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鵬
南方日報出版社趙泓先生前不久來北京,贈我以他責編的辜曉進《走進美國大報》修訂版。這本美國報業考察記自出版以來,迅速成為新聞界的熱門書,而且臺灣還出了繁體字版,再經過此次修訂,大有成為暢銷書之勢。
辜曉進此書是他被《深圳特區報》委派赴美進修一年的收獲。他對美國大報的走訪與觀察分析,是站在中國報人的角度來看,非常深入細致,極有參考價值。正是因為有可操作性、可借鑒性,所以很多報社都將之作為業務參考書大量采購,編輯部人手一冊。這還不夠,有的報社甚至專門邀請辜曉進到單位去作報告——這些報社當然不在深圳。 對于辜曉進,這當然是一大成就。
不過,辜曉進的《走進美國大報》熱銷,卻反襯出一個問題:全國報社出國的人多但認真考察的人卻少。不然,《走進美國大報》這類書籍就不會如此吃香。
在新聞單位,如今出國考察幾乎成為一種待遇,而不是一個任務。每年各地新聞單位幾乎家家都有出國的機會,特別是領導,年年差不多都要排隊出去。能夠兼顧專業考察的當然也有,不過對景點的興趣,遠遠大于了解一家外國報社情況的興趣。這樣考察回來,莫說是寫不出考察記,就是做個考察總結,怕也寫不出什么內容來的。 所以,雖然新聞行業不斷有人出國考察,但是我們對國外同行的狀況與經驗仍然不甚了然。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到現在,年復一年,各家單位都如是,沒有覺得有什么不正常。 在報業經濟如此繁榮的今天,是不是中國的報社不需要西天取經呢?顯然非也。即使是廣告收入數以億計、發行量接近所在城市飽和點的報社,經營管理上與西方同行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中國的報紙即使是在市場中最成功的,也主要是得益于特行壟斷經營。在經營方法、管理技巧上,西方報業有太多值得我們借鑒的經驗。每位老總出一次國,哪怕只學一招回來,中國的報業就大有長進了。 辜曉進的《走進美國大報》,說明了只要派出的是稱職的內行,就能取回真經來,雖然辜曉進此次進修并沒有寫這樣一本書的任務。
由于體制原因,國內報業的人才資源配置經常是錯位的。該提的不提,不該提的偏偏提了。這種事例太多,所以,出國派人也就難免是該出國考察的沒機會,有機會的又根本不想或沒能力沒機會考察。也許將來能夠改進,把出國明確分為工作任務與休假觀光兩類,讓真正考察的人去考察,讓觀光的人去觀光,各得其所,各取所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