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中國部分地區油品供應趨緊 > 正文
 

成品油流通之危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0日 15:10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蕭何 北京報道

  當民營加油站掛出“無油”招牌時,有人問:

  ——為什么不進油?

  ——中石油、中石化不賣給我們。

  ——那為什么不去其它煉油廠進油?

  ——因為地方煉油廠根本沒有原油可煉。

  ——地方煉油廠為什么沒有油?

  ——國內所有原油都被兩大巨頭壟斷了。

  一個加油站老板的告白

  據本報記者深入了解,此次震驚全國的華南“油荒”最初是以廣州多家社會加油站(即中石油、中石化體系外的加油站)掛出“無油”招牌,引發市民石油漲價的預期,紛紛前往加油站大量加油為序曲引發的。

  “從去年開始,每次漲價前我們都能得到消息,為了賺取漲價的價差,我們曾用過漲價前停止賣油的招數,畢竟批發和零售倒掛已經很長時間了。”張星(化名)坦言,“不過這一次確實不是我們囤貨,因為刮臺風,中石化的油船到不了,他們當然首先保證自己旗下的加油站,我們就進不到油了。”

  張星自1993年開始經營成品油生意,已經在廣州市內擁有幾座規模不小的加油站。

  “自2000年以后,生意是越來越不好做。兩大集團因為自有加油站數量不斷增加,為了保證自己旗下的加油站的供應,開始嚴格控制給我們的供油數量。而且由于

國際油價飛速上漲,而國內油價必須維持在發改委公布的價位,目前國內成品油批發與零售的價差已是越來越小,甚至經常出現批零倒掛的局面。如果不是靠在每次漲價前囤油,我們的經營肯定維持不下去,所以很多司機一看我們掛出‘無油’的牌子,就認定要漲價了。”

  在國內石油市場打拼多年,甚至一度做過“石油大亨”夢的張星不得不無奈的面對一個現實:按照現行的成品油流通體制,國內成品油的銷售已經完全被納入到中石油、中石化的掌控之中,社會加油站完全沒有決定自身命運的能力。

  首先,國內所有的自產及進口原油都必須交由中石油、中石化控制。兩大巨頭除分配極小部分原油給地方煉油廠之外,絕大部分原油交由自己的煉油廠來煉制;

  而兩大巨頭的煉油廠生產的成品油各由自己的母公司控制不說,即使是地方煉油廠生產的配額內的成品油也必須交由中石化、中石油的銷售公司進行統一銷售,如地方煉油廠不遵從,那么中石油、中石化將扣減其原油配額。

  然后中石油、中石化再通過其銷售公司給各加油站制定每月的供給量和供應價格。

  這樣一來,在與兩大巨頭嫡系加油站的競爭中,社會加油站可謂舉步維艱。

  “中石油和中石化的人都曾找過我,希望能夠入股我的加油站,或者我去做他們的加盟商,但考慮再三我還是拒絕了。”

  事實上,近幾年來,民營資本紛紛退出原本獲利豐厚的加油站領域,其經營困難可見一斑。而與此同時,中石油及中石化則乘機大量吸納,以致兩大巨頭的市場占有率急劇上升。

  “為了囤更多油,我什么招都想過。”張星告訴記者——

  第一是盡可能從兩大巨頭那里獲得廉價成品油供應,“但這條路有時成本很高,而且不一定奏效。”張星介紹,在2003年以前,中石油為打入廣州市場,常常會提供廉價的成品油,但2003年以后兩大集團簽署了協議,中石油的供應量少了許多。

  第二是奔赴全國各地方煉油廠找油(配額外的成品油),比如山東、黑龍江等省,這些地方的地方煉油廠比較多,規模也比較大,因此2003年以后地方煉油廠就是張星油源的主要供應商了。

  “我的實力還可以,能夠囤油,那些實力不濟的(社會加油站)只能現買現賣。臺風一來,中石油、中石化的資源一緊,它們當然不會再供應油給我們這些社會加油站了。

  社會加油站要么囤油、要么無油,廣州“油荒”也許早已注定。而在此次油荒之后,不少社會加油站的老板更已表示心灰意冷,計劃將自己的加油站賣給兩大巨頭,“一了百了”。

  地方煉油廠舉步維艱

  在這場“油荒”危機中,張星也曾積極籌劃用老辦法,到北方的地方煉油廠組織一些油回來,但得到的回答卻是“無油可供”。

  事實上,張星的第二條路確有“彈盡糧絕”的危機。

  在地方煉油廠較為集中的黑龍江省,有牡丹江石化、齊齊哈爾石化、大慶聯誼石化以及黑龍江石化四座煉油廠。然而它們卻經常不得不陷入停工待料的尷尬境地。據了解,僅今年前三家煉油廠就分別在3月、4月、5月、6月因無油可煉而停止生產。

