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正文
 

藍領風標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1日 11:37 招商周刊

  □本刊記者 龐麗靜

  在第三輪招商引資的大潮中,能否吸引大項目成為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競技的重點。如今,各地招商引資政策環境大同小異,各地招商手段大同小異,那么地方經濟越來越困惑:為什么走遍千山萬水,使盡千方百計,說盡千言萬語,卻吸引不來大項目?

  也許,一個韓資老板的話,道出了大外資南飛的真正原因:這位韓資老板剛剛從天津歸來,考察青島的投資環境,他問,青島的技工隊伍怎么樣?他說他投資的是高新技術產業,需要技術素質相對較高的工人。他還帶回來一個信息,說韓國一些企業到上海招聘幾百名技術工人,月薪達人民幣1.2萬元。韓國要求應聘者均是來自IT/電子商務、生物電子、納米新材料、輸送機器、尖端數字家電、環境與能源等新興行業,須有高中以上學歷。人民幣1.2萬元左右的月薪,在韓國屬于中等收入水平。

  看來,高技能人才的分量得放在招商引資的秤盤上重新掂量掂量。

  高技能人才與招商引資究竟是怎樣的關系?作為一個重要的經濟信號,引發人們更多的思考。

  ——寫在前面

  記者在對大量資料分析后發現,在中國,依據產業升級路線,藍領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民工,主要集中在低成本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從事較少技術含量的簡單勞動;第二種是技術藍領,集中在資本、技術相對密集的產業,如汽車、機械制造、船舶等;第三種為腦力與體力密切結合的知識工人,是新經濟時代的產物,主要集中在信息產業。

  外商到中國投資路線依據產業轉移順序,也可以分幾種類型,最先進入中國的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看重的是中國勞動力便宜,這時往往會把低成本勞動力作為選擇在哪里落腳的第一要素。民工成了豐富的取之不盡的勞動力主要來源;隨著中國加入WTO,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相繼向中國轉移,如汽車、重工、機械制造等,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哪個區域這樣的人才易得,外商就會更多地考慮在哪里落腳。韓國大宇重工1992年在中國尋找投資機會時,也曾經去過上海等地進行比較,最后選中煙臺,決定將總部在煙臺落地。斗山工程機械中國有限公司(原名大宇重工)總經理張允兆說,他們看重的就是煙臺的機械類人才比較充裕,能夠滿足公司的需要。

  “民工荒”VS“勞動密集型產業”

  今日

中國經濟,有一種現象,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經濟界人士所關注,藍領從珠三角向長三角、環渤海等地流動。據廣東省社科院去年底發布的報告顯示,珠三角產能不足的工廠大約占到了工廠總數的三分之一。因為持續近一年的缺工狀況逐漸加劇,迫使很多工廠流水線閑置,導致訂單很多但產能不足。一直以勞動力成本為優勢的珠三角企業,正被“民工荒”的難題所困擾。根據東莞市政府的統計數字顯示,東莞去年一年中的缺工在30萬左右,缺工企業主要集中在相對低端的加工制造企業。

  香港總商會經濟師朱丹在分析珠三角勞動力問題短缺時指出,廣東省估計該省的普通工缺口達180萬人,無人能夠左右勞動力市場的價格。港商的出路有兩條,一是將工廠轉移到薪水水平更低的內陸地區,如江西湖南四川等,但要考慮產品的市場和運輸的成本,如果仍然有利可圖,也不失為良方。另外一個就是將產品轉型,生產高增值和高端的產品,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和資金含量,讓勞動力成本在整個生產成本中的比例降低,以至勞動力成本的輕微變化不會嚴重影響公司的盈利。

  這對于勞動密集型外來資本來說,的確是不錯的出路。在勞動力成本上升后,勞動密集型企業到內地投資的利潤可以高出沿海10%,江西近年來很大程度上接受了長三角、珠三角、閩三角的產業梯度轉移。臨近珠三角的湖南和廣西等勞務輸出大省區也是同樣的情況;同時,珠三角的勞動力也看到了自己的機會,有比較數字表明,廣東的外省民工月入在800元以下的占48.2%,在1200元以下的占78.2%,在1600元以下的高達89.4%,外省有這么多工作的機會,工資高,福利好,這種時候,勞動力向這些地方流動就成了必然趨勢。珠三角的大規模缺工也就成了必然,但是對東莞等許多城市來說,仍然是措手不及,而又無能為力。漲工資就會擠占微薄的利潤,不漲工資難以招到合適的工人。馬上進行產業升級,又談何容易,由于勞動力極其廉價,長期以來投資者和生產者都盡可能少地使用成本更高的先進設備和技術。在對待農民工的問題上,只注重即時使用,不加以培養,實際上陷入了一個低技術的陷阱。

