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層地能:揭示源頭節能新路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31日 17:24 工人日報企業周刊 | |||||||||
“我們根本就用不著擔心用電會超限額,被拉閘停電。”8月25日下午,記者在位于北京杏石口路的恒有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采訪時,公司總經理辦公室副主任桂江波自信地說道。 今年夏天,北京供電緊張是人所眾知的,不少從來沒有被拉閘限電的單位,第一次嘗到了在天氣最熱的時候電被斷了的滋味:正常的生產被迫中斷,習慣乘電梯的員工不得不冒
“據說今年冬天北京天然氣供應還會緊張,而我們同樣不用擔心因供氣不足而供暖不足。”這位兩年前加盟恒有源公司的暖通專業碩士,畢業于武漢華中科技大學,依然自信地說道。 在北京這樣的城市里,享受“冬暖夏涼”的舒適生活,得有充足的能源供應為依托:電、煤或天然氣。去年冬天,就因為供氣不足,依靠天然氣供暖的不少人只好在室內也穿上厚厚的冬衣。 缺電和缺氣都影響不到恒有源公司,并非這家公司來頭太大,有關部門不敢以“停”治之,而是因為他們制冷和供熱都采用了中央液態冷熱源環境系統。 源頭恒有暖冷無憂 “中央液態冷熱源環境系統是我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淺層地能應用技術,它以地下水為介質換取土壤中的淺層地能。”恒有源公司副總經理汪繼東介紹說,“它是為建筑物冬季供暖、夏季制冷、日常提供生活熱水的‘三聯供’的系統集成。” 介紹公司情況之前,汪繼東先給記者上了一堂有關淺層地熱的科普課。他說,淺層地能是地球淺表層數百米內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中所蘊藏的低溫熱能,其能量主要來源于太陽輻射,是太陽能的另一種存在形式,也是地熱可再生能源家族中的新成員。 專家測算,我國近百米內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溫能量是我國目前發電裝機容量4億千瓦的3750倍,而百米內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溫能量也有2億千瓦。地下400米內土壤中所蓄藏的淺層地能每年可提供40億噸標準煤的熱量,相當于2003年北京供暖能源1100萬噸標準煤的364倍。較之深層地熱,淺層地能分布廣泛,儲量巨大,再生迅速,開發利用價值大。 “淺層地能是替代建筑物傳統供暖或供冷能源的首選,但是它又有品位較低和難于收集的缺點。”汪繼東說,“而我們發明的單井抽灌的核心技術,能夠很好地利用淺層地能,將這種‘免費’的‘綠色’環保能源—淺層地能(熱)‘搬’上地面,使建筑物能耗的50% 以上來自可再生能源,在這項技術上公司已經申報專利80多項。” 據了解,自2000年開始,北京應用“中央液態冷熱源環境系統”為一些建筑物提供三聯供,結果表明,整個過程不僅實現了使用區域的“零”污染,直接改善使用區域的大氣質量,降低城市熱島效應,更節約了供暖(冷)用能的50%~75%。 汪繼東強調說,恒有源公司發明的技術使使用者實現了“源頭恒有,暖冷無憂”的理想。 政府示范完善技術 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是我們正在面臨的兩個巨大難題。為了求解,各路人馬各方尋覓著,而恒有源走上這條道路則有其必然性。 生產鍋爐的北京四博連是恒有源的股東之一。幾年前,為了配合申辦奧運,北京開始大規模治理空氣污染,燃煤鍋爐市場日益走下坡路。為了尋找新的生機,有關人員想到了開發淺層地能。 “上個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爆發時,國外就已經有人開始開發利用了,不過,在我們看來,那些相對過時的技術,問題很多,主要是低品位能量的高效采集與穩定來源。于是,從1997年開始,我們著手開發淺層地能采集新技術,2000年底這一新技術就開始推廣應用了。”參與了恒有源公司籌建工作的汪繼東說,公司2000年12月成立,2001年銷售收入就上億,2003年的銷售收入比2002年翻了一番。 一般來說,一項新技術要讓人接受起來是非常困難的,恒有源開發的新技術也一樣,“當時我們實際工程應用面積僅有十多萬平方米,規模都不大,就連一些行業內有影響的老專家也對其可行性表示懷疑。”