油三維擴張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2日 17:59 《環球供應鏈》

  只有資源、儲備、運輸三維坐標同時建立,我國的石油安全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本刊實習記者 曲菲

  自年初中海油有意收購優尼科(Unocal)以來,歷經雪佛龍及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攪局”,事實進展可謂一波三折。而在業界看來,中海油最終能否勝出并不重要,中國能源企
業借助此次競購開拓海外之路才是意義所在。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無論是市場需求還是企業規模,中國都已經走到了大步邁向海外的臨界點。

  海外資本擴張

  據中國海關統計,2004年中國進口原油1.2億噸,增長34.8%,進口量增速為4年來最快,進口價值339.1億美元,增長71.4%。由于國際

原油價格屢創新高,全年共多支付外匯70.68億美元。對中國而言,直接的外匯流失還是次要的損失,更大的危險在于,中國海外原油來源途徑單一,國內儲備不足。2004年,中國進口原油已經占到實際消費量的40%,根據世界能源機構預計,到2010年,我國進口石油總量將達到1.5億噸,占消耗總量的50%以上。目前中國進口的石油主要來自于中東、西北非和東南亞等地區,份額分別為50%、20%和20%左右。

  世界頭號石油消費大國——美國盡管原油進口量也占到實際消耗的53%,但有90天的石油戰略儲備。不僅從中東、西非、北海、加勒比灣同時進口原油,而且對這些地區的石油資源進行掌控,陸上還有從加拿大的石油管線運輸,將外來風險降到最低。

  這就不難理解中國在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后,中國石油企業迅速向海外擴張的原因了。

  在“十五”期間,我國就已將中亞—俄羅斯、中東—北非和南美確定為海外油氣勘探開發的三大戰略選區。在上述范圍內,重點擴大和鞏固在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

伊拉克、蘇丹、委內瑞拉、印度尼西亞等國的油氣勘探和開發業務,擴大占有的產量和儲量份額,建成幾個穩定的生產基地。

  在最新的《財富》500強排行榜上,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巨頭已經躋身世界50強,其經濟實力可窺一斑。中國的石油企業已完全具備了海外找油的實力。同時隨著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海外上市,近年來中國國有能源企業的國際化步伐加快。企業股權的多元化與公眾化,客觀上也要求企業最大限度地追求經濟利益。

  中石油成為我國海外石油投資的主力軍。據相關負責人介紹,2005年以前其海外石油開采量已達1900萬噸,其中份額油約占900萬噸。在海外簽訂合同項目26個,其中有勘探開發項目22個,管道項目兩個,煉油和化工項目各1個,項目分布在4大洲的12個國家,業務范圍包括油氣勘探開發、生產銷售、煉油化工及成品油銷售等領域。在這些項目中,中石油總投資達數十億美元,預計其份額可采儲量達幾億噸。2005年中石油正在執行44個海外石油投資項目,這些項目分布于全球4大洲18個國家。2010年,預計海外油田產量將達到5000萬噸。

  中石化也同樣將目光投向了海外,據悉,2005年中石化的海外投資額將達到160億人民幣。五月份中石化以1.5億加元投資了一項加拿大石油探勘計劃。

  中海油積極競購優尼科,主要是看中其在東南亞地區的大量油氣資源。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優尼科就逐漸把業務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目前,國際業務已經占到優尼科石油和天然氣開采量的一半以上。該公司在泰國、緬甸、印尼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其中,僅在緬甸沿海的雅達那油氣田一地,就擁有超過14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儲量。如能競購成功,中海油將會通過資本運作,將中海油握有的中國沿海天然氣市場與優尼科在世界各地的天然氣資源進行優化整合,以天然氣接替中國華南地區巨大的石油需求。

  中海油在競購優尼科的同時,在今年4月還以1.5億加元收購了加拿大的能源公司 MEG Energy Corp17%的股權。

  來自運輸的挑戰

  在加緊海外擴張的同時,中國也加強了儲備戰略,2002年底決定興建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基地,首批選定的基地有4個:浙江鎮海、浙江岱山、山東黃島和遼寧大連。

  鎮海是4大戰略石油儲備基地中規模最大、工程進度最快的一個。據鎮海基地籌備組副組長楊仁海透露,今年9月以前,包括綜合配套設施在內的鎮海基地一期工程將完成,屆時東線的4組共16個油罐將可以正式進油。全部工程在2006年底之前竣工,共有52個油罐,可儲備石油總計520萬立方米,工程概預算為37.6億元。

  鎮海基地整個建設項目其實是連在一起的兩個庫區,在52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油罐旁邊,還有中石化的20個商業儲備中轉油罐。

  另外,按照規劃,鎮海基地今后將與相距不遠的另一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基地—舟山岙山油庫實現管網互聯,管網同時也具有儲存和輸送的功能,兩大基地間可以很方便的調配庫存。

  除鎮海外,其他3處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基地目前也在加緊建設之中。國家發改委有關人士透露,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這3大國內石油公司受國家委托,負責工程總體建設,預計2006年至2008年,大連、黃島、鎮海、舟山四大石油儲備基地將基本竣工。

  業內專家認為,4大石油儲備基地建成后,總共能形成約10余天原油進口量的政府戰略石油儲備能力。再加上全國石油系統內部21天進口量的商用石油儲備能力,中國總的石油儲備能力將超過30天原油進口量。

