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正文
 

奧凱:低成本戰略走不通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6日 10:02 《科技智囊》

  對于民營企業來講,進入一個剛剛開放的壟斷行業的慣用招法就是走低成本戰略,但這一策略在民航市場很難吃得開

  □ 本刊實習記者 張城

  今年3月,奧凱航空首飛,長沙至天津僅350元。7月,春秋航空緊跟其后,首航上海至
煙臺最低只需199元。低票價明顯是個由頭,看起來很美,卻瞬間又消失不見了,而對于剛剛起步然后執意要走低成本戰略的民營航空,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路究竟能不能走通?

  早在2002年,三大國有航空集團掛牌之后,國航、南航、東航三巨頭加海航、深航、川航、山航四地方航空公司的布局,似乎構成了一個穩如磐石的格局。不曾想,僅僅過了不到三年,民營化大潮就已經將這個結構沖得七零八落。

  在過去的兩年里,奧凱、春秋、鷹聯這“三劍客”用自己手中的大把現金為賭注,在曾經全國有的中國民航市場上殺出了一條血路。出于對開拓者奧凱航空的尊敬,不妨稱之為“奧凱路徑”。

  但奧凱航空對中國民航的最大貢獻,也許在于它用鐵的事實證明:低成本航空在中國純屬癡人說夢!至少在今后幾年還看不到任何希望。

  夢碎低成本

  所有的人都知道低成本航空好,要命的是,哪怕國內航空公司將一張打印紙正反兩次用、再剖開來分兩次用,該給老外的美元還是一分都不能少。于是,就有了奧凱航空開航后連續保持90%以上的客座率,卻依然收獲虧損之果的怪現狀。

  人民幣盯住美元的

匯率政策從國民經濟全局的角度考慮當然是好處多多,然而具體到民航業,高昂的飛機、航材和航油成本卻令航空公司不堪重負。

  飛機是航空公司最主要的生產資料,目前全球干線飛機市場絕大多數份額為波音和空客兩大巨頭所壟斷,而它們是不收人民幣的。產品銷售以人民幣結算、購買生產資料以美元結算已經成為國內民航業最大的心病。

  大家共有的弱點,就不是自己的弱點。民營航空公司頭痛的不是該死的美元,而是有美元也可能買不到或租不到飛機。

  國內的航空公司是不能自由購買國外的飛機的,必須由發改委每年審批一次。這一點對三大集團不會造成太多不便,畢竟每年進口飛機的名額大多會落到它們頭上。三大集團財大氣粗,人才儲備都做得很好,更何況他們兜里揣著大把現鈔,銀行里還有幾百億的授信額度,來幾十架飛機也是一口吞下。

  相比之下,民營航空公司人員少、底子薄,今年不知后年事就非常尷尬了。人才儲備量大了,怕發改委來年不批飛機,平白消耗人員成本;人才儲備量小了,萬一發改委批飛機了,手里又沒有現大洋的話,又會坐失良機。為了保障安全運營,民航總局又有規定:客機使用年限超過10年,貨機使用年限超過15年,均不得引進。這一條規定民營航空公司大多表示理解,民航安全是頭等大事,誰也不敢怠慢,但是引進飛機的成本因此變高也是不爭的事實。

  除了進口飛機,高昂的航油和航材成本同樣令航空公司束手無策。

  2004年以來,隨著國際

石油價格的飆升——目前已經突破60美元的價位,航油價格經六次上調后也已達到4920元/噸的水平。今年上半年,剛剛品嘗了兩年盈利滋味的中國民航業再現全行業虧損,燃油價格瘋長無疑是罪魁禍首。

  航材價格也是航空公司的老大難問題了,目前各航空公司的平均維修成本在總成本中的份額已經接近20%,越是大型的航空公司負擔便越是沉重。而且,航材進口關稅在各地的差異也是我國的一大特色,各地之間的稅率極為懸殊,相差可至十幾倍。

  飛機、航油和航材成本都是雷打不動的,壓根降不下去,民營航空公司對此也是心知肚明。作為航空公司經營者,目前只剩下一條路——用一切辦法降低人員成本和管理成本了,也有人稱之為制度創新。

  據觀察,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利潤絕不僅僅來自于員工,壓榨供應商也是他們的拿手好戲,可惜這一手國內航空公司似乎玩不起來。低成本航空,和大多數的美好愿望一樣,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

  預期無限好

  如果我們一直在“低成本航空”的概念上糾纏的話,就未免有點“著相”了。資本從來不考慮概念,它的鼻子只喜歡利潤的味道。

  業內人士對當前的中國航空市場有一個基本共識,即高投入、高風險、高成本和穩定的低利潤。那么以追逐高利潤為本能的資本緣何要進入這個前途未卜的市場?

