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技工荒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1日 12:15 招商周刊 | |||||||||
□本刊記者 龐麗靜 能工巧匠有多重要?有兩則故事也許可以說明問題:據悉,中國的火箭技術世界一流,但在九十代曾經有過幾次失敗,主要原因不是設計問題而是制造問題。是發動機的焊點承受不了火箭上天后的高壓,后來是一位36歲的技師用自己出色的技能最終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這樣的勞動英雄的確是太少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張斌處長說:“我們的勞動力人才
按照權威部門的推算,今后幾年僅在國企,對技術工人的需求將會增長25%,達到7500萬人。如果聯系到中國正在成為“世界工廠”這個背景的話,技師和高級技師的人數應當翻一番。 那么,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高技能人才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技工荒”如何破解? 破解技工荒之職業教育篇 近一段時間,空難事故時有發生。有數據統計,全世界僅今年8月份就發生空難8起,數字可謂觸目驚心。華為董事長任正非在一次對公司員工的培訓中,曾經引用兩起空難事故作案例。一則是韓國航空公司的班機降落時已經發生事故,幾分鐘后就發生爆炸。而在該機組空姐的疏導下,兩分鐘內全體人員撤離飛機。最后一名空姐檢查完確認機上已無人跳出機艙,旋際,連串的爆炸開始。第二則是我國西北航空公司的一架飛機,自動駕駛儀的偏航回路導線,傾斜回路的導線被錯接在偏航控制回路上。如果飛行前做一次嚴格的檢查,如果飛行員訓練有素,在塔臺工作人員的指揮下,處理果斷一些,160人的生命將會得以挽救。而命運之神一次,一次被錯過了。從總體上說,并不是飛機造成空難事故,而是人。大多數的碰撞、墜毀、或其他不幸事件(大約74%的比例),是由飛行員或航空管制員的失誤或者不適當的維修造成的。這一統計數據可以用來說明航空業人員培訓的重要性,工作人員通過受訓,應該具備處理突發事故的能力;如果有更好的培訓,這些維修或人為失誤引發的事件都會得到避免或顯著的減少。 當以一種極端的方式闡述培訓的意義時,培訓的重要性也許能給人們留下更深的印象。 伴隨著全國民工荒、技工荒的出現,伴隨著高技能工人需求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同時出現的一些現象值得思考。去年開始,四川幾乎各個縣都在辦農民工職業技術培訓班,今年這種培訓更加普遍,有些地方是政府專門撥款,成立了中等、高等的技術學校。這些培訓中,有些就是來自于沿海企業的“訂單”:需要什么樣的技術工人,就培養什么樣的來滿足企業的需求。勞務輸出在四川、安徽等省份本身就已經成為了一大產業,這些地區的政府一方面鼓勵農民工外出,另一方面也看到了沿海地區在不斷進行產業升級,所以越來越重視農民工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而在去年底,湖南啟動對湘西地區17萬貧困農民進行職業培訓工作。培訓的重點是家政服務、電工電子、家電維修、機械制造等。而有些地方會根據輸入地長期用工專業工種的需要,有計劃地開展儲備式培訓。據統計,接受過培訓的學員轉移輸出后,月收入平均達到700多元,比未接受技能培訓的轉移人員普遍高出200元左右。“經過這樣的轉移輸出,再加上政府的扶持政策,如務工環境、待遇、權益保障等,農民工有望拿上穩定的工資,成為城市的一員。”正如青島市市長夏耕所說,贈人斗金不如授人一技。 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陳光炎博士說,當年新加坡在加快提升工業水平時,也發現技術工人不夠,于是與日本、德國合作開辦了兩個培訓學院,培養出了非常符合工業需要的技術人員。 據青島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近日對青島技能人才需求情況預測,從需求總量上看,2005年至2008年末,青島市技術工人需求總量將達到57.5萬人(目前46萬人),技術工人缺口11.5萬人。其中中級工需求40萬人(目前24.9萬人),缺口15.1萬人;高級工需求8.7萬人(目前3萬人),缺口5.7萬人;技師和高級技師需求1.7萬人(目前0.5萬人),缺口1.2萬人。 青島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培訓就業處吳大立處長說,一個地區項目可以引進,資金可以引進,若干管理骨干可以引進,但大量的技術工人必須本地化。