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正文
 

青島離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多遠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1日 12:16 招商周刊

  張子忠

  青島城市 歷史風貌的特征

  綜觀中國近現代城市的歷史,像青島這樣曾有一段典型或完全殖民地歷史的城市,為數很少。除了香港、澳門曾分別屬于英國、葡萄牙殖民地,以及作為中國一個行省的臺灣由
于甲午戰爭清政府失敗而淪為日本殖民地長達50年以外,在中國大陸的城市中,惟有大連(旅大)、威海同青島相似,曾有一段典型殖民地歷史。而大連(旅大)、威海之所以在19世紀末分別被俄國、英國強占為殖民地,則是因為德國強占青島給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瓜分中國制造了契機和效仿樣板。上海、廣州、武漢(漢口)、天津、哈爾濱等城市雖然有外國租界,但這些租界只是城市的某一區域,而不是整個城市,故整個城市的性質仍屬半殖民地。

  德國強占青島,使之成為自鴉片戰爭以來繼中國香港、中國臺灣之后,帝國主義列強在華的第三塊殖民地,并由此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自此至1919年“巴黎和會”,由于帝國主義列強壓制中國收回青島主權,而直接引發了不僅在中國歷史上,同時也在世界歷史上著名的“五四”運動。青島在中國和世界近現代史上的重要地位緣此確立。

  青島作為近現代城市崛起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青島解放前50多年的城市發展史證明,清政府在膠澳屯兵設防是青島城市形成和發展的起點。因為,膠澳設防后,當地特別是青島前海一帶由于開通道路、興建碼頭、設立電報房以及為駐軍和居民服務的商業、運輸業的勃然興起,使社會經濟發生了顯著變化,至1897年德國侵占前夕,這里已成為“商賈云集、貨棧相連”的頗具規模的市鎮。但是,這種市鎮充其量只是傳統的中國式城市的雛形。以近現代城市的衡量標準來審視青島城市的創建與形成,即知這是由突發事件引發的外部沖擊所致: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出兵強占青島為殖民地。這一特定的歷史際遇,使青島開埠立市的進程,尤其在以各類建筑為主要載體的城市風貌的構筑與塑造上,從一開始就被西方文化所左右。這一點,即使日本取代德國強占青島時期,乃至國民政府主政青島時期,抑或說青島自被德國強占至解放前的50多年間,一直一脈相承,未有大的改觀。故青島日漸形成的城市風貌遂于古老的中華文化大相徑庭,呈現出一派異域景象與格調。這正是青島城市風貌有別于國內無殖民地或租界歷史城市的獨特之處。

  不僅如此,青島城市風貌中西方文化所所占的巨大比重、規模和經典性,即便是大連、威海等曾淪為殖民地的城市和上海、廣州、武漢(漢口)、天津、哈爾濱等曾有外國租界歷史的城市與之相比,也并不為上,甚至還相對遜色。這其中有兩個重要原因:一占領和統治青島時期的德國,是位于當時西方文明制高點的強大帝國,同時又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與深厚的科學素養積淀,其民族性格講求嚴整和律式,出于既定目的和長遠需要,德國對自己在亞洲這個惟一殖民地的經營非常投入,從城市總體規劃的設計,到每一個建筑單體的打造,都追求嚴謹與完美,從而奠定了青島

城市規劃和建筑的基調,這就是濃郁的歐陸風情;二青島解放前,無論政權如何更迭,濃郁的歐陸風情基調,始終主宰著青島城市規劃和建設,而這恰恰是由當時的歷史條件即西方文化所帶來的巨大沖擊所決定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因此,也就奠定了青島作為中國和遠東有重要影響的近現代歐亞文化交匯地的歷史地位。

  據統計,自德國強占青島起,至1949年青島解放,青島市區擁有來自德、日、英、美、俄等20多個國家的人士建造的各類外國式樣建筑299處共1000多棟,總建筑面積24.4萬平方米,其中德、日建筑占三分之一。這還未包括德、日侵占青島時期所建的行政及軍事、銀行及金融等類建筑。這些外國式樣建筑,從點、線、面三個層次構筑起獨具一格的城市風貌。它們鱗次櫛比,相映生輝,連綴成許多富有魅力的組團和街區,其濃郁的歐陸風情宛如一座歐洲城市。青島市區這些豐富多彩的老建筑,既有相同的共性,即大都具有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上半葉西方文化的深重印痕;也有不同的個性,即每棟建筑都形象獨特,絕無雷同。正因如此,青島獲得了“萬國建筑博覽會”的美譽。

