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正文
 

關于贗品的生存哲學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08日 19:32 新世紀周刊

  本刊記者 王瑋

  藝術品收藏持續走高,“贗品業”也隨之興起,無論原始社會彩陶、商周時代的青銅器、還是宋元明清書畫大家的真跡全部可以按照訂單度身定做。

  機器復制,醬油做舊,青銅器外表的銅銹雖然古雅亂真,但這些早已不是贗品高手所
為,高科技手段的文物造假已成為全球藝術品收藏市場毒瘤。

  啟功“真跡”幾十元?

  對于很多對古玩感興趣的人來說,提起北京的潘家園舊貨市場,肯定感觸頗多。在此尋到寶的人說潘家園是一座古代藝術品的富礦;而在此兵敗的主則把潘家園比作一口贗品的陷阱,使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一個周末,記者在行家朋友老田的帶領下,來到這個蘊藏著誘人利潤的“魅力之園”。

  記者在一處地攤上見到了剛剛去世不久的啟功大師的“真跡”。攤主要價200元,而一位30多歲先生還價80,后來雙方以140元成交。買主剛走沒多久,一張一模一樣“真跡”再次出現在地攤上。

  “啟功、劉炳森、沈鵬這些名家的‘真跡’在這里從幾元一張,到幾百元一張不等!崩咸镎f,“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這里誕生了一批專造名人書法的人,大部分都發財了!

  如老田所說,潘家園名人書畫的造假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化”,在一些人有組織、有計劃地安排下,有人專門負責尋找舊宣紙和老墨。有人作畫,有人刻印章,有人仿造落款,還有專人進行銷售。其中偽冒最多的畫家作品有何海霞、范曾等。更有甚者為了使贗品看起來更像真跡,仿冒者還將畫家的照片與仿冒作品的照片進行暗室后期合成,甚至電腦合成,往往合成得十分逼真,常?梢悦沈_鑒定專家。這種偽造照片的行為比單單仿假書畫的行為更卑劣。

  一位攤主坦言,有些“模仿家”一般以重金引誘一些名人的學生去仿制,而學生在得到實惠之后,一般也對造假經過避而不談。

  造假成本VS買假學費

  造假從古就有,造假也并不是無本萬利。以中國字畫為例,就有著不同層次的造假。最低層次,用宣紙蒙在字畫上描或者用細線勾出來,用墨填上,找個差不多的印蓋上,賣5塊10塊的。

  高一點層次的,練一個人的字5年10年,自己寫出來,也許3層功力,再練20年也許有5層功力,印刻得更象,用電腦做印,看不出真假。再高一點的,象很多書畫齋從小培養學徒,從小培養10個,專門練,總有一兩個悟性好的,到30歲以后深得古代書畫家神韻,幾可亂真。

  《中國畫刊》主編劉廣忠向記者介紹說,造假已經是非常成熟的行業,有傳統,一條龍,越來越完善。一般是先研究造假對象,比如一副畫,看紙是哪里出的,想辦法弄到這種紙。再看是哪里的墨和用什么筆,羊毫還是狼毫,把工具琢磨好了,再琢磨怎么畫。

  日本人50、60年代沒少買中國假畫,因為中國的仿畫高手很多,但也就蒙住日本人一段時間,后期他們研究就看出來了。原來是畫好之后經過煙熏火了,做舊的。

  中國書法家協會鑒定委員會委員張國輝說,現在國外有的大拍賣行已經拒絕拍中國字畫,原因之一就是中國造假太厲害,影響了字畫在國際市場上的聲譽。

  造假成本低,著名畫家的高仿作品成本才幾千元。要求畫工水平高,畫紙要花高價買。一般來說,畫紙放的時間越長,紙越值錢,超過20年的安徽紅星紙一般幾百元一張,晚清時期的一張紙2000-3000元。

  紙一般是過去的老紙廠、書香世家遺留下來,再找老墨,自己研墨。以前文物販子到農村也能收到不少好東西,現在沒有了,大家都有商品意識了,5年前潘家園還能買到好東西,現在不行了。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造假者都是以坑人騙人為目的的,張國輝告訴記者,故宮有專門仿名作的高仿師,仿作和真品真假難辨,作品提供給博物館、學校做代替展覽、教學用,上面有復制印章,不進入市場。

  他表示,由于現在真品已經很少,且真品字畫的升值空間極大,像他這樣的專家也很難保證100%鑒定正確。為了防假,很多時候他是到畫家家里去買。

  張國輝是央視《鑒寶》節目的特約專家,有一期他跟隨節目組去獻寶人家里鑒定貨色,發現獻寶人說的寶貝大部分是贗品。和這位獻寶人一樣,絕大多數古玩字畫的收藏者無論是在剛剛上路之初,還是自以為有幾分眼力已經修成正果,都或多或少有眼濁的時候,而他們為此也付出了高昂的學費。

  愛好文物收藏的劉先生,一年前在潘家園從一位自稱是有文物鑒定資格證書的人手里買到了鍍銀雙開光膽瓶、元代抱月瓶、青花釉里紅大盤、明宣德七級寶塔等十幾件“文物”,自以為淘到了寶貝。可經過有關專家鑒定,發現這些所謂的文物全部為現代仿品,總共不值3000元。交了近兩萬元“學費”的劉先生后悔莫及。

