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正文
 

汽車行業并購重組提速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4日 12:52 《資本市場》

  文/恒豐美林研究部

  近年來,由于中國汽車市場的飛速發展和行業競爭力度不斷加大,為了實現規模效益,中國汽車行業的并購重組空前的活躍和激烈。可以預見,經過兼并重組,中國最終剩下來的汽車企業集團將不超過十家。

  年來,由于中國汽車市場的飛速發展和行業競爭力度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汽車企業試圖通過并購重組的方式擴大規模,提高企業競爭實力,從而更牢固地占據市場,獲得繼續生存和發展的機會。

  按照這種思路,目前中國汽車行業的并購重組空前的活躍和激烈。先是上汽重組金杯通用、中航科工整合哈飛與

昌河、長安收購江鈴,緊接著又傳來了上汽欲重組重汽和南汽、長安欲重組中興、奇瑞欲并購一汽揚子等一系列計劃并購重組的消息。

  國際汽車產業格局已經形成

  汽車工業是一個規模效益十分顯著的產業。世界汽車工業誕生100多年來,重組浪潮風起云涌,從早期全球成千上萬家企業的自由競爭,到今天只剩下“6+3”少數幾家企業的寡頭競爭,并購重組一直是汽車行業的主旋律之一。

  有數據統計,在這“6+3”共9家企業中,前3家就占了全球汽車產量的接近一半,前6大跨國公司合計產銷量已經超過全球總量的75%,再加上3家獨立車廠,9家公司的汽車年產銷量占世界市場總量的比例高達92%。其中2004年,美國通用產銷汽車810多萬輛,位居世界第一;日本豐田為670萬輛,居第二位;美國福特640萬輛,排名第三,這幾家企業的產量都超過中國去年全年的汽車產量。

  全球性的市場競爭、巨額的研發費用、居高不下的零部件采購、制造和營銷成本,以及嚴重的全球汽車產能過剩,直接導致了全球汽車產業的大規模重組。從國際汽車產業發展現狀來看,一些年產銷100萬輛的汽車公司已經不能單獨生存,產銷200萬輛規模的公司也面臨重組的局面。

  汽車行業是一個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行業,企業競爭能力的獲得取決于規模的擴張以及技術實力的提高,這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單純依靠自身發展很難在競爭激烈的汽車行業中迅速做大做強,而并購重組卻為企業做大做強提供了一條很好的途徑。

  從世界范圍看,國際汽車行業的并購重組按其所在不同地域、兼并特點及其影響,經歷了萌芽期、啟動期、成長期和成熟期四個階段。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萊斯勒、大眾、豐田和日產雷諾六大汽車集團以及標致-雪鐵龍、本田和

寶馬等幾大汽車公司的形成,宣告了并購重組已進入成熟階段。反觀正處于新興市場中的中國汽車行業,國內汽車市場的急速發展以及全國范圍內兼并重組的大量出現,均證明汽車行業的兼并重組在中國已開始進入啟動期。與上世紀20年代至50年代的美國和英國汽車市場相比,中國汽車市場將更快進入收購兼并的成長期。

  中國汽車行業并購風起云涌

  隨著2004年國內汽車市場由喧囂轉入平靜,眾多業外資本紛紛退出汽車行業,奧克斯、夏新、波導等已經撤出了在汽車業的投資。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又一次拒絕力帆投資汽車業的申請。業外資本紛紛退出汽車行業的同時,國內汽車企業的整合重組卻從來沒有停止過。

  一、政策推動汽車企業整合重組

  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政策之手在汽車行業的整合重組之中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國家2004年頒布實施的新汽車產業政策重點提出產業目標是:通過市場競爭形成幾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汽車企業集團,力爭到2010年跨入世界500強企業之列。鼓勵汽車生產企業按照市場規律組成企業聯盟,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擴大經營規模。

  為配合這一目標的實現,政策規定:凡具有統一規劃、自主開發產品、獨立的產品

商標和品牌、銷售服務體系管理一體化等特征的汽車企業集團,且其核心企業及所屬全資子企業、控股企業和中外合資企業所生產的汽車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在15%以上的,或汽車整車年銷售收入達到全行業整車銷售收入15%以上的,可作為大型汽車企業集團單獨編報集團發展規劃,經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論證核準后實施。

  以上規定直接導致了2004年幾大汽車集團此起彼伏的并購活動:2004年10月,長安集團由福特推動重組江鈴汽車,羽翼日益豐厚的長安集團將具有實力與北汽、東風共爭中國汽車業“老三”的位置。東風集團積極推動內部整合的同時,也將鄭州日產收歸帳下,力保行業前三的位置。從上半年的汽車銷售情況來看,目前只有一汽集團市場占有率超過15%,緊隨其后的上汽、東風、長安、北汽都在為跨入前三名明爭暗斗。

