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價已呈強弩之末 拐點取決于布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9日 16:32 新華網 | |||||||||
新華網消息 香港明報19日刊載朱文暉的文章,對世界原油價格的走勢進行了分析。文章說,新奧爾良颶風之后,各國大量釋出戰略儲備,中國則高調表態不急于建立戰略儲備,從而開始了政府和炒家之間的新一輪博弈。但一個基本的判斷是,高油價似乎已呈強弩之末,而油價走勢何時達到拐點,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取決于布什個人的態度。 國際原油價格一度沖破每桶70美元的關口,近幾周來,隨著各發達國家釋放戰略儲備
首先一個問題是,高油價會否及何時才影響到世界經濟運行。原來的分析認為,一旦油價高于50美元,全球經濟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但自從油價突破50美元以后,全球經濟受到的打擊并不明顯,經濟增長率還維持較高水平,通脹也未見惡化。 其中原因包括幾方面: 1. 各國能源利用率普遍優于石油危機肆虐的70年代,各國抗高油價能力普遍增強; 2. 各種替代石油的能源也大力發展起來,高油價對經濟的沖擊力度小于原來的預測; 3. 許多國家原來預計高油價不會持續太長時間,還未在節約能源、發展替代能源方面展開動員和投資; 4. 一些國家維持著或明或暗的能源補貼,緩解了高油價對國民經濟的直接沖擊。 因此,從總體上看,持續高漲的全球經濟維持了對石油的高需求,油價自然上漲。 問題是,在石油價格突破60美元后,各國已普遍感受到壓力。不同國際和私人的金融機構都在逐漸調低未來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測,東亞許多國家和地區已經采取較為嚴格的節能和替代石油措施,連需求旺盛的美國經濟也開始出現高油價壓制增長率的跡象(雖然通脹的壓力還不大)。可以說,如果油價在這個水平上再繼續維持一兩季,全球經濟受到的負面影響會只增不減。美國經濟真正受到高油價影響之時,應該也就是石油價格走向頹勢之日。 第二個問題是石油供需問題。高油價學說的一個重要論據就是石油的需求超過供給,而且需求增加是無限的,而供應卻是有限的,支持這論據的主要觀點是中國和印度已經而且將會繼續大量進口石油。中國何時建立戰略石油儲備,一度成為國際炒家推高油價的重大題材。現在看來,過去幾年的額外石油需求主要來自美國布什政府在九一一后大幅增加的石油戰略儲備(美國為何需要高達7億桶的戰略儲備,需另文分析)。中國在國際市場上并不是主要買家,如今年中國石油進口增長率大幅降低就是一個證據。而近日中國官方正式公布自己的能源消費組合,并否認要在高油價時期建立戰略儲備,也算是封住了市場對此的揣測和謠言。 政府和炒家的新一輪博弈 其實,石油也是一種“買漲不買落”的商品,一旦市場心理變化,很多國家和公司就會拋售而不是增加儲備。對于供求問題,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沙特阿拉伯也非常擔心,已故沙特國王法赫德多次表示,全球的原油供應能力沒有問題,他擔心的反而是高油價打擊全球經濟,形成大量替代能源,從而在長期中出現低油價的格局(如80年代中至90年代后期的情況),這會深刻影響到沙特的內政外交。從這個意義上看,法赫德應是一個大戰略家。 最后一個問題是炒家的作用。 現實很清楚,炒家是近期油價持續走高的罪魁禍首,他們在過去幾年已賺得盤滿缽滿,凡是各種有利于推高油價的消息他們都大肆宣揚。但新奧爾良颶風給包括美國在內發達國家的一個警示,再讓種種不負責任的消息滿天飛,恐怕真會天下大亂。于是,各國大量釋出戰略儲備,中國則高調表態不急于建立戰略儲備,從而開始了政府和炒家之間的新一輪博弈。當然,美國布什政府未來的態度和如何作為,還是決定這輪博弈勝者的關鍵因素。 當然,觀察油價走勢還有地緣政治等其他因素。不過,綜上所述,筆者的基本判斷是,高油價似乎已呈強弩之末,而油價走勢何時達到拐點,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取決于布什個人的態度。 來源:香港明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