  事實上,民營資本看好的應該是市場的前景而非眼前的利益,也即預期收益。

  從理論上來說,民營航空公司的預期利潤率是非常高的,收回成本的周期大概是5-8年,這已經非常理想了。

  如果市場不發生變化,民營航空公司大可坐等自有資本增值再追加投資,但是市場不發生變化是不可能的。市場份額是搶來的,而不是等來的,大規模追加投資必須從現在就開始謀劃,否則再過幾年,難保被財大氣粗者一口吞下。

  三家民營航空公司都盡可能早地開展業務,這關系到一個資本閑置的問題。上億元的資金停在賬上,不能產生現金流和利潤,投資者不可能不著急。

  奧凱在引進波音737貨機受阻之后,馬上改成引進客機,就是為了盡快投入運營以產生現金流。否則3億元的注冊資金閑置在賬面上,想一想都是罪過。

  剩飯戰略

  這個世界是要用實力來說話的,與老大們正面對抗肯定是死路一條。

  隨著天空開放步伐的加快,國外的航空巨頭正在磨刀霍霍。面對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即使是家大業大的三大集團也時刻保持警惕、抓緊時間埋頭苦干,龜縮防守也是死路一條。

  如何在生存與發展之間保持平衡,是民營航空公司面臨的首要問題。

  可以預見,民營航空公司的弱勢地位將保持相當長一段時間。這就決定了它們的發展策略只能是搶“剩飯”(所謂剩飯,不含貶義,特指大航空公司無暇兼顧的非主流市場)。

  三家民營航空公司各自選擇了不同的目標市場:奧凱的國際貨運、春秋航空的旅游包機、鷹聯的支線航空。這些市場就是民營三劍客的死生之地、安身立命之所,而且還是它們后續發展的根基。

  以鷹聯選擇的支線航空為例,除了海航、南航,國內老大們對于開發支線航空向來沒有太大熱情。事實上,支線航空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市場——國內可開發的支線航線理論上超過1000條,而目前只開發了100多條。只要鷹聯開發出其中1%的市場,就可以活得很滋潤了。

  國有航空公司在繼承家業的同時,也必須背起沉重的包袱,有權利即有義務,這是公平買賣。三大集團的人機比遠遠超過100:1,國航更是曾經到過200:1,而國外的航空公司一般則為80:1。國有航空公司的人員成本之高由此可見一斑。這其中既有歷史因素,也有現實的管理問題,非一朝一夕可以解決。完全沒有歷史負擔的民營航空當然瀟灑得多。奧凱曾經向外界透露,他們的人機比大致為50:1。同樣的一架飛機,在國航要養4個人,在奧凱卻只需養1個人。奧凱還表示,將充分利用社會保障體系諸如

養老保險等手段,永絕后患。

  當然,奧凱這么低的人機比固然節省了人員成本,但是剩下來的人員成本并不能完全揣到自己兜里,必須付出業務外包的成本才能保證正常運營。

  據奧凱稱,在內部人員控制方面,奧凱嚴格執行“機構扁平、人員簡約”的經營理念,力爭將人員成本降到最低。

  企業競爭力是多方面因素的綜合體現,不是只有低成本就可以包打天下,何況像國外“公共汽車化”的低成本模式在我國根本做不到。與低成本相比,服務質量對航空公司的競爭力的加成作用也不可低估。

  與國外乘客相比,國內乘客在觀念上有很多不同,乘坐飛機依然被視為比較高檔的旅行方式,這一點國內的航空公司經營者都心知肚明。像瑞安航空那種安直背椅、拆遮陽板、不提供任何餐食的做法在國內是完全行不通的,哪家航空公司敢這么做,估計不到12個小時就會臭名遠揚。

  截止目前,三家民營航空公司雖然偶有驚人之語,但是它們對外的一致態度還是低調為主。與財大氣粗、動輒拍出上百億買飛機的三大集團相比,新來乍到的民營航空公司底氣明顯不足。

  事實上,以三家民營航空公司的經營范圍和發展戰略看來,他們與現有國有航空公司的關系更多的是合作互補,而不是競爭。奧凱目前經營的天津-長沙-昆明航線,就是海航4年前拋棄的“剩飯”,處于低烈度競爭狀態。

  奧凱的決策層還將目標瞄向了中國民航市場的一個大缺口——國際貨運業務,眼光十分獨到。

  奧凱高層表示,目前已經改裝并且運行中的波音737全貨機十分短缺——目前全世界只有47架,而且都在其它航空公司手里。所以奧凱只能先租進3架波音737客機經營客運業務,明年或后年再引進3架大型貨機經營越洋貨運業務。

  以目前中國民航市場的增長速度而言,奧凱的入場對市場的影響非常有限,很難“刺激”到別人的神經。中國民航業在越洋貨運上的運力更是低得可憐——全國只有10多架大型貨機,而這個缺口必須靠全體民航業長時間的努力才能填得上。恭喜奧凱即將進入一個供小于求的市場。

  據民航總局透露,目前奧凱正與大韓航空進行談判,準備成立一家合資貨運航空公司。憑借奧凱與大韓航空的良好關系,這項合資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對此,奧凱董事長劉捷音表現了一貫的低調,他表示:“我們希望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在將中國民航業做大做強的過程中,完全可以出現雙贏的結果。”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