  目前我國進口石油油輪運輸占近90%,但是海上運輸危險系數較高。中遠集團大連遠洋運輸公司航運部劉宏介紹,目前我國進口石油油輪運輸存在的問題,不僅僅是遠洋油船噸位不足,而且進口石油的80%以上由國外航運公司承運。但與此同時,以招商局為代表的中國船東90%運力,卻在為國際市場服務。他指出,這種矛盾現象的背后,是我國的油公司與船公司之間缺乏長期戰略合作的關系。政府應該鼓勵并出面協調油公司和船公司在雙贏的前提下達成合理的價格公式,以長期租約的形式來穩定雙方利益,使海上石油運輸這條“生命線”更安全可靠。

  最近,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有關負責人透露,為了保障國家能源運輸戰略的需要,中海集團正在加快建立一支世界級的油輪船隊。他預計,隨著我國遠洋油輪船隊建設的加快,5年內我國油輪船隊承擔的進口石油份額將從現在的10%提高到30%左右。

  對此上海中財期貨經濟有限公司高級分析師左洪江認為,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隨著海上石油開采量逐漸增加,只有控制海洋才能不受制于人。因此隨著護航能力不斷加強,發展遠洋運輸非常必要。

  陸上油管行動

  隨著“西氣東輸”管道及“北油南運”管道的全線貫通,我國已具備與國外管道相接的能力。建立跨國輸油管道被提上日程。

  2005年6月,隨著國家主席胡錦濤出訪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中國石油企業真正取得了戰果:中石油集團與中石化旗下的上海石化分別與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就共同開發薩哈林島(中國稱“庫頁島”)的油氣資源,簽署了長期合作協議。中石油集團還與哈薩克斯坦簽署了在石油領域進一步擴大投資的協議。

  此外,中石油北京公司也將與加拿大的石油輸油管公司合作建設加拿大西部海岸的油管。

  據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人士介紹,今年3月,中哈石油管道新疆段在精河縣開工,哈薩克斯坦境內的中哈石油管道也在此前開始施工。這標志著國際能源界高度關注的中哈石油運輸大動脈全線開工建設。計劃于今年12月16日全線貫通,設計每年輸油能力為2000萬噸。

  該人士透露,中哈石油管道建設并非一帆風順。1997年9月,中石油擊敗俄、美等國的大型石油公司,成功獲得了哈境內阿克糾賓斯克和烏津兩大油田的開采權。當時,中哈雙方就曾商定共同鋪設從上述兩油田至中國新疆的輸油管道。1997年—1999年,雙方完成了該管道建設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此后,由于從哈薩克斯坦到中國的管道工程成本較高、石油供應量不充分及開采成本較大等原因,項目被放置。近兩年來,隨著哈國內石油開發進程的加快和中國國內石油需求量的不斷上升,出于陸地石油進口與海洋石油進口并舉的考慮,中哈石油管線項目再度被提上日程。

  2004年5月,中哈雙方簽署協議,表示將盡快建成阿塔蘇—阿拉山口石油管道,并落實相關油田開發項目。

  根據設計方案,中哈石油管道將西起哈西部的里海港口城市阿特勞,途經中石油在哈購買的阿克糾賓油區,橫穿哈全境至中哈邊境阿拉山口,再從阿拉山口至中國新疆的獨山子,總長3088公里,其中哈薩克斯坦境內2818公里,中國境內270公里。工程分三期完工:一期工程修建阿特勞到肯基亞克448公里;二期興建阿塔蘇到中國新疆獨山子1300公里;三期將對接肯基亞克、阿塔蘇兩地,全長約1340公里。預計管道總造價為30億美元。

  中石油先從本公司購買的肯基亞克油田向西修建通往里海“石油之都”阿特勞的管道,使中石油在哈購買的油田能夠同俄羅斯的管道連通,其開采的石油可以向西輸送到俄黑海港口新羅西斯克。2003年3月,阿特勞-肯基亞克石油管線正式投入運營,這條石油管道的開通為中哈石油管道的全線建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04年5月—6月間,中哈雙方圍繞管道所屬權進行了緊張的會談和磋商。6月30日,達成共識,中石油與哈薩克石油運輸公司在阿斯塔納簽署了中哈管道有限責任公司創建合同和公司章程,合作雙方各占50%的股份。

  日前,中石油董事長陳耕表示,中哈石油管道的建設將進一步擴大中國原油進口的多元化選擇。

  中哈石油管道即將全線貫通,標志著中國推動能源供給多元化的努力取得重大進展。這也提高了中國在與日本、俄羅斯進行“管道”博弈中的主動性。

  俄羅斯在否決了中國支持的安大線和日本支持的安納線之后,俄方又提出了一個泰納線的方案,即泰舍特至納霍德卡管線方案,其中包括通往中國的支線。俄能源部長赫里斯堅科7月宣布,修建通往中國的管道是堅定不移的,設計工作將于今年7月完成。泰納線也稱東西伯利亞至太平洋石油管道,以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州的泰舍特為起點,終點是俄濱海邊疆區納霍德卡港附近的佩列沃茲納亞灣。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至離中國邊界僅60公里斯科沃羅季諾,再修建一條石油管道支線到大慶,向中國供應石油;二期工程至納霍德卡,主要輸送俄羅斯西伯利亞各大油田的原油向日本、韓國等國家出口。擬建的泰納線年輸油能力為8000萬噸,一期工程于2008年完工,將每年為中國輸送3000萬噸原油。

  中國與日本的能源爭奪戰。經過屢次起伏,中國終于搶先日本,成為俄羅斯遠東石油管線的首要顧客。

  “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越多,中國的石油就會越穩定。”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韓文科說,這對實現中國石油供應多元化十分有利。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30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