  從青島這些老建筑自身的功能和作用看,可以將它們分成七大類別:行政及軍事類建筑,如德國膠澳總督府舊址(現為青島市人大常委會、青島市政協辦公樓)、膠海關舊址(現屬青島海關)、俾斯麥兵營舊址(現屬中國海洋大學)等;銀行及金融類建筑,如德華銀行舊址(現為民宅)、交通銀行舊址(現屬中國建設銀行青島市分行)等;市政及公用類建筑,如青島火車站、小青島燈塔、膠澳觀象臺舊址(現屬海軍)等;商業及娛樂類建筑,如德國水師飯店舊址(又名德國海軍俱樂部,現屬青島市人防辦)、亨寶商業大樓舊址(現屬青島食品店)等;宗教教育及醫療類建筑,如基督教福音堂(江蘇路15號)、圣彌愛爾教堂(浙江路15號)、禮賢中學舊址(現屬青島第九中學)、德國野戰

醫院舊址(現屬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工業及會館類建筑,如膠濟鐵路四方工廠舊址(現屬南車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兩湖會館舊址(現屬青島大學路小學)等;
別墅
及居住類建筑,如德國膠澳總督官邸(現為青島迎賓館)、八大關近現代建筑群等。

  除大批歐式建筑以外,青島老市區有重要歷史與人文價值的老建筑,還有其他幾種類型。一種是完全中國氣派的建筑,但數量極少,可謂碩果僅存,有代表性的如天后宮、水族館、湛山寺、大學路原青島市博物館中國式“大殿”及“藏經樓”、海云庵等。另外一種是分布在青島老市區里的老市北、臺西、臺東等地的眾多“里院”。國內有的城市也有類似“里院”,但就其數量講遠在青島之下,就其形態講也遠未有青島典型。青島的這些“里院”,是中國式四合院與歐式建筑相結合的產物,它是中西文化猛烈對撞后的變種,有著殖民地嚴酷與辛酸的獨特歷史背景,同時其自身也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內涵。

  青島必須保護城市歷史風貌

  不言而喻,城市歷史風貌保護工作搞得如何,對于青島建設“世界知名特色城市”至關重要。從總體看,青島城市歷史風貌保護工作搞得比較好,成績令人矚目。但是,隨著城市大規模建設,特別是舊城改造成片展開,對青島城市歷史風貌保護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事實上,讓人痛惜、遺憾、匪夷所思的事情時有發生,一些有重要價值的歷史遺存,如有的著名建筑等,應予妥善保護而不應拆的,卻被人為地拆了。導致這種淺薄、短視行為的原因是復雜的,但有一點顯而易見,即受商業利益驅使。

  搞好青島城市歷史風貌保護工作,應該夯實三個方面的基礎:

  端正對青島城市歷史的認識。如何看待青島解放前50多年的歷史?在青島各個層面的市民中,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有不小的差異。甚至有這樣的觀點或看法:青島算什么歷史文化名城?歷史這么短,有的那點東西還是外國人的;殖民地的歷史全是屈辱,有什么值得張揚的?還有相反的觀點或看法:殖民地有什么不好?青島城市的這點“家底”不就是德國人留下的嗎?

  上述觀點或看法都不對。簡單講,自1891年建置開始,至1949年解放時止,青島這58年的城市歷史,有33年是殖民地。這么長的殖民地歷史,對于青島城市發展的影響是全面的和深遠的,如同長期淪為殖民地的大連和上海、廣州、武漢(漢口)、天津、哈爾濱等長期設有外國租界的城市所受外來文化的深重影響一樣。對此,輕視、漠視都不對。應該歷史地、辨證地正視和評估這段殖民地歷史。一方面,不應該簡單、輕率、粗暴地以標簽式意識形態否定這段殖民地歷史產生的文明成果;另一方面,也不應該走入另一個極端,非理性地標榜殖民者的“業績”。

  如前所述,青島之所以能夠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主要原因是這座城市集中展現了近現代中國殖民地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城市的歷史形態與發展軌跡,特別是囊括了殖民地城市的全部特征;青島作為遠東近現代歐亞文化交匯區,具有獨特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由青島主權問題引發的“五四”運動等重大歷史事件,對中國乃至世界近現代歷史產生過重要影響。

  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一個重要尺度就是看其對歷史風貌保護工作的態度和舉措。以德國這個二戰歐洲戰爭策源地和波蘭這個二戰歐洲戰場重災地在這方面的作為為例,可以得到相同發人深省的啟示。二戰結束時,德國的主要城市一片廢墟,但戰后德國政府和人民憑著對歷史風貌珍愛有加的執著精神,硬是依靠有關檔案資料和記憶,對城市重要街區和建筑,按戰前原樣進行了重建,而重建的原則是“建舊如舊”,讓重建物充滿了滄桑感。同樣,波蘭首都華沙在二戰結束時全城已是廢墟,但戰后波蘭政府和人民為振奮民族精神,重塑歷史風貌,也按戰前原樣重建了華沙,使這座歐洲著名歷史文化名城恢復了往昔風采。波蘭還對位于克拉克夫的二戰期間德國法西斯所建的臭名昭著的奧斯維辛集中營進行了精心的修繕和保護,旨在讓全人類永遠銘記在此曾經發生的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由是,奧斯維辛集中營已成為世界自然遺產與世界文化遺產。這樣一個集中營舊址榮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之列,充分說明了歷史風貌對于人類社會追憶歷史、傳承文明、開創未來的重要性。