  就政府而言,花費巨大心血得來的招商引資果實怎可輕易放棄?會想方設法留住外資,但又不能阻止勞動力價格的上揚,不僅是政府改善人民生活的目的所決定,而且勞動力價格是市場化的,政府只能調控,不能改變。因此政府也處于兩難之中。采取的許多措施只能緩解勞動力緊張,卻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

  “技工荒”VS“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

  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產業不斷升級,以及歷史文化的原因,在一些區域出現越來越多的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旺盛。這種情況在長三角得到充分體現。

  長三角在產業升級的速度、對人力資本的重視和調整速度上,要比珠三角來得快。長三角曾經組織一次國家高技能人才研討會,有專家指出,聚集了中國四分之一制造業的長三角,其逾百萬家企業中,高級技工、高級技師缺口接近70%。而與珠三角不同的是,長三角如今面臨的是“技工荒”。據了解,在去年底,長三角也面臨“招工難”問題,但缺乏的是藍領技工,要求遠比珠三角企業高出一籌。長三角產業特點、產業配套環境比珠三角和其他地區更為合理,吸引資本技術密集型的大項目也就不足為奇。

  以IT產業為例,這種企業需要的是腦力和體力相結合的知識藍領。專家指出,IT產業是帶動新經濟發展的核心,而IT產業的核心是資本和技術,尤其是后者。過去珠三角發展外向型經濟,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國際競爭和產業的梯度轉移,東南沿海地區就出現了對技術和技術人才的強烈需求。而技術和人才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高等院校集聚的地區,因此,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以IT產業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出現了遷移和聚集現象,即從珠三角向長三角轉移。

  在珠三角中,也有率先一步發展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廣州就是這種情況。他們看到,加入WTO以后,許多發達國家制造業開始向廣東轉移,廣州提前十年開始進行高新技術儲備、控制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進入,迎來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新一輪招商引資。豐田、日產、本田等五大汽車廠商都將生產基地建在廣州,使廣州形成了一個產值上千億元的汽車支柱產業。與缺普通工人相對比的是,廣州緊缺技術工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廣州的問題不是民工荒,而是技工荒,廣州市曾對80家企業進行專項調查,調查表明,真正受過正規職業教育和培訓的技術工人只有27.7%。據調查,“十五”期間廣州高級工以上技工缺口10萬人。比如汽車產業所需要的機械維修、焊接技能人才缺口相當大。據統計,到“十五”期末,廣東中級工以上技能人才缺口180萬人,其中高級工以上技能人才缺100多萬人,僅數控技能人才缺口就達10多萬人!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方潮貴認為,在廣東,一線技工,特別是數控、模具、儀表、電子電工、焊接等工種需求短缺,不僅會嚴重影響了制造業產品的質量,也會影響到廣東的產業升級。

  “外資產業轉移”VS“地方產業升級”

  專家指出,受到生產慣性、技術能力、市場資源的限制,企業主選擇傳統產業的轉移比轉向新產業容易,加上資本都有追逐利潤的本性,哪里賺錢就往哪里去。

  當低端產業中國逐漸喪失優勢時,就會出現外來的資本抽走資金,如果我們的政府不盡快讓產業升級,這個地方很快就會出現經濟的衰退。給中國留下的將是產業荒漠——廢棄的廠房、過時的設備和失業的員工這就是南美、中國臺灣曾經遇到的際遇。然而許多地方政府沒有意識到產業升級的迫切性。當發生產業轉移時,他們更多的是利用調整稅收、降低租金等優惠政策留住企業,而不是考慮如何讓當地的產業升級。

  實際上,產業梯度轉移的過程是必然的。東部沿海發達地區首先承接了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在這些地區得到足夠發展后,必然會向下一個具有比較優勢的地區轉移,即向中西部地區轉移。這也是我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朱高峰:工業化是中國不可逾越的發展階段。中國目前的制造業主要還是中低檔制造業,勞動生產率僅為日本、德國的幾十分之一,工業附加值也比它們低20%左右,裝備工業高檔產品缺乏,產業技術和主要生產設備主要依靠引進,有自主

知識產權的自主技術很少。因此在推進新型工業化的產業選擇問題上,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應該是主要內容;要有條件有選擇地發展技術密集型的高新技術產業,這是今后相當一段時期內的根本問題。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建議,中國政府應該優化教育結構,加強職業教育,為制造業的升級儲備足夠的人才。但制造業的升級不能搞“一刀切”,政府要根據地區差異積極引導。他說,東南沿海較有實力的企業可以率先向產業鏈高端邁進,把生產加工環節向中部和西部地區轉移。

  廣東正在率先一步考慮在全國總體上處于價格競爭、規模競爭的時期,如何因勢利導地實現向技術競爭、創新競爭的戰略轉移的問題。在全國總體上仍以加工制造業為優勢的條件下,適時實現向裝備制造業的產業升級。加工制造業主要是成本競爭、規模競爭,而裝備制造業的競爭主要是差異化競爭,要質量好,安全性能、服務水平高。沿海發達地區向裝備制造業產業升級,不僅僅是技術升級,而且是整體產業的素質升級。

  廣東的今天,是不是其他沿海發達城市的明天?