  “高手”老田也有幾乎同樣的經歷。十幾年前,老田剛剛入行不久,曾經在琉璃廠以5000元高價買了一件明宣德爐。開始以為自己真的要發財了,后來找專家一鑒定傻眼了。專家稱明代晚期仗火連天,凡是值錢的東西都送到“造辦處”變成銀兩支付打仗的費用,所以市場上的宣德爐沒有一件是真的。

  贗品之源

  或許是在行家的幫助下,記者很容易地接近了那些專賣新仿的人。除了名人字畫外,瓷器、陶器、木器、玉器、銅器在各個市場都有大量的贗品出售。

  記者了解到,瓷器大多是江西景德鎮,也有其他窯的。它們大多是仿古樣式生產后用藥水蒸煮、煙熏、打磨、日照、土埋,地攤上擺的都是大路貨,而且大多為二三級或等外品,真正高仿的都在拍賣行或古玩店。

  假陶器主要為河南生產和銷售,北魏、漢代、隋唐俑人只要收藏圖錄里有的都生產,連不值錢的空心磚也生產,即便是圖錄上沒有的也能編造出幾種。這類東西蒙一個算一個,反正成本很低。

  仿制木器主要為北京周邊的河北地區,如大廠、香河、易縣等等,也有北京郊區的,有些是用舊貨改造,大部分為新活做舊,買回家第二年就開裂。

  假玉器主要是仿紅山玉、漢玉、良渚玉。大部分是南方安徽蚌埠、江蘇揚州、徐州、河南南陽等地,大多按出土文物圖錄生產。目前仿造最多的是紅山文化玉豬龍,做舊采用熏、烤、燒、煮、炸、蝕、沁色、酸蝕等。

  銅器大部分為河南、陜西、山西和河北做假,河南最多。絕大多數是粗制濫造的,有極少部分為仿造,有些外表逼真,但由于造假者對文物的認識程度不深,雖然外表皮毛像但整體局部能看出破綻,越看越沒有神韻。

  另外,黑漆古和水銀浸的銅鏡目前假貨也很多,造得很像的大多是江蘇和安徽生產的。

  北京市收藏家協會賞石部主任劉根旺認為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到潘家園的人各式各樣,大款、真行家、假行家滿天飛。很多古玩行家,或者精通字畫或對玉器有研究,除了參加拍賣會,很多人都喜歡來古玩舊貨市場逛逛。這些人有一定的古玩知識,有時比賣主還在行,往往能在一堆舊貨中獨具慧眼找出被貨主忽略的真東西,低價買進,行里人稱為“撿漏”。

  他就曾看見一位撿漏高手在潘家園舊貨市場以600元購得一只宋代宮里的玉佩,估計市價過萬元,而賣主一直把它當成普通的玉佩來叫賣。“說起來容易,撿起來難,沒有點真功夫買的還是精不過賣的。不過那已經是幾年前的事了,現在很少聽說有人能夠‘撿漏’了。不是有真功夫的人少了,而是贗品太多真品太少了。”

  贗品最可怕的的影響是,一但某地以造假聞名,那么隨之而來的是“臭魚效應”,該地的真品就會名聲掃地。以“皺、瘦、透、漏、丑”取勝、號稱天下第一名石的靈壁石產自安徽的靈壁縣,宋代詩人方巖對靈壁石發出的由衷贊嘆:“靈壁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色如玉”。曾經一塊名為“錦繡中華”的靈壁石價值高達1998萬元。

  但自從該縣漁溝鎮出現了一個靈壁石的造假村以后,靈壁石無論是在國內市場上還是在國際市場名聲陡降。一提起靈壁石行,家們首先想到的是贗品,一般不會輕易出手。

  和劉根旺一樣,很多行家對于現在的古玩業造假現象肆虐的現狀恨之入骨。古玩業好比一個風險投資市場,風險與利潤并存,巨大的風險蘊藏著誘人的利潤,誘人的利潤背后也隱藏著巨大的風險。這也許就是這個行業的魅力所在。

  作為投資者和收藏者,最大的擔心就是自己看走了眼或是讓賣家給“忽悠”了,幾萬甚至幾十萬買了一個破石頭,一張舊畫是常有的事。輕者蒙受經濟損失,重者傾家蕩產。有的人從舊貨市場買了假畫之后再拿到別的地方去賣,這種擴散是更加可怕的。

  贗品亦“合理”

  但與很多投資者收藏者不同的是,在贗品的買賣中也有很多人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室裝飾也越來越講究。一旦有了新房,不少都想懸掛一些有品位的書畫和攝影。然而有品位的作品大多出自名家,而名家作品由于其不可重復性,價位必然很高,平民望塵莫及。

  現在,收藏已經成為時尚,大多數普通人只能購買名家字畫的仿制品、復制品、印刷品,以滿足對高雅藝術的渴求或是附庸風雅的虛榮心。 社會需要就是市場的賣點,于是無論是潘家園還是琉璃廠的書畫攤涌現的大批量仿制品,滿足了社會各階層人士的需要。因此出現一批專業仿制者和大量的百元名家“真跡”也就不足為奇了。

  然而,大量贗品的存會畢竟攪亂文物市場。“臭魚效應”引起的反應,已經讓中國的文物在海外市場受損,任由其發展下去,對中國文物收藏無疑會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愛問 iAsk.com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