  對于城市歷史風貌保護,我們國家有相關法律,山東省、青島市也有相應條規。對這些相關法律和相應條規,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必須無條件地遵守,絕不允許違反之,而一旦違反,就嚴懲不貸。

  目前,青島城市歷史風貌保護工作已有不少新思路、新辦法、新途徑,而且行之有效,頗有建樹。譬如,創辦于1903年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有限公司舊址(現屬青島啤酒一廠),已于2003年8月青島啤酒誕生百年之際,辟建為青島啤酒博物館,是為全國首家啤酒博物館。這一舉措,不僅使青島啤酒這一真正國際品牌的成長史從此有了專業與規范的陳列場所,而且更重要的是使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有限公司舊址這個具有重要歷史與人文價值的建筑物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保護。顯然,這對于更好地打造青島啤酒這塊品牌,保護城市區域歷史風貌,促進歷史街區各類資源得到可持續的科學保護與合理利用,都具有積極意義。再如,正在進行恢復性、保護性開發建設的建于1900年,位于常州路的德國青島歐人監獄,雖斥資頗巨,但對于恢復和保護青島市區這一最佳區域的歷史風貌,并推出新的功能作用,具有積極意義;市政府責成青島房產置業集團有限公司有計劃地對市區數百棟優秀歷史建筑,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實施還原性全面整修,雖也耗資很大,但的確是保護城市歷史風貌的有效之舉。

  遺憾的是,由于種種原因,在青島城市歷史風貌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些重要歷史遺存,尚未得到足夠的重視,或者說,雖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但在保護利用方面還遠未達到應予達到的地步。例如,青島山(京山)炮臺舊址保護利用問題。前一段時間,新聞媒體曾就此進行過相關報道。竊以為,該炮臺舊址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惟一遺址,其有待開發利用的資源空間還非常大,有條件做大、做完善、做成彰顯青島殖民地歷史的一張“招牌”,使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旅游景區的復合功能得到全面釋放和提升。這方面,大連旅順口日俄戰爭遺址堪稱完善的保護性開發利用措施,就值得學習和借鑒。同樣,對青島老市區中有重要歷史與人文價值的部分“里院”,在舊城改造時也應該在有計劃、有重點地予以保護的前提下,進行“里院”功能作用的更新與再造。

  綜上,只要牢牢地恪守保護性開發利用的宗旨,解放思想,高瞻遠矚,精心謀劃,積極探索,就完全可以在創新和拓展保護城市歷史風貌工作的思路、辦法、途徑方面有所作為。

  作者系青島市史志辦公室副主任、編審

  城市歷史風貌內涵

  風貌即風格和面貌。城市歷史風貌即城市歷史風格和面貌,這是看得見,摸得著,承載和見證城市發展歷程的具象物。

  城市歷史風貌的內涵非常豐富。概括講,它主要體現在有重要價值或典型意義的文物古跡、歷史遺存方面,符合條件的遺址、建筑、街區等都在其列。

  不同的城市具有相對不同的歷史風貌。以中國的情況來看,凡是屬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其城市歷史風貌都很突出和富有特色。而納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范圍的東西,則必定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彰顯城市歷史風貌。

  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內涵

  顧名思義,它應該具備兩大方面的資質:首先是特色;其次是世界知名。

  所謂“特色城市”的特色,是城市在形成與發展過程中所賴以存在的自然狀況、生態環境和孕育、塑造、傳承出來的歷史風貌、文化底蘊、產業結構、功能特征等方面的總和。它是城市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長期積累升華并交融互攝的結晶,是城市自然特色與人文特色或外觀特色與內涵特色的集中體現,是城市形象的典型展示和魅力所在,具有鮮明的區別于其他城市的個性特征和文化品格。

  換言之,“特色城市”的特色,是“特色城市”的生命之源和無價品牌,是立市之基和強市之本,是蘊蓄巨大潛能的最珍貴資源,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核心競爭力。它是對“特色城市”有形資產、無形資產優勢與特征的理性提煉和高度概括。

  衡量和界定某一城市是否屬于“世界知名特色城市”,關鍵是看這個城市的特色是否“世界知名”。一個城市,雖然有一定特色,但如果不是世界知名,那么這個城市就算不上“世界知名特色城市”,而只能是某一國家或國家某一地區的特色城市。因此,一個城市的特色要想“世界知名”,單靠因循守舊、故步自封、夜郎自大等小“特”則滿、維持現狀、不思進取的辦法是行不通的。應該跳出自己的城市看世界,以國際視野、國際標準來審視、衡量、培育、打造特色。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