因此,青島市加大職業培訓力度,堅持職業培訓的市場化、社會化發展方向,努力實現政府職能從管理培訓實體向管理培訓市場的轉變,從抓培訓過程向注重培訓結果的轉變。通過政府購買培訓成果的方式,充分發揮了各類職業教育培訓資源的作用,取得很好的效果。 據悉,目前青島市能夠培養高級技術工人的學校僅19所,年培訓能力僅6000人。為了改變這種現狀,青島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已在即墨市建設青島市高級技校新校區,建成后將形成在校學生1萬人,年培養各類中、高級技能人才5000人的規模。該校先后被國家勞動保障部和省勞動保障廳認定為“國家高技能人才(機電項目)培訓基地”、山東省“金藍領”技師培訓基地,首批通過“金藍領”培訓的82名技師,回到原單位后,其技術專長和專業理論知識很快得到發揮,其中有95%得到單位的認可,被聘為技師,并按有關政策兌現了待遇。 企業在培訓高技能員工方面的主體作用也不斷發揮。南車四方股份公司讓高級技術工人享受技術人員的同等待遇;技師享受工程師待遇,高級技師享受高級工程師待遇;2005年公司出臺了《高技能人才管理規定》,明確規定了首席制造師、高級技師和技師每月不僅分別享受500元、300元、200元的津貼外,還實行了最低工資保障,即在正常履行責任和義務后,首席制造師每月最低應發工資為1800元,高級技師每月最低應發工資為1600元;技師每月最低應發工資為1400元。這些激勵政策的出臺和實施,為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成長環境。 青島泰能燃氣集團堅持“新技術培訓在先,設備引進在后”的原則,寧愿讓技術人員等新設備,也不讓新設備等技術人員,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實施超前培訓,先后派出50名技術工人到新設備生產廠家和有關科研院所進行新技術和新設備的培訓,另外還邀請科研院所的專家和新設備生產廠家的技術人員來公司進行現場培訓,使操作人員在短時間內掌握了新設備的操作技能,保證了先進除塵設備和粗笨提取工藝的正常運行,其中,粗笨提取工藝開工10個月就收回了900萬元的投資成本。 破解技工荒之人才環境篇 今日中國經濟,有一種現象,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經濟界人士所關注,珠三角技工大遷移,更多地去往上海、蘇州等長三角城市,據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透露:截至去年底,上海市高技能人才總數超過18萬,占技術性從業人員比重達到12%,而2003年初只有6%。到今年年底,上海高技能人才比重達到15%左右的目標可以實現。今年以來,傳媒不斷報道一些地區遭遇了民工荒、技工荒,尤其是高級技工的缺乏。與此相對照的是,上海的技能人才卻不減反增。 是什么導致這種結局? 調查顯示,從兩者的比較來看,長三角地區企業不僅在管理理念、管理體系更加與國際接軌,而且在用工制度也遠比廣東地區規范。例如,在蘇州,從普通工人到高級管理人員,員工一進企業就能夠享受養老、社會保險。工資收入的增加加上福利待遇的提高,而廣東這方面卻沒有明顯的改變。 專家分析認為,計劃經濟體制延續下來的一些社會管理制度使農民外出打工的成本相當高。比如,由于城鄉分離的戶籍制度的存在,使外出打工幾年甚至十幾年的青年農民,仍然不能把戶口遷入到他們的工作所在地,不能融入當地社會,孩子不能到父母工作所在地讀書,民工的工傷、養老、失業、醫保等待遇都存在不少實際問題和體制問題。這必然會影響農民外出打工的積極性。而長三角地區卻相對較好地解決了農民工部分問題。同時由于政府職能部門對用工企業的監管力度大,在長三角勞資關系比較好。 如今新一代的技術工人的成長環境不同,大多受到了市場經濟的洗禮,他們的視野更為開闊。如果說從前的技術工人外出務工僅僅是為了解決生存問題,那么新一代技術工還帶著對工作環境和前途的發展追求,因此特別重視掌握新知識新技術。 上海的企業大都重視對內部職工的再教育,據統計,上海企業對技術工人項目的培訓,占了所有培訓項目的八成左右,且參加培訓的人數占企業職工總人數的50%以上。去年上海市級公共實訓基地運作也成效顯著:全年共承擔實訓、鑒定29.6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了89%。 政府方面同樣關注技能教育的問題。上海各級工會通過組織各種活動,也有效地提升了職工技能水平。市總工會連續幾年開展“百萬職工大練兵”活動,實施“培訓、練兵、比武、晉級”四位一體的新機制等,營造出一個企業為主,社會齊心協力的再教育大環境。 據了解,2004年中央財政拿出2.5億元專項資金,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免費培訓農村勞動力達240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