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正文
 

中國經濟周刊:從文化大國到文化產業大國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5日 14:02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是文化古國,文化大國,但同時又是文化產業小國,在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進出口方面一直是逆外貿總體順差形勢而持續逆差,這種不相稱不對稱的現象不僅自改革開放以來就存在,近年來還有加大的趨勢,已引起包括中央政府在內的各方關注。

  7月14日,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工作的意見》的通知,提出了一系列戰略要求。 8月8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
產業的若干決定》,可以說是從法律法規的高度給民營或私營企業進入文化產業提供了制度保障。

  文化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集中體現,是國家文明的重要載體,也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所在。自古以來,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的文化影響力往往表現在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的流入、滲透和改造上。歷史上中華傳統文化對東亞、東南亞國家的影響不可謂不大,而今天在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下,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化對全球的輻射更是驚人。照亨廷頓的說法,未來國家之間的沖突將主要表現在文化和文明的不兼容因子上。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文化體制改革遠遠滯后于經濟體制改革。文化產品的進口遠遠大于出口,帶有中國特色的文化領域及其產品實際上已被邊緣化,現實中充斥著外來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舶來品和替代品。結果就是,文化大國但不是文化強國,資源大國卻成為產業小國。在文化產業領域,對我們自有的文化資源和遺產的破壞和浪費程度不亞于對其他物質和自然資源的低效率開發。

  在此過程中,盡管整體龐大而單體弱小的非公資本很想進入文化產業領域,但因為諸多的限制,很多時候不得不縮手縮腳,眼見著國有內資企業無動于衷,外資企業賺得盆滿缽滿,而自己干著急沒辦法。美國不僅是文化資源小國,而且也沒有文化部,但美國成為世界文化產業強國,文化輸出大國,美國也沒有靠國有企業或資本來發展壯大它的文化產業,而基本上都是私有和家族企業,個中奧妙值得研究。

  現在,在順應加入WTO后的形勢等諸多因素下,我們決定放開對文化產業投資的限制。但同時我們也應認識到,文化產業對一個國家之重要不亞于其他產業,因為它更直接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意志、信仰等精神層面。某些西方國家的對華戰略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通過西方的流行文化讓中國的未來年輕一代忘掉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文化特色,斷掉中國的文化根脈,通過潛移默化實現對中國人的思想改造,到時候將不戰而勝。文化的傳承最主要的是通過人的傳播,主要是人的精神層面的傳播。如果長時期接受的某一種現代流行文化,自然而然就會對該文化產生精神認同,而要改變則代價巨大。

  現在非公資本有法可依的合法介入,必將引發文化產業市場的繁榮,由市場自主地解決這個問題,代替政府的直接參與和行政干預,并因此改變現有的文化與產業之間的巨大差距。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