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資源衰退危局 學學老農之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4日 15:27 財富時報 | |||||||||
文/李靖 從煤城濟寧,到“林都”伊春,資源型城市困境專題不知不覺已經做到第5期了,讓編者暗自慶幸而又隱隱痛心的是,不管什么類型的資源型城市,只要想發掘它的困境,簡直是信手拈來。雖然這種局面對本專題的操作不無裨益,但是也從一個側面讓編輯部合作的同仁管窺到了我國資源問題的觸目驚心。
于是有一個問題躍然而出,如果是一個兩個的資源型城市步入了困境,我們尚且可以“追究”它的責任,但這么大面積的集體衰退,就讓人不能不反思一下這些城市之外的事情了。可以說,這種局面產生的根源并不在資源型城市本身,整個社會都有值得反思之處。 把視線從這些資源型城市身上拉開,反身看一看我國的整體狀況,一系列讓人“自豪”的數字展現在眼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煤炭消耗國,第一大鐵礦石消耗國,第一大橡膠進口國,第二大石油消耗國,這幾年全世界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水泥消耗在中國,中國成了一個大工地。但結果怎么樣呢?據中科院測算,中國消耗掉這么大量資源所創造出的GDP卻不足全球的4%。一個高消耗低產出的資源利用格局呈現在人們眼前。 這樣渴澤而漁的經濟格局之下,再有本事的資源型城市也難以避免走向衰退。去年的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傳來了一個值得警覺的消息,其正式對外發布的評估世界各國(地區)環境質量的“環境可持續指數”(ESI)顯示,在全球144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位列第133位! 打一個比方,目前我們的社會經濟就如同一個耗氧量巨大的運動員,資源在經濟體里的運行就如同血液在人體內的流動,一方面,大量的氧氣順著血液被帶往全身各處,另一方面,身體對它們的吸收效率并不高,為了供應高度耗氧的身體,只能拼命的呼吸,我們的資源型城市就在這種超量的消耗中一一告急。 于是我們看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并不是生產出更多的資源供“身體”消耗,而是提高身體吸收氧氣的能力。 以我們現在的線性發展模式,回流的“靜脈血”越來越少,由于回來的血液少,使得心臟沒有更多的血液流出,沒有更多的氧氣供入,這樣出現的結果就是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便是我們經濟發展面對的資源短缺。 破解“心力衰竭”之法在于循環。舉個例子,老一輩菜農會怎么處理他種的白菜呢?首先在下田時把菜根就地還田,用于補充土壤中的有機物,然后把菜拿回家,剝一層做喂豬之類的用途,另外再剝一層比較嫩的部分自己吃,最后剩下的菜心送到集市上賣去了,這就是資源的梯級開發,意味著資源利用率的極大提高。破解資源型城市困境,我們不妨學學老農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