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正文
 

新世紀周刊:中國海外尋油 一條注定曲折的道路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08日 19:03 新世紀周刊

  撰文/ 郎咸平

  最近備受關注的中海油收購美國優尼科公司事件,終于有了階段性的結果。由于種種原因,中海油勝出的難度大增,這也意味著中國獲取海外石油資源的道路艱巨而曲折。

  石油是一個國家的戰略性資源,在新能源被發掘可大量應用之前,一個國家發展潛力
幾乎取決于對石油資源的擁有程度。中國對石油的開發利用,曾走過了一條艱辛的道路,而且隨著形勢的發展,中國的石油戰略也有了微妙的變化——原先一直為實現“石油自足”而驕傲,但現在更注重如何獲取更多的石油資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初,一直處于“貧油國”的狀態。為盡快恢復經濟,政府十分重視對石油的開發。1952年底,全國原油產量達到43.5萬噸,為1949年的3.6倍,為舊中國最高年產量的1.3倍。其中天然油19.54萬噸,占原油總產量的45%,人造油24萬噸,占55%。生產汽、煤、柴、潤四大類油品25.9萬噸,比1949年提高6倍多。

  1960年3月開始,由于大慶油田的開發,中國的石油工業出現了歷史性的轉折,開始擺脫“貧油國”的帽子。1963年全國原油產量達到648萬噸,中國石油可以基本自給。這則消息令全國上下歡欣鼓舞。1965年之后,勝利油田、大港油田、遼河油田相繼開發,更進一步推動了石油和石化產業的發展。從1966年到1978年的13年中,中國原油產量以每年遞增18.6%的速度增長,年產量突破了1億噸,原油加工能力增長5倍多。

  從1973年起,中國還開始對日本等國出口原油,為國家換取了大量外匯。從1978年開始,中國石油產量曾出現短期的下降,1982年起又恢復增長,到1985年達到1.25億噸,當時排名世界第六位。1999年中國原油產量已達1.6億噸,居世界第5位,成為世界主要產油大國之一;石油與天然氣在中國能源消費構成中的比例為21.9%,以石油為主要燃料和原材料的工業部類的產值,約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1/6左右。2003年中國原油產量為1.7億噸,2004年中國原油產量為1.75億噸。

  2005年第一季度中國原油產量4473.1萬噸,日均達到367萬桶,但這遠遠不能滿足中國的需求。自1993年中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以來,石油進口量逐年增加。2003年已經超過8000萬噸,約占國內石油消費總量的30%,去年石油進口量達到了創紀錄的1.2億噸。

  從2004年起,中國已經取代日本成了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耗國。中國的原油價格于1998年開始與國際市場接軌,現在石油對外依存度已從1995年的7.6%增加到2002年的33%。一項關于中國未來能源供需的預測披露:到2020年中國石油缺口達2.5億噸至4.3億噸。

  在此情況下,僅僅依靠國內石油儲備,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即使能夠滿足,過快地開采和耗盡石油資源,對于國家來說絕非好事。因此“走出去”尋找石油資源,成為中國面臨的重要任務。這不僅僅是一個進口和自產哪個合算的問題,更是關乎國家生存和發展的戰略問題。

  香港某報2003年11月份一篇報道說,由國家能源戰略課題組提交中央的一份權威報告,勾畫出中國能源戰略的基本構想。該份權威報告提出,中國將采取綜合對策建立中國石油安全保障體系,其中被放在首位的就是節能。

  除此之外,綜合對策還包括加快國內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強化采油,發展替代燃料和技術;充分利用目前已形成的國際石油利益格局,開展能源外交;逐步建立和完善石油戰略儲備制度預警體系等四種手段。

  其中,積極參與期貨和現貨交易,將市場作為獲得石油產品的主要手段。開辟國內石油期貨市場,力爭在石油價格上有更多的發言權,建立有利于進入國際市場的法規體系和監管體系。我們看到,在這份報告中,“走出去”已成為中國補充能源的重要手段。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這個走出去之路,注定不會太平坦。

  ( 作者為著名經濟學家、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財務學講座教授)


  愛問(iAsk.com)石油 相關網頁約7,704,06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愛問 iAsk.com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