  依照黑龍江石化的產能規模,每年需要100萬噸的原油,而這些年的實際配置量只有37萬噸;齊齊哈爾石化的規模需要原油150萬噸以上,而實際配置量只有28萬噸左右。

  黑龍江省發改委經濟貿易處處長陳文萊告訴記者,為了爭取多一點油源,陳經常去大慶油田拜訪,希望給僅存的四家地方煉油廠多供應一些原油。而即使在省政府的強力介入下,四家企業每年也只能要到25萬噸左右的原油。

  按國內目前的規定,只有中石化、中石油擁有國內陸地采油權,而中海油擁有海洋采油權(中海油所開采的原油供應給中石化)。

  這樣一來,中石油、中石化完全壟斷了國內的原油供給,那么地方煉油廠是否可以在進口的原油上做些文章呢?

  目前國內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化和珠海振戎四家可以根據國內需求狀況隨時進口原油、成品油。另外根據中國對于WTO的協議,我國政府承諾給予其他中國企業一定的非國營貿易配額,原油基數為720萬噸/年,入世后每年遞增15%,成品油基數為400萬噸/年,入世后每年遞增15%。

  但是政府另有規定,所有進口原油均應交由中石油、中石化排產,相關單位不得私自銷售。這樣一來地方煉油廠想合法取得原油配置就必須仰兩大集團鼻息,否則只能謀求“灰色路徑”。

  這樣的博弈導致兩巨頭與地方政府的交涉。據山東地方政府人士介紹,中石化方面允諾在山東總計投資88億進行大規模的裝置改造和項目投資,但作為交換條件,它們希望山東地方政府能夠將那些100萬噸左右的小煉廠全部關閉。

  而黑龍江石油業內人士則向記者透露:

商務部一個由司局級官員帶隊的研究組日前抵達哈爾濱,曾欲專程赴大慶召集中石油及黑龍江四家煉油廠首腦解決黑龍江石化等企業的停產問題,商務部打算要求大慶油田每年給予黑龍江石化等四家企業250萬噸原油,且所產成品油都由黑龍江社會加油站負責銷售,不納入中石油銷售體系。不過,目前此事進展卻并不十分順利,但到底卡在哪里,這位人士也不甚了解。

  路在何方?

  8月13日,商務部、發改委等部委聯合在北京京西賓館召開石油工作會議,除曾培炎副總理坐鎮之外,幾大部委的領導及兩大石油巨頭的老總陳耕、陳同海悉數出席。

  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該此會議除了討論目前被外界廣為關注的石油定價體制之外,成品油流通體制改革亦在討論之列。

  而上月,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副秘書長曹玉書則在一次公開場合透露,石油改革要在原油和成品油的進口、批發及零售等各個環節公平對待各類投資主體。

  針對油源問題,曹玉書表示,在批發環節,要改變由兩大集團公司集中批發的現狀。在進口環節,要逐步實行競爭,研究解決非國營貿易企業進口原油的使用問題,論證允許社會企業對外投資獲得的份額油參與非國營貿易原油進口配額的申請與分配。

  這亦是首次由官方渠道傳出的關于石油流通體制改革信息。

  有學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我國自1993年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以來,進口量逐年攀升,今年的進口量大約在1.5億噸左右,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已在40%以上,而且這種趨勢在可預見的未來很難改變。然而由于各種原因,國企尋找海外油源難度很大,那么讓沒有身份包袱的民營企業參與到石油開發領域就是一條合理路徑。既然人家有了原油,就沒有理由限制其進入煉油及銷售領域,因此應該盡快打破現行的壟斷格局。”

  而事實上,民營企業對于“走出去”尋找油源的積極性確不輸與國企石油巨頭。特別是黑龍江地區,由于地緣與石油大國俄羅斯接壤,其民企欲到俄羅斯尋求油源的熱情更是高漲,一些民營企業甚至在策劃興建民間的跨境石油管線來解決運輸問題。惟因政策仍未放開,還面臨著種種難題和不確定性因素。

  事實上,在8月13日“油荒”危機中召開的高層次石油會議早已引起各媒體的高度關注,但目前國家仍沒有明確的政策予以發布。

  也許,博弈仍在繼續。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