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正文
 

從中海油并購看中國公司的轉型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9日 14:02 《中國投資》

  ○ 李耀

  在中海油洽商收購優尼科最激烈的時候,我們有幸看到了截然相反的兩種精彩辯解。一種是集中體現在傅成玉6月底刊登在“亞洲華爾街日報”上的申明。他特別提到,這次收購的推動者就是我傅成玉,我傅成玉是完全職業化的企業家,我們收購優尼科的唯一動機和目的就是商業成功,美國社會將逐步認識Mr.FU,將逐步認識一個負責任的現代企業中海油。與
這種辯解完全相反,在美國主流媒體上反復出現的美國議員的申明和抗議可謂與之針鋒相對:請認清楚來自中國收購者的真面目:中海油的70%為政府所有,中海油收購的資金來自國有銀行的政府補貼貸款,中海油的管理者會成為中國政府的省長,目前的收購實際上是違反了自由市場經濟原則的不平等競爭!無獨有偶,美國主流媒體在中海油收購案白熱化的時候,也對海爾收購美泰克案件進行了大量的評論,我沒有看到幾篇正面的評論,反倒是大量的負面報道。其中有一篇“今日美國”的評論大意是:海爾能管理好美泰克嗎?——他們除了有錢之外還能輸出什么?他們沒有像樣的技術,缺乏頂級的管理經理人員,他們只能通過收購來獲得這些東西,而不是來提供這些。中國現在需要75000名頂級管理經理,他們根本無法提供!

  如果沒有

中國經濟的日益強大,沒有中國企業越來越強勁地實施“走出去”的戰略,西方世界對中國企業不會如此關注,也不會如此之強烈爭論。最近“遠東經濟評論”上有一篇文章就非常直觀地把今天的“CHINA INC”與以前的日本企業迅速發展和實現全球化做了比較,提醒大家,“CHINA INC”就在眼前,他們來了。

  承認也好,否認也好,CHINA INC在過去20年內已經成長起來。而更為重要的是,“CHINA INC”在近年來以及未來幾年,隨著中國經濟的加速發展,將繼續發生轉型。從中海油收購案例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我們可以洞察這種轉型的開始,而且我們也意識到這種轉型將不可避免地帶來某種程度上的全球利益沖突。但是,這種轉型必須發生和進行下去,中國的經濟才會邁向真正的現代化和全球化。

  中國公司應該發生什么樣的轉型將是我們所期待的

  第一,“走出去”已經成為中國大型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向發達國家投資,還是開展“南南”合作,中國企業忽然間被推到了前臺:大家開始討論并越來越多地評價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各種努力;隨著中國企業并購增速,國際上早晚會“習慣成自然”。這樣的轉型說明,中國經濟在全球中的重要性已經推動中國企業面臨全球競爭和整合利用全球的資源。這是當今中國大型企業所面臨的最根本轉型。

  第二,外部生存環境的轉型將迫使中國企業在企業運營方式上發生轉型。比如,學習運用市場規則和技術,更加熟練地用國際市場的慣例與各國企業做生意。傅成玉自豪地說,“整個競購過程是嚴謹的,從分析到估值,再到定價,每個環節都是一流的”。大家欣喜地看到傅成玉能在西方報紙上發表強有力的辯解,中海油能夠聘用高質量的公關公司。中國的企業做出決策,已經越來越從更加廣闊的視野出發,從產業鏈整合的角度出發。許多人認為,中海油此次競購,是在全面考察優尼科特點和自身戰略發展需要基礎上的一次理性商業購并。

  第三,中國企業在企業運營方式上的轉型,還有一點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應該認識到努力從“跟隨型”逐步向“領頭型”發展。作為新興的跨國公司,努力學習國際“最佳做法”(BEST PRACTICE),在世界各地市場遵守市場游戲規則,無疑是融入國際市場的主要途徑。但是,中國企業也可以逐步地創造出一些“最佳做法”,比如在所投資國家率先推行可持續發展的一些有益做法,推動當地社會和經濟發展,做有社會責任和企業公民意識的企業。這樣,中國企業輸出的不僅是投資,而且有先進的商業文化和管理知識。傅成玉曾向西方說明:在他以前工作的中國企業中,中國人能夠與西方人和睦相處,相互學習,共同推動采納許多有建設性的企業做法,使得企業逐步成為非常成功的企業,為當地發展作出貢獻。

  第四,企業運營方式上的轉型,必須建立在企業組織結構的成功轉型基礎上。美國社會反駁中海油并購的一個關鍵理由,是中海油的企業性質和企業組織架構。他們不認為來自東方的這個企業是一個純粹的商業企業: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接受大量的政府補貼,沒有強硬的市場財務及信貸約束,等等。而傅成玉反駁的火力在很大程度上也集中在這里,強調中國的企業從很小規模能夠迅速發展成為巨型公司,都遵循了普遍的商業規則。但是,必須認識到,中國企業發展越快,其組織結構的轉型越必須盡快發生。除了組織結構之外,中國企業已經逐步開始理解財務透明度和管理透明度的重要性及所帶來的價值。但是,這是建立真正受人尊敬的企業的開始階段。

  第五,中國企業的轉型,還必須伴隨著另外兩種轉型:中國國內金融市場的轉型,即國內市場約束機制能夠逐步建立起來,銀行資金市場和

證券
資本市場
能夠成功轉型,為企業成長提供雙重的約束機制,迫使中國企業適應任何的市場險境。而政府的轉型則更加根本一些:“CHINA INC”成功轉型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適應全球化的政府:中國政府應當為海外并購提供更多的服務。中國政府部門可以更快地向商業外交轉型,研究國家風險,建立對企業和公眾開放的海外投資信息系統,建立海外投資保險保障機制等等。這樣的轉型,將比直接向企業提供“襁褓”式的服務或直接干預商業活動會高效得多。

  中海油收購優尼科已經落幕。但是,中國企業國際化和現代化轉型的征途卻剛剛開始。毫無疑問的是,更多精彩的“中國戲劇”還在后面。

  李耀 國際金融公司(IFC)東亞局資深投資官員。負責IFC的在華投資項目,包括IFC對斯道拉思索的7500萬美元投資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并購相關網頁共約6,12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