回憶起當年推廣技術的酸甜苦辣,汪繼東的語氣變得沉重起來,“好在得到了海淀區政府的大力支持,困難很快就過去了。”他話鋒一轉,向記者介紹了政府作為節能與環保第一責任人擔起的重擔:海淀區政府采用了市場推廣與強制推廣相結合的方式,出臺文件規定在區政府西遷工程和區內政府投資建設的項目中批定使用中央液態冷熱源環境系統,其它項目推薦使用。 “政府的這種做法,在企業發展的初期意義特別巨大。”汪繼東說,“政府項目率先使用,幫助企業在實踐中完善和改進技術,提高形象。” 除了冒險使用新技術以外,海淀區政府還決定,由區財政給予恒有源連續3年2億元額度的全額貸款貼息。“支持可謂是不遺余力呀。”汪繼東感慨道。 就這樣,一個新生兒健康成長起來了。4年多來,恒有源公司在北京共承接中央液態冷熱源環境系統工程300多萬平米,合同金額近10億元,在免稅期內上繳各類稅金約3000萬元,企業自身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恒有源的工程最遠到了新疆,最高到了西藏,最北到了黑龍江。汪繼東自豪地說:“我們在蒙古國的項目目前正在施工,與美國、歐洲企業也達成了合作推廣的意向。” 政策不配套推廣有困難 世界能源發展趨勢告訴我們,人類最理想的能源應是清潔、高效能源,應具有高的能源效率、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淺層地能應該算是一種理想能源了。在歐美發達國家,居民建筑使用淺層地能供暖的比例已經達到了30%~90%,而我國這一比例還不足1%。 恒有源在推廣自己的技術時在國內就已經感受到這種區別。“來自海外的建材連鎖商百安居和大型購物超市歐尚進入北京時,非常認同我們的技術,一點都不猶豫地接受了。”桂江波說。 “在我國,這是一個新興行業,產業規模和市場規模都不大。”他還告訴記者說,至2004年底,淺層地能供暖(冷)系統在國內推廣近1000萬平方米,還不到全國集中供熱面積的1%。 其實,淺層地能供暖(冷)系統,能效比高,COP值(能力與耗電量的比值)約在4以上。比任何一種供暖(冷)方式的能效比都高,可以近似成倍地節約煤、油、氣能源。其運行費用只相當于原來燃煤供暖的費用水平。使用該技術,可有效緩解供暖用煤和天然氣的緊張局面,有效平衡用電的峰谷差,改善空氣質量并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另外,采用這種技術還不用大規模鋪設管網。 照理說,有這樣一些好處,開發商應該趨之若鶩才是。“由于政策不配套,開發商并沒有使用的積極性。”汪繼東說。他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 政府建城市熱力管網每平米要投400元,天然氣則要投340元,而征收城市建設四源費時只收100元~200元,其中,熱力部分只收取25元~50元,顯然,政府有暗補,財政掏了大頭。于是,許多用戶傾向于選擇政府已經買過單的城市熱力和天然氣。 “采用我們的系統,費用幾乎都由用戶自己掏”,汪繼東說,“如果不考慮接口費,不考慮政府補貼,僅考慮供暖,我們的系統投入確實高一點。可如果用戶還要另裝空調的話,采用我們的系統則更便宜,因為,我們一套系統提供了供暖、制冷、生活熱水。” 對此,商業用戶是有積極性的,汪繼東介紹,可開發大量工建項目的房地產商則沒有采用的積極性,因為受我國普遍的生活條件所限,許多項目只考慮供暖,不考慮提供制冷,更不考慮提供熱水,“系統提供了,則增加了他的投資”。 “使用我們的技術可以大幅度節省政府在基礎設施投入和運行補貼方面的支出,最大受益者是政府,”汪繼東說,“為此,政府應當將這筆資金重新分配,從中拿出一部分來補貼淺層地能技術的用戶,并給予項目用戶優惠電價。” 北京市政府的支持力度比較大。據了解,目前北京市發改委已經將豐臺區100萬平方米燃煤鍋爐改造工程作為整體推廣中央液態冷熱源環境系統的試點工程,財政撥款5100萬元作為專項支持資金。 在發達國家,建筑能耗占了全社會總能耗的35%,在北京,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30%,其中,供暖制冷占了大部分,“如果這部分能源的四分之三利用淺層地能,那么,社會總能耗中10%以上可來自可再生能源,目前,我國水電總量只占全國總能量的7%,可以預見的將來,淺層地能用好后,其意義可能超過水電。”汪繼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