  青島作為山東半島制造業的龍頭,近幾年在產業升級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圍繞發展三大特色經濟,建設四大工業基地和六大產業集群,做了很多大文章,取得長足發展。但是與未來經濟發展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資源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據有關部門提供的數據,從青島市高技能人才比例看,技術工人46萬人中,中級工26.9萬人,占技術工人總數的58.5%;高級工3.3萬人,占技術工人總數的7.1%;技師和高級技師5300人,占技術工人總數的1.1%。

  從各產業對技術工人的需求情況看,根據產業規模推算,到“十五”末,青島市電子家電、石油

化工、造船、機車等六大產業集群對技術工人的需求缺口分別是4.52萬人、1.57萬人、1.25萬人和1.57萬人;食品飲料、橡膠、海洋生物工程及醫藥三個優勢產業對技術工人的需求缺口分別是0.72萬人、0.37萬人和0.3萬人;紡織服裝服飾、機械設備兩個傳統產業的缺口分別是1萬人和0.4萬人;總計需求缺口約為10.3萬人。

  到2010年,六大產業集群形成規模,僅電子家電、石油化工、交通運輸設備、新材料四大產業對技術工人增加的需求就高達22.3萬人;食品飲料、橡膠、海洋生物及醫藥三個優勢產業對技術工人增加的需求為2.8萬人;紡織服裝、機械設備產業約需增加技術工人2.5萬人。

  從外資對人才需求的滿足情況看,據記者調查,青島還沒有專門針對韓資、日資、歐美這些外資企業需要的技術工人培訓,滿足不了外資企業的需要;沒有大外資需要的配套產業,缺少這些配套產業需要的人才;對于適合外資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培訓沒有專項投入,目前培訓是面向全社會進行的,沒有細分到去考慮大外資的需求,產業升級之路還有一段路要走。

  韓國最新一項調查發現,國內68%的制造業企業都有意往中國轉移,三星、現代、LG、SK等大集團,都在積極實施中國本土化計劃。大宇集團就剛剛決定在煙臺投資一個大型造船項目。

  “但是技能人才的缺乏,正成為韓國企業來華投資的最大憂慮。”全程參與大宇項目洽談的山東大學韓國學院院長牛林杰博士對記者說。最近,山東大學與韓國技術教育大學,正協商在威海建立中韓技工培養基地,專門培養高級技能人才。牛林杰說:“與高學歷相比,高技能人才更是企業急需。”據調查,目前在華投資的外企有50多萬家,其中70%以上的企業感到高技能人才缺乏。

  據牛林杰透露,中國和韓國勞動部已達成合作意向,今后三年,為制造業、服務業及有關技能含量較高的行業培養50萬名技師和高級技師。近年來山東大學一直重視學生的技能培養,設在威海分校的韓國學院,針對韓資企業的需要,專門開設了IT等技能課程,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5%以上。

  不論是珠三角、長三角還是環渤海經濟圈,在新一輪的招商引資中,都需要與全球產業轉移趨勢相適應,需要打造一支龐大的技術藍領隊伍,沿海城市需要率先進行產業升級,需要更高端的產業鏈和更好的產業環境,以承接更高層次的產業轉移。

  這是新一輪招商引資爭鋒的焦點。

  藍領定義

  “藍領”是直接從英文“Blue-Collar”翻譯過來的,最早起源于美國。西方國家工業化之后出現了較為明顯的社會分工,其時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耐克在《國家的作用》一書中,將現代勞動力劃分為三種類型:從事大規模生產的勞動力、個人服務業勞動力以及解決問題的勞動力。從事解決問題的勞動力們上班時千篇一律穿著深色西服,白襯衫加上領帶,因而產生了“白領”的稱呼。而一些負責維修電器、機械的技術工人、從事大規模生產的勞動力,因為每天都要穿著不容易弄臟的藍色制服,而被稱為“藍領”。

  可以看出,藍領階層是構成西方社會的主力軍,他們人數龐大,是西方社會“梨型結構”的中端部分。同樣,在中國,20多年來,隨著專業化服務業與第一、第二產業的逐漸分離,與“世界制造業轉移中國”的趨勢相適應,中國將更大量地涌現藍領工作機會,中國的藍領越來越成為一股不應被忽視的力量。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