  二、平行整合,補充產品線

  大型汽車集團近年來在國內進行收購重組很多是為了完善汽車生產布局,以豐富產品組合,提高抵御風險能力。上汽集團就通過一系列收購重組希望將產業鏈從乘用車的單一領域延伸至商務車、重型車領域。在三大集團中,上汽是惟一以乘用車為主體的汽車集團,而另兩家都有非常深厚的商用車基礎,商用車的薄弱無疑會對上汽的未來發展產生制約。基于這一情況,上汽2004年推出了一連串舉措來填補自身在商用車方面的缺陷。在江蘇、山東、遼寧和北京等地對六家汽車企業進行了兼并重組,其中包括廣受關注的對中汽總公司整合后組建的上汽集團北京公司。目前上汽仍在與依維柯聯合重組重慶重汽,計劃在西部地區建立商用車基地,打造高檔商用車平臺。

  另外,廣汽集團最近與韓國現代談判合作商用車,也是出于補充商用車方面缺憾的需要,而現代方面則希望藉此與實力更為強勁的廣汽合作,重新整合在華商用車資源。

  三、合資企業外方整合在華資源

  汽車產業政策規定: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內建立兩家(含兩家)以下生產同類(乘用車類、商用車類、摩托車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受限于此,前兩年已經進入中國的國際汽車巨頭近兩年加大了整合在華資源的力度。在華合資企業較多的如戴姆勒-克萊斯勒積極推動北汽福田整合亞星客車,馬自達則在一汽并購海南馬自達后又與長安集團共同組建馬自達銷售公司、東風收購鄭州日產促使日產汽車實現了在華業務的戰略整合并加快與東風汽車從中高檔乘用車、重卡、輕卡到中高檔皮卡的全面合作;而在華合資企業神龍汽車大幅虧損的PSA則不甘心白白浪費了手上空余的另一個整車合資名額,開展在華尋找第二伙伴的計劃,與金華青年汽車集團開始談判合作事宜。

  四、海外并購,渴求獲得核心技術

  去年從上汽收購韓國雙龍汽車以來,國內企業頻頻出擊海外汽車并購市場,繼上汽取得英國羅孚汽車兩款車型的生產平臺及發動機技術之后,南汽又成功競購羅孚剩余資產。對于汽車核心技術的渴求是國內汽車企業斥巨資購買海外企業的根本動因。上汽投資36.8億元成立上汽陸威汽車有限公司,就是準備充分利用雙龍、羅孚的技術平臺積極發展自主品牌。而南汽更打算借收購羅孚汽車扭轉目前國內市場產品匱乏、占有率不斷下降的困境。同時,零部件企業也在積極尋求突破外資企業的技術封鎖。2004年底,客車生產商格林柯爾通過境外子公司全資收購世界最大的傳動皮帶生產商蓋茲國際在法國的汽車管件工廠,同時收購歐洲著名汽車設計公司雷萊德產品發展公司,獲得了11項世界領先的客車生產專利技術以及向雷諾和雪鐵龍公司供應零部件的資格和渠道。

  五、自主品牌尋求發展空間

  在近幾年汽車市場的迅猛發展中,實力較弱的自主品牌沒有得到國家政策的傾斜,在市場競爭中一直處于下風,但為了拓展發展空間,這些企業紛紛將目光轉向國外市場。奇瑞出資3億美元與美國夢幻汽車公司成立合資企業,2007年將正式攜五款車型進軍北美市場,年銷售目標為25萬輛;吉利汽車則將以技術轉讓的方式與馬來西亞IGC集團在馬來西亞制造、組裝和出口吉利汽車,計劃2006年向馬來西亞出口1萬輛整車、3萬輛成套散件;華晨汽車則積極與埃及的一家工廠展開談判,雙方擬合作在埃及當地建整車生產廠。

  兩年后汽車產業格局將形成

  中國的汽車產業格局具有很強的特殊性和復雜性,雖然有強烈的內外部整合需求,但中國汽車行業的整合仍然需要較長的時間。一汽、東風屬于中央直屬企業;長安屬于中國兵器集團公司,是軍工企業;而上汽、北汽和廣汽都屬于地方國有企業集團。由于不同的屬性,這幾大集團之間很難進行兼并重組。最大的可能是以這六大汽車集團為核心,去兼并重組其他規模較小的汽車企業。

  我們預計,中國汽車行業整合的結果就是汽車產業政策所提出的戰略目標,即大型汽車企業集團、企業聯盟、專用汽車生產企業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

  中國汽車工業最后的重組結果是形成幾家生產規模大、技術開發能力較強、產品系列化、分工協作合理的大型企業集團,并最終形成少數幾家企業集團控制全國大部分汽車市場的局面。

  預計2007至2008年中國汽車行業的市場結構將初步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即前四大企業集團的市場份額將接近80%(目前這一指標只有56%,見圖三)。考慮到中國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以及國內市場需求結構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一些以產品差異化為主要競爭戰略的企業仍將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因為中國太大,地區差異又很大,所以完成兼并重組還需要一個較長的時期。但是,有一點毋庸置疑,那就是中國最終剩下來的汽車企業集團將不超過十家,目前的一百多家大大小小的整車生產廠家,絕大多數要么關門,要么依附于前幾大汽車企業集團之下。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