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正文
 

鎖定上升周期的機會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7日 16:30 中國經營報

    作者:崔毅 來源:中國經營報

  9月13日,力拓礦業(RioTinto)首次在中國舉行了全球董事會,包括集團董事長斯坎納(Paul Skinner)和CEO克里夫(Leigh Clifford)在內的公司高層,悉數到京。這在公司132年的歷史中尚屬首次。

  而此時,坊間有關明年鐵礦石價格的中外談判即將開始的傳聞,已不脛而走。國人也更是對今年初因鐵礦石價格大漲而帶給中國的窘狀,無法釋懷。

  集中度搶占博弈優勢

  盡管集團CEO克里夫再三強調由于財政年度的計算不同,力拓明年鐵礦石的銷售價格要從2006年4月1日開始執行,公司高層此次來華與鐵礦石價格談判無關。但是,其價格策略仍不免成為關注的焦點。

  業內人士認為,力拓近年來的驕人業績,關鍵源于其對市場價格的精確判研與強有力的掌控。畢竟,對資源開采行業來說,價格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作為資源開采企業和礦產品提供商,力拓礦業集團去年的銷售收入達141億美元,而截至今年8月,其市值為457億美元,在同類公司中,僅次于必和必拓(BHP),為世界第二大鐵礦石供應商。

  另有觀點認為,包括力拓、必和必拓在內的供應商操縱著鐵礦石原材料價格以謀取暴利。一個數據是,每年全球20%的鐵礦石貿易為力拓所掌控。

  自2000年開始,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力拓公司和必和必拓分別展開了大規模的鐵礦石業務購并,以提高產業集中度。據統計,三大鐵礦石供應商已掌控了世界鐵礦石海運量的70%以上。

  按慣例,鐵礦石價格一般由各國的鋼鐵企業代表分別與鐵礦石巨頭進行談判,并形成該國進口的基準價。而

鋼鐵產業的集中度遠低于鐵礦石行業,這使三大供應商在價格博弈中占有優勢。

  不過,克里夫并不認同力拓有掌控國際鐵礦石價格的能力。他告訴記者,鐵礦石同其他商品一樣,供需決定價格。今年中國進口價格大漲也主要是因為強勁需求所致。而在國際上,三大礦業公司都主要從事礦產品的期貨交易,遵循國際公開價格,哪一家也不可能以非市場經濟的手段壟斷或掌控某一時期的礦產品價格,如果那樣的話,他們會受到本國反壟斷法的制裁。

  掌控未來價格

  業內人士認為,雖然與印度等國從事現貨交易的鐵礦石供應商不同,力拓在價格策略上,更看重與重點地區、重點客戶的長期合作,但三大巨頭對全球重點鐵礦石資源的把握,及其倡導制定國際公開價格的做法,實際是一種更為高明的價格掌控策略。

  事實上,與其他行業不同,礦業公司對礦山的高投入和礦山資源不可再生的兩大特點,決定了礦業公司必須對自己產品的市場價格走向,有著精確和前瞻性的判斷與把握。

  正如力拓高層所言,自2003年中國本輪經濟發展加速以來,他們就判斷此后5年內,世界鐵礦石產量20%至30%的增量將為中國吸納。據了解,這種預期的判斷參考了上世紀70年代日本的經濟增長,他們認為,當人均消費達到1000~3000美元時,會產生對住房、汽車等消費品的巨大需求,而這種需求的背后,必然會導致對鐵礦石的巨大需求。

  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該公司最大的動作就是把市場開拓的重點往中國轉移。

  在這種轉移的過程中,三大公司除摸清中國市場需求的詳細情況并加強與中國鋼鐵企業的全面合作外,最重要的,是在價格策略上形成一致,以期借中國的經濟增長,實現自身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長期來看,我們感覺中國市場上的鐵礦石將供不應求。因此,力拓在華召開董事會,就是要向我們的中國客戶傳遞一個信息:我們將對中國市場做出長期承諾,并希望與中國客戶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克里夫對記者說。

  “兩年前,我們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僅占集團全球銷售額的5%,而今年,這一數字很可能突破15%。中國將成為繼歐洲、北美、日本之后,力拓在全球的第四大市場。”力拓礦業集團董事長斯坎納對記者說。

  目前,力拓已投巨資擴建

澳大利亞本土丹皮爾港的吞吐能力及附近礦山的生產能力。而這一切,主要緣于其對中國市場增長的樂觀預期。這又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力拓只有抓住國際市場鐵礦石需求的上升周期,采取強有力的價格控制策略,才能盡快回收上游的巨額投資。

  綁定上升周期的機會

  然而,對于以開采不可再生的鐵礦石為主業的力拓來說,面對回收巨額投資的壓力,將如何確保對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的長期承諾呢?

  對此,克里夫的看法是,長期承諾主要體現在與中國客戶簽訂長期供貨合同上。對于這一點,業內多認為,力拓的策略在于趁當前鐵礦石需求旺盛、價格高企之時,盡可能多地與中國客戶簽訂長期合同,以避免經濟周期進入下行通道后,因鐵礦石需求疲軟,而給公司帶來的創收壓力。

  原材料行業的一個特點是,上流的資源越開采越少,新的開采是一種沉沒式的巨額投資。一旦遇到行業不景氣,將遭遇巨大風險。在價格高位時,那種長達10年甚至20年的采購合同被認為是化解了未來的風險,而這種風險化解的背后,實際就是綁定了價格。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