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站:不容樂觀的生存狀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6日 11:25 中國經濟時報 | |||||||||
見習記者 袁名富 本報記者 尚志新 作為乳制品企業與奶農之間的中間環節,奶站把家家戶戶的鮮奶收集起來,然后送到企業加工生產。奶站不僅是牛奶的集散場所,而且肩負著鮮奶安全衛生的重大責任。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呼和浩特調查奶業情況時發現,奶站這個重要環節也面臨諸多困擾。
規范奶站的抱怨 在呼和浩特奶市分布著2000多家“規范”和“不規范”的奶站。所謂規范奶站就是得到了政府有關部門的批準,并與相關乳制品企業之間建立了比較穩定的業務聯系。一個標準奶站的建設還有技術上的具體要求,譬如它的長度必須達到60米,必須有現代化標準的制冷器、擠奶器、下水罩等安全衛生設施,等等。據了解,呼和浩特市郊區一共有著1000多家規范奶站。 小黑河鎮大庫倫村是養奶牛較多、產奶也較多的一個村,張文全是這個村里的奶站站長。張文全的奶站是2000年6月8日建立的,投資了50萬元,建站5年來,給蒙牛等大企業都送過奶。 張文全向記者大倒苦水:有些乳制品企業總是以各種各樣的理由壓低奶站鮮奶價格,奶站每年被收奶企業變相扣掉的錢至少在2萬元以上。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走訪了12個村的奶站,其中有11個奶站站長說自己的奶價被企業變相地壓低過。 張站長還這樣告訴記者:“5年里頭,我至少損失了10多萬元。尤其是在非典時期,由于喝奶的人少了,不知道倒掉了多少鮮奶。我們奶站對奶農收奶時是一斤一斤地收進來,給企業送奶時是一百一百斤地出去,我們在家算的重量是一百斤,可是從企業里出來的結果也許就變成了90斤甚至沒有90斤了。我們這些奶站總是很無奈,又沒有什么人或機構替我們說話,企業說是多少就是多少,你又能怎樣?” “如果你的鮮奶處于亞鹽狀態,企業要扣你的錢,我們是以每公斤1塊7毛6分錢收進來,他只按每公斤1塊5毛的價格收。鮮奶到底有沒有問題?只有企業說了算,我們沒有辯解的權力。又沒有一個什么中間機構來制定一個標準,他說你的牛奶有問題那么你的牛奶就有問題。如果奶站的態度稍有點不好,以后你吃的虧就會更多。” 郊區桃花鄉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奶站站長說:“每次我們奶站給企業送鮮奶,他們都會變相地壓價壓量,尤其是夏天,這已經不是一年兩年的事了。” 金河鎮西黑河村奶站負責人胡勝軍告訴記者,他們的奶站是2000年建立的,一共有8個工作人員,負責村里的兩個奶站,負責收購這個村里160多戶奶農300多頭奶牛的鮮奶,一天大概有4噸多一點。他說,最好的鮮奶送往企業1公斤只能賺到2毛,一天的毛收入大概在400到500元。如果鮮奶的脂肪、干物質、蛋白含量不合格,都要被扣錢,有時被扣到每公斤1塊2毛,這樣奶站每公斤就要虧損5毛多。 胡給記者算了一下奶站的成本:電費(上午6:00—11:00這段時間用電)140多元,送奶到企業的運輸費160元(每公斤收費4分錢),人工費(員工的工資)有月400元、500元、600元的不等,司機一個月給1000元,一天給員工開工支的錢在100元左右,燒煤費70—80元,加上別的一些開支,如機器配件費、油等各種開支。反正我們現在不掙錢了。2000年—2003年比較好掙錢,這兩年一點都不好掙了。只有一切處在正常情況下,一個月能掙到3000—4000元,這里面不包括個人的勞動成本。什么是“正常情況”呢?從奶牛擠出來的鮮奶是好的,沒有任何質量問題,而且機器不出任何問題。這樣的狀況下我們4、5、6三個月已經虧了15000多元了。” 乳制品企業對這個問題怎么看呢?記者想就這個問題采訪蒙牛乳業集團等企業,7月中旬就發了采訪函,但直到發稿時為止,沒有得到企業方面的回復。 業內專家是這樣解釋的:近年在呼和浩特乳業市場上,形成了一種惡性現象。首先是企業給奶農的鮮奶價格低,加上精飼料的價格上漲,導致奶農沒有錢買精飼料喂奶牛,奶牛攝入營養沒有達到標準,擠出來的鮮奶就達不到企業所要求的標準——或者是脂肪沒有合格,或者是干物質超標,或者是蛋白質沒有達到要求。鮮奶達不到標準,企業就會扣奶站的錢。 張文全站長幾次對記者說:“你們媒體一定要替我們呼吁,有關政府部門應該盡快建立一個保護奶站權益的合法機構。” 不規范奶站攪亂奶源市場 “不規范奶站衛生條件差,管理特別混亂,鮮奶污染,嚴重影響了我們正規奶站的聲譽。”呼和浩特郊區的一位規范奶站的站長告訴記者。 西黑河村奶站負責人胡勝軍告訴記者,建立一個標準的奶站需要較大一筆資金,一般在30萬左右。譬如購買一個利拉伐吸奶器價格是16800元,一個制冷機是12000元,還要建場地、蓋房子,購買或者租用奶罐車,雇人,這些都需要錢。有些人沒有足夠資金又想賺錢,就“因陋就簡”,辦起了不規范奶站。 不規范奶站情況到底怎樣?記者首先調查了一名為不規范奶站打工的收奶工——許家勇(化名)。他是2003年來到呼和浩特市郊區金河鎮一家奶站打工的。他告訴記者,上午是他最忙碌的時間,他要騎著一個簡易腳踏三輪車,到村里頭各個散戶奶農家收購鮮奶,再把鮮奶送回奶站。 許家勇剛收完牛奶子,正要回奶站。在和他聊天時,記者仔細觀察了這個收奶工的裝備:簡易的三輪車里裝著四個塑料桶,大概是長時間沒有清洗了,塑料桶顯得特別臟,如果不知道許是送奶工,還認為這些桶是用來裝汽油的。記者順手打開桶蓋朝桶中鮮奶看了一眼,發現鮮奶上浮著一些秸稈碎葉片和奶牛身上的毛。許告訴記者,這些鮮奶是要送到企業去的。 據一位熟悉情況的人向記者透露,在呼和浩特,不規范操作的奶站也有近1000家。記者在一位摩托車王師傅的指引下,去了幾家較小的不規范奶站。 在金河鎮的一個村里,記者看到了這樣的場景:奶站的老板在家中院子里設置一個簡易奶棚,棚里沒有記者在一些標準奶站里看到的擠奶器、制冷罐,甚至連下水道都沒有。一些農戶牽著奶牛到這里,然后用最簡單的方法把奶擠出來,賣給奶站。 記者又去了小黑河鎮大庫倫村的一個小奶站。時至中午12點多,這個奶站已經收工了。記者打聽,這個小奶站的老板是一個外地人,租這個院子辦起了奶站。奶站的設備就是兩輛三輪車,車上放著一些塑料桶。記者仔細朝院子里的每個角落看了一番,沒有發現有任何標準的擠奶器和制冷罐。 據這里的張先生介紹,這個小奶站就是雇人到散戶奶農家去收奶,然后把原奶送到乳制品企業去。 為什么有些奶農愿意把鮮奶送到不規范奶站?據一些奶農和奶站老板告訴記者,主要是因為這些奶站允許奶農往鮮奶里摻入一些水,這樣就能增加收入。100公斤鮮奶里可摻入8至10公斤水,按1公斤鮮奶收購價1.76元計,就可以增加近20元的收入。 不規范奶站的大量存在,對呼和浩特乳制品企業的奶源質量構成直接威脅,也對消費者的健康構成間接威脅。當地一位長期給奶牛治病配種的獸醫王先生告訴記者,一些奶站在收購鮮奶的過程中,衛生條件嚴重達不到標準。一些奶站使用很臟的塑料桶去奶農家收奶,并且長期不清洗,很容易使鮮奶產生大量的細菌。由于沒有標準的擠奶工具,在擠奶過程中,還會有一些雜物比如牛毛、手上的贓物被帶入鮮奶中。 王先生還告訴記者,一些奶站使用塑料桶、黑色膠皮桶及油漆桶等盛裝原奶,都是不符合衛生標準的,即使沒有先進的盛裝奶器具,也應該使用白色鐵皮桶或白色不銹鋼桶。 政府有關部門和奶業協會的負責人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也承認,在呼市確實存在很多不規范的奶站,他們說,政府也在積極想辦法取締